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功——关于即席演讲
教师基本功——关于即席演讲
仲永生
最近担任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看到选手们丰富的学识、扎实的功底,潇洒的英姿,作为一名同行,我由衷地佩服、羡慕。
可能是旁观者清的原因,再加上可以进行人员对比分析,我发现有的选手在某些环节上美中不足。
本次比赛设了即席演讲,规则是:选手在赛场拿到题目后即开始计时,2分钟准备,3分钟演讲。我发现选手们普遍有些“懵”,甚至有人在完成演讲后长舒一口气,颇有些终于熬过了这一关的感觉。
在评审的过程中我有时很替选手着急,因为有一些扣分原本可以避免,很可惜。思之念之,难以释怀,就将诸多感想写出来,希望对他人、也对自己能有一些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的研究揭示,人类在情感和态度传递中不同沟通要素的权重分配上,用词、句式等语言内容占7%,语速、音量、音调等听觉信号的声音语调占38%,肢体语言、表情、着装等视觉信息占据主导地位,高达55%。
我不敢肯定此“梅拉宾法则”在社会上是否普遍适用,但却很契合即席演讲,比如:选手最终讲了些什么,评委很少真的能听进去;与内容相比,评委可能更容易被选手的声音吸引;与声音相比,评委可能更关注选手的表情、动作、服装等。因此,要提高即席演讲的效果,其实大有文章可做。
一、可以事前做准备的
1.着装
有人可能会认为评委更关注的是选手的真才实学,即着眼于“干货”,衣着装扮应该是很次要的。其实不然,短短3分钟,精彩之处可能一闪而过,评委还没有注意到、还没有回过味来,选手就到了离场的时间。反过来,整整3分钟,评委几乎一直在盯着选手看,着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孔子有“君子正其衣冠”的训诫,强调服饰与人格修养的共生关系。上文提到,服装也在“梅拉宾法则”强调的55%的范围内,权重较大。所以,关于服装一定要重视,但无须太刻意,锦上添花即可,画蛇添足反而不美。
我的意见是,服装尽量要朴素、大气。如果中规中矩,可以选择跟身份相称的职业装。实在拿不准可以穿白衬衫、黑西裤,男女均可。
所谓“秀外慧中”,一个人固然需要高尚的内涵,亦要有良好的形象。着装,只要稍微花一番心思就不至于给形象减分,在比赛过程中也不用再为此劳心费力。而干练的衣着会让选手自己也感到精神振奋,有此加持,当有益于在赛场上大展拳脚、超常发挥。
2.通用文案
面对刚拿到手的题目,想在2分钟的时间内构思出逻辑严谨、妙语连珠的佳作,然后演讲的过程声情并茂,真的很不容易。但也并非完全做不到,有两条路径可以使演讲更精彩:其一是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最重要的;其二是演讲的过程中福至心灵、灵光乍现,但这种灵感的产生以及频次还是主要取决于准备的程度,正如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既然做好充分准备很重要,在“即席”的情境下,我们可以准备什么呢?
我们将教师演讲的题目进行分析,一般不外乎这几类:教育、理想、时政等,其中以教育为主题的居多。如果是理想、时政类,作为教师而言,讲到最后仍旧可以回归到教育上。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先行准备一些素材——有的可以直接用,如名言、名句等;有的稍加改造就可以用,如教育故事、教育经历等。还可以多准备一些箴言类结论,即符合教育原理又结合时下新理念,演讲结束时拔高一下能起到画龙点睛甚至振聋发聩的效果。
在3分钟内,有了这些素材,选手只要根据选题加开头的导入与过程的过渡与衔接即可。轻松自然间取得良好的效果,岂不美哉!
3.模拟训练
所谓“不打无把握之仗”,有的选手“仓促上阵”,所料不急,状况频出。而经过演练后则不同,胸有成竹后就不会顾此失彼,还能应对偶发状况,从容顺利。
模拟什么?题目从何而来?——模拟训练时我们不需要“猜题押题”,只要模拟流程、处理好各项注意点就行。
第一,设计好形体表现。有的选手,尤其是“新手”,上台后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站得也缺乏自信,总想往讲台后躲。形体不自然,自己别扭,别人看着也别扭。
站姿、面部表情、手的位置等,可以按照专业教程施为,也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同行专家站在评委的角度提出调整意见。对于整个赛程而言,这其实比较容易纠正,稍微训练就能轻松自如。
第二,设计好动作展示。演讲过程中,有一些动作是主动做出来增强感染力的,有一些动作是情之所至自然为之的,还有一些动作属于“小动作”,演讲也好,平时说话也好,不知不觉中就做出来了。也就是说,演讲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肢体动作,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做好。
我的建议是夸张的动作点到即止,不留做作之嫌;细小动作随时跟上,增强感染力;坏动作坚决避免,如抖腿、倚物、频繁走动等。总之,好动作不一定加分,但是坏动作必定减分。
第三,设计好声音展示。在评审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选手开始时还抑扬顿挫、不急不躁、有板有眼,但是几句话过后就乱了阵脚。主要是不知不觉中语速加快,从而导致普通话不标准、词不达意。因为节奏已乱,所以时间的把控上也无能为力,最后草草收场。
那么平常的训练过程中,就要严格控制好字数和语速,根据训练习惯按部就班来,就能基本做到掐着点完成演讲,也能将预设的效果展示出来。
关于模拟训练,我建议用手机录像。前后总共3分钟,既方便录,也方便回看、研究。这里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不能超时,因为评委提示时间到了,而自己没有讲完,很明显内容不完整、效果不达意。3分钟的时间,本来能表述的意思就不多,如果再因为超时说不全,那效果绝对大打折扣了。
二、现场准备需注意的
现场有2分钟的准备时间。我记得在提醒一位选手准备时间已到时,她惊呼:“时间这么快!”
