儿歌的力量:你真的在意过吗?
儿歌的作用知多少
《剑桥少儿英语》中收录了很多儿歌,这些儿歌节奏轻快、贴近生活、互动性强,然而,可爱的娃娃们却觉得没意思。
我想,这些小少年对儿歌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一时无法理解,也可能因为小学高年级了还唱儿歌多少有点儿“幼稚”。在他们眼里,幼儿园的小朋友才会唱儿歌,他们如今至少都是哥哥姐姐了。此外,对音律不太敏感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就我个人而言,总感觉音律很难掌握,自己又五音不全,但凡遇到歌曲,总是不敢开口。最尴尬的是,每次去KTV,大家会唱的歌我居然没有听过。因此,平时逼着自己听一听,唱一唱,现在拿起话筒也不那么恐惧了。
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儿歌的力量其实很强大,你们知道吗?”小少年似乎来了兴趣,他们疑惑的表情好像在问:一首小小的儿歌能有多强大的力量?
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一番儿歌的独特功能与价值,你还会觉得儿歌不过是娱乐儿童的歌谣吗?
01
语言发展的催化剂
孩子在3岁以前,对节奏、韵律的感知很敏感。儿歌又简单易学,节奏感强,易于模仿和记忆,对咿呀学语的孩子来说最适合不过。
儿歌通过重复和韵律,帮助孩子学习语言,提升词汇量和语音意识。它们对早期语言发展至关重要,为孩子未来的沟通能力打下基础。
由于家庭语言环境的不同,孩子在3岁以前所听到的词汇量差距可以达到3000万。父母可以利用儿歌为孩子输入大量的词汇和语音,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02
情感与社交的纽带
儿歌常伴随游戏和互动,能够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建立社交联系,促进孩子与同伴或成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孩子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促进情感健康发展。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很多儿歌融诗、歌、乐、舞为一体,孩子可以边唱边跳,儿歌中的情感内容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而且熟悉的旋律和歌词为孩子提供心理安慰,在愉快的唱跳中获得安全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儿歌能够给孩子提供情感慰藉和心理支持,同时在成人世界中扮演了独特角色,一首儿歌往往能唤起成年人的童年回忆。
儿歌有时候也充当了孩子社交的纽带。比如,《找朋友》这首歌就反映了孩子们交友的过程,突出了友谊和礼貌的重要性。
03
教育与启蒙的工具
儿歌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重要信息,寓教于乐。
许多儿歌包含道德教育或知识启蒙,帮助儿童理解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导他们诚实、友爱、勤劳等品质。例如,《一分钱》通过简单的故事,教导孩子拾金不昧的美德。
大部分儿歌的歌词、旋律、结构具有重复性,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些儿歌还包含简单的情节,孩子在学唱的过程中感知故事发展的脉络,理解情节背后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如此说来,学唱儿歌能够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04
身体协调的助推器
配合动作的儿歌有助于孩子发展运动技能,音乐节奏帮助孩子感知和控制身体动作,从而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例如,幼儿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表演《小毛驴》这首儿歌。轻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点燃了他们的热情,孩子们随着音乐起舞,模仿小毛驴的动作,甚至创作出自己的舞蹈动作。
学唱这样的儿歌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让学习与成长充满乐趣。
05
创造力的种子
儿歌通过生动的故事、场景和丰富的音乐元素,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儿歌中的故事和场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音乐元素培养孩子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一首首儿歌,如同一粒粒种子,为未来的创新播下希望。
儿子小时候很喜欢表演《小兔子乖乖》,他就像一个小导演,把几个故事串联起来,给我们分配角色,把我衣服上的毛毛领拆下来绑在身后当大灰狼的尾巴,声音要随着角色的改变而变化,还要把大灰狼的“尾巴”不偏不倚地夹在门缝里。表演不到位就得重新来,直到满意为止。
儿歌在孩子的语言发展、情感社交培养、教育启蒙、身体协调性与创造力提升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儿歌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在其它领域也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