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是重中之重,能使幼儿从小在良好的劳动氛围中受到熏陶,逐步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强化幼儿劳动能力、帮助幼儿形成优秀的品质。为全面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教师应当发挥幼儿教育的游戏化、互动性特点,将幼儿园游戏活动作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游戏活动有着寓教于乐的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认知相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乐趣,从而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探究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在幼儿园阶段渗透劳动教育,以期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幼儿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如整理玩具、整理绘本、照顾植物等,能够逐步认识到个人行为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自主参与的劳动活动能增强幼儿情感体验,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劳动意识。另一方面,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不断形成,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能使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使幼儿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与此同时,幼儿在劳动活动中需要分工合作、与同伴互帮互助。这还有利于增强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从而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渗透作用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着一定促进作用。一方面,幼儿园游戏活动通常以集体形式为主,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和合作中完成游戏任务。基于这一方面,渗透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能使幼儿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个人对集体的价值,逐步建立起集体意识,学会为集体的利益考虑,从而增强幼儿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参与游戏活动,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公平地分配劳动资源、完成游戏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在公平竞争、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劳动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幼儿公平意识。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贯穿教学全过程,能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参与实践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会涉及多样化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自主参与其中,在劳动环境中自主实践,如娃娃家、种植树木、搭建房屋等游戏活动。这些活动能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锻炼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思考、相互讨论,从而解决各种问题。这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结合日常劳动,设计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日常性”“随意性”的特点,教师可在任何时候设计游戏活动。将劳动教育渗透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师也应当遵循这样的特点,将劳动教育日常化,通过有趣的游戏呈现,让幼儿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无处不在,使他们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完成劳动任务,体验劳动乐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劳动意识,锻炼幼儿劳动技能。
比如在幼儿绘本教学中,整理绘本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也是日常劳动活动的一部分。倘若直接让幼儿参与绘本的整理,那么会影响幼儿参与兴趣,导致部分幼儿不愿意参与此活动。基于这一方面,教师可将日常绘本整理设计为游戏活动,以“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游戏主题实施游戏活动,以此吸引幼儿注意力,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这一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整理和分类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在实践中,教师首先可向幼儿介绍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解释整理图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将绘本按照不同的主题或类型进行分类,并为幼儿贴上相应的图画标签,方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整理。紧接着,教师可在班级一角设计“图书归还区”,幼儿需将阅读完的绘本归还到该区域。由教师进行检查,当绘本按照标签分类放回书架后,相应的图书管理员便可获得一积分,以“周”为单位,以“两人”一组的方式进行,每周进行积分统计,积分最高的小组可获得教师的奖励。为了增加游戏的竞技性和趣味性,在每次整理图书时,教师还可设置计时器,倘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理任务,还可获得额外的积分。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实现劳动教育在游戏活动中的日常渗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劳动任务,逐步体会到整理绘本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活动,还有利于增强幼儿集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整理绘本后,能帮助其他同伴更加方便地寻找绘本,节省他们找绘本的时间。”从而意识到自身在集体中的作用,以此促进幼儿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发展。这种有效的日常化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幼儿而言,只要他们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最佳的教育方式之一,将劳动教育渗透幼儿园游戏活动,可引导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调动幼儿的活动热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思维认知和年龄特点,开发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提高幼儿劳动能力。
比如在开展“劳动最光荣—我是小小劳动者”的主题游戏活动中,教师可采用“通关”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挑战欲,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在游戏开展前,由教师先做好游戏活动的介绍,让他们初步了解游戏规则、游戏内容,以此引导幼儿树立规则意识,确保在后期游戏活动中进行公平竞争,保障游戏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游戏活动的劳动教育价值。紧接着,由教师为幼儿设置“三重关卡”,让幼儿自主闯关。
这两个游戏活动难度逐渐提升,能不断激发幼儿挑战欲。在游戏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观察,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参与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状态进行针对性指导与支持,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劳动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按照游戏排名为幼儿颁发奖状和礼品,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认可,从而增强幼儿的游戏信心与体验,也为后期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