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搬到户外的奶茶店
如何促进幼儿游戏深度发展?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孩子的收获是什么?
1、游戏背景
班级的孩子在建构区变幻出了无穷的玩法,搭建出了不同的作品,每个作品都展现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
这一次,孩子们在建构区搭建奶茶店,但是这个奶茶店空间狭小,无法进行深度游戏。
于是,孩子们提出去户外扩建奶茶店,并且自主商议了使用的材料、搭建的地址与方法。
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的探索。
2、游戏过程实录
实录一:围墙倒了
奶茶店地板铺好后,幼儿将长方形积木横向立起,在地板边缘进行搭建。当向上搭建第2层时,积木怎么也搭不上去,几次尝试,仍未成功。
随后幼儿将两块积木进行比较,发现之前用的积木比后来用的积木薄。
幼儿替换使用成厚积木横向朝上进行搭建(图示1),很快搭成4层高。
图示1
教师分析:这次搭建中,幼儿通过对两块积木的对比,发现积木有厚薄之分,在感知厚与薄的不同之后,总结出厚积木不能放在薄积木上面,否则就会倒塌。
实录二:围墙稳了
当墙面搭到第4层时,一阵风吹来,墙又倒了。
再三尝试后,幼儿开始讨论解决办法。
王奕然拿起两块积木,把两块积木横向放平(图示2),说:“我们把两块积木这样放,它就不会倒了”。
图示2
幼儿推倒“墙”,使用新方法再次搭建。
虽然“墙”稳固了,但积木用完了。
教师分析:在第二次搭建中,当幼儿发现单一使用厚积木搭建的“墙”越高越不稳定,一阵风都能吹倒时,他们自发进行集中讨论。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积木不够用。
实录三:围墙高了
积木没有了,搭建陷入了僵局。
幼儿再次讨论,没有形成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提问:“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幼儿:“积木不够了。”
贺智国对教师说:“我想说,把旁边披萨店的积木运来就能开始搭建了。”
教师允许了贺智国的提议。
幼儿听从贺智国的建议,打算将披萨店的积木都运至奶茶店。
这时我们发现:白佳欣在搭建时把两块积木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图示3)。
图示3
这样的搭建方法引来更多的孩子模仿,他们使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用间隔的方式搭建奶茶店,在不增加新积木的情况下,搭建成了奶茶店。
教师反思:在第三次搭建中,幼儿搭建与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的提问推进了游戏的进程,同时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了间隔垒高的方式。
实录四:奶茶店成了
贺智国用两个PVC管当做支撑,上面架上平板积木,马梓恒抱来旺仔桶当做“奶茶”,货架建成!
又一阵风吹来,刚摆好的货架又倒了。
贺智国将货架都放在围墙里避风,避免了货架再次倒塌。幼儿在贺智国搭建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式,使用不同的积木搭成多层货架,此时,奶茶店里的货架上“奶茶”琳琅满目,奶茶店顺利开业!(图示4)
图示4
小朋友高兴的拿着“钱”买奶茶,开启户外奶茶店的深度游戏。
游戏过程中新的问题一定会接踵而至,孩子们对搭建游戏的不断探索也将继续展开……
3、活动分析与思考
搭建游戏的持续开展源于幼儿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他们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持续参与建构游戏。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巩固了平铺、单一积木封闭垒高等搭建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又掌握了单一积木间隔垒高、多种材料组合垒高等技能,建构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比、讨论和实践,发现了积木厚薄的不同,发现了积木接触面积越大稳定性越强等知识,不仅能够把围墙搭建的美观,而且能把围墙搭建的更高更稳固。
这搭建游戏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作为教师,我坚持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做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随时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和变化,记录学习过程,适时介入与支持幼儿的深度游戏,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支持幼儿在不断的试错和验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认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不断发展。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