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思考 |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的四层解析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的
四层解析
在幼儿一日活动后,如果教师有兴趣回顾这一天自己与孩子的生活,有一些发现与思考且跟进实践,那么专业的提升将自然且快速。以下关于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的四个层次与解析也许能够为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反思提供指引。
第一层:回顾活动内容
——和孩子们一起做了什么?
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与回顾自己和孩子们一天的经历。试着问自己:“我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做了什么?”这样的回顾不仅是简单回忆开展的活动内容,更是在回顾中感知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比如,今天的哪些活动我感到很顺畅,孩子们很喜欢?哪些活动我感到很累,孩子们不那么喜欢?通过这样的反思,在现状感知中加深对于活动设计与安排、现场互动与组织等方面的理解,为深入反思打下基础。
第二层:梳理自己的发现
——和孩子相处中发现了什么?
在回顾与感知一日活动的基础上,梳理今天发现的那些有趣的、意料之外的、被触动的……场景或事件。试着问自己:“今天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中发现了什么?”在回顾中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比如,今天的活动中哪些是和自己预想的一致?哪些是与先前的预想完全不同,且出乎意料的?通过这样的反思能够触动对于孩子的发现与理解,撬动“儿童视角”下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引发对发现问题的好奇,转变“儿童观”进而引发行为改进。
第三层:探究发现背后
——为什么会这样?
探究自己发现的那些事儿背后的原因,往往比得到的发现本身更有意义。反思时,尝试追溯自己的行为轨迹,比如: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发展需求是什么?面对刚才孩子的行为,我是如何做的?为什么我选择这样做?是习惯性反应,还是有过两难“挣扎”?是灵光一闪,还是基于以往经验迁移?这样的选择背后是出于怎样的想法(依据)?通过这样的追问,探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经验想法的同时,更能进一步提高对孩子行为观察与识别的能力,反思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关注因果以及提高相关方法、策略的感知、理解,甚至是独特创新。
第四层:思考更多可能
——还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
最高层次的反思在于将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感知、分析与思辨,结合教育理论、教学策略与经验等,转化到之后的每一日活动中再次实践感悟。经常思考:今天活动中我做的回应(采用的支持方式)是否有效?如果换一种做法(方式)可能又会怎样呢?并且在之后的活动中,持续观察与追踪。在这样的反思中,思维的发散、灵活促进着对于教育教学思考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自我完善。
一日活动反思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回顾与复盘、
梳理与总结,养成反思习惯,
做孩子们更喜欢的“支持伙伴”,
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