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危险信号!当孩子出现这3种表现,你的教育已开始伤害他

危险信号!当孩子出现这3种表现,你的教育已开始伤害他


曾有心理学家指出:

所有关系里最大的伤害,不是冷漠,而是越界。

在亲子关系中尤其如此。

你以为是爱,掏心窝为他好的爱,孩子却毫不领情。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发布的一项调查,

超过76%的青少年表示,因父母过度干涉而产生焦虑情绪;其中42%的孩子成年后长期存在自我否定、缺乏独立决策能力的问题。

爱得太控制、管得太压抑,最终毁掉的,往往是孩子的勇气、自信和自我认同。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现了以下3种信号,请你一定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式。

01总说"无所谓",其实是漠不关心了

陈老师是一位高三班主任。他讲过这样一个细节:

有个学生填报志愿时,父母在微信群里激烈争论,而孩子,始终只回了两个字:随便

不是不想选,而是早已失去了选择的习惯。

曾经,他也想过表达,想过坚持;但每次换来的,都是一句:你不懂,听爸妈的没错。

日积月累,他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推卸,学会了把人生拱手交出。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说过:

剥夺孩子的决定权,就是削弱他们对生活的掌控感。

当一个孩子,连今天穿什么鞋、周末去哪儿玩,都不敢自己作主,未来,他拿什么去面对世界的风雨?

教育的起点,不是教孩子听话,而是教他相信自己有权选择。

✨ 改变,从给孩子这三种自由开始:

选择穿什么衣服选择怎样安排空闲时间选择为自己的小失误承担后果

一个敢选错的人,才配得起真正的成长。 

02越来越沉默,心门一寸寸关上

16岁的小北,近期变得很沉默。房间的门常年关着,话越来越少,笑容也越来越稀薄。

有一次,母亲没有敲门,直接推门进去,看见他在看微信,随口一句:又在浪费时间,怪不得成绩下滑!

小北是在和同学讨论明天的考试准备。但是他没有分辨,仅仅是:关了手机,关了门,也关了沟通的渠道。

后来他告诉老师,在家里,门之所以永远关着,因为开门的代价太高了。

他害怕父母的指责、盘问,害怕每一次开门后迎来的是不信任的审视。

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

缺乏界限的家庭,孩子只能靠断联来保护自己。

你越追问,他越沉默;你越控制,他越想逃。

家庭不是监狱,孩子不是囚犯。

真正让孩子愿意敞开的,不是逼问,不是监督,而是耐心,是尊重,是那句简单却有力的话:

我相信你,等你准备好了,我在。

✨ 修复关系,从尊重开始:

敲门,等回应再进少一点审问,多一点倾听给他一个空间,不问结果,只陪伴过程

爱,不是打破门锁,而是成为孩子愿意走出来的人。

03害怕失败,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14岁的女孩,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很难直视别人的眼睛。

她说我努力了很久,但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任何表扬。

背后是一种无形的紧逼:考试得了95分,被批评不够细心;比赛拿了银奖,被质问为什么不是金牌。

永远要求更好,永远不够好的孩子,心里只会长出自我怀疑。

牛津大学研究发现:

在高期待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焦虑症、抑郁症、自我伤害率,是平均群体的两倍以上。

父母一心想要孩子更好,但不断叠加的标准,最终压垮的,是孩子自己都认为不够好的自我。

成长,不是跑在打分表上一路冲刺;成长,是允许有遗憾、有失败、有泪水,依然相信自己有价值。

✨ 培养阳光自信的孩子,从这三件小事做起:

夸赞努力,不只结果:你这次准备得很用心。”•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我也有考砸过,但没什么大不了。”•每天找到一个值得表扬的小事:谢谢你今天主动收拾了桌子。

教育,不是制造一个完美作品,而是陪伴一个灵魂发光。

04结语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

界限清晰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母人生未竟梦想的延续。

爱不是占有,不是替代,不是不断修正、雕刻、干涉。爱,是在他想起身时递一只手,在他受伤时给一个怀抱,在他迷茫时留一盏灯。

你要相信,松开的手,才能托起真正飞翔的翅膀。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