确实很快。那么我们在这2分钟的时间内准备些什么呢?
第一,树立明确的观点
比赛过程中,有不少选手讲得头头是道,但到最后让人一头雾水,也不知道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表达什么。我建议最好开宗明义亮出观点,然后评委会把重点落在后面的阐述上。我不建议最后以总结的形式抛出观点,因为选手给出的观点评委若不赞同会直接影响到打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选手不论是赞同还是否定给出的论题,自己给出的观点切忌用“非主流”“特立独行”来吸引评委注意,更不能违背通用常识。也尽量不要走“小众化”的思路,因为这样找论据会事倍功半。
第二,按固定程式准备
我认为,即席演讲时间虽短,亦可按照“破题——解题——结题”的程式来列提纲。
1.破题
破题是演讲的开场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引起观众的兴趣,点明演讲的主题,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破题的方式很多,如讲述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有趣故事、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用一句恰当的名言警句或展示一组有深意的数据等,关键是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演讲主题产生好奇和关注。
2.解题
解题是演讲的主体部分,旨在深入阐述演讲的主题。要通过各种论据、案例、数据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观众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演讲的核心内容。
在准备演讲内容时,为了让听众能够清晰、准确地理解和接受,可以把主题巧妙地分解为几个要点或方面,随后再行展开,逐一、深入地讲解。
在组织演讲内容的过程中,逻辑推理是搭建内容框架的重要基石。演讲者依据逻辑规则,从已知的前提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得出结论,使得各个要点之间形成紧密的逻辑链条。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听众能够轻松跟上演讲者的思路,理解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演讲主题形成系统的认知。另外还有因果分析、对比论证等,演讲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
此外,采用辩证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和组织文字,能够让演讲内容更加全面、客观、深刻。运用联系的观点,可以将主题与周边相关的领域、背景以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秉持全面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审视演讲主题,避免片面、狭隘地看待问题;坚持发展的观点,引导听众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基于矛盾的观点,矛盾是普遍的,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不忽视其消极的一面;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事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偏袒、不极端……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能够使演讲内容更具可信度和权威性,让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
综上所述,演讲的时间不论长短,演讲的内容都要精心准备,为观众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富有深度和广度的论述体系,从而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考,使演讲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3.结题
结题是演讲的结尾部分,主要目的是总结演讲的主要内容,强调核心观点,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他们的思考或行动。
结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演讲的重点,再次点明主题,让观众回味。也可以提出一些展望、建议或呼吁,让主题升华。
总而言之,演讲时采用破题——解题——结题的程式,能让演讲者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观众更好地跟随演讲者的节奏,理解演讲的内容和意图,从而提高演讲的效果和质量。
第三,注意书写利使用
我发现选手在准备的过程中,不少人都埋头奋笔疾书,如果不是因为时间到而叫停还不知道要写多少。
我认为,在2分钟的准备过程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谋划、布局、注意点等思考性的内容上。至于书写,列关键词即可,不需要写长句,更没必要写长段。另外,字写大一点,以防万一突然卡壳时方便一眼瞄到并接上思路,然后从容不迫地讲下去,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现场演讲需注意的
当演讲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之后,一般而言只要按部就班地将演讲内容完整讲完,便能够收获不错的成绩。但在实际演讲过程中,还有诸多细节需要我们格外留意,这些细节同样会影响到演讲的最终效果。
首先,在演讲全程一定要维持良好的状态。评委在全程观察,哪怕只是细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对整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一旦出现结巴、停顿或者重复话语的情况,即便演讲内容本身十分精彩,也容易给人一种格调不高的印象,导致评分打折扣。
其次,演讲者要始终向观众展现出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状态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展示,更是一种内在气质的流露,能够极大地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自信的姿态、坚定的眼神以及饱满的热情,能让观众更容易和演讲者共情,对演讲者所传达的观点产生认同。
最后,演讲者要注意掌控氛围。要时刻留意现场的气氛和评委的感受,绝不能让评委产生压力或者压迫感。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语气、语调以及表达方式上进行巧妙把握,以亲和、自然的方式与评委和观众进行沟通交流。
一场成功的演讲不仅仅依赖于前期的充分准备,更需要演讲者在实际演讲过程中注重各个细节,全方位展现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如此才能真正打动评委和观众,收获理想的成绩。
在这里,我仅以本次基本功大赛的规则为例来进行探讨,其它场合的比赛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但我认为演讲的核心在于表现出来的内容与过程的质量,规则再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都能适应。
演讲本质上是说话,是在特定场合、有限时间内的说话。人在社会上最广泛的交流途径就是说话,如何把话说好?其实和演讲是相通的。我们同样要借助于一定的“话术”实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演讲术”“话术”都是技巧。技巧之为“术”,实力方为“道”。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显,二者相辅相成。何为“修炼”?何为“职场历练”?——我认为在努力提升自己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方方面面都以最佳状态呈现出来,让人信服,让人认为适材适所,进而衷心拥戴。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