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我们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有意思

我们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有意思

一个任课老师,如何快速赢得学生的喜欢呢?很简单,课上得有意思,再加上不拖堂,就基本可以了。

课上的有意思,其实很不容易,它需要深厚的学养、对所教内容(知识)的精准深刻的把握,还有教学论方面的修养等等因素的融合。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老师要把所教的知识逻辑搞清楚,进而 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

吃不透所教的知识,是很多课失败的关键。一个“透”字,也难倒了很多教师。而“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则是要把吃透的知识与个人生命气质以及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并游刃有余,这就更难了。这也是一位教师需要不断修炼的关键原因之一。

课上得有意思,还要重视学生的自学。也就是要促使学生先自学,老师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再教。

先学后教,本应是一个常识。针对一个内容,学生先自学而有所领悟,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学生自学的最高点是老师教学的起点。这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但现在的很多课堂,不重视学生的自学,严重低估学生自学可以达到的高度,只让学生自学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并且,对学生的自学过程,也没有跟进相应的培训与指导。这就致使课堂在一开始,就在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层面打转。而这些目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因为他自己学基本就能学会,老师却在课堂上处理这些内容,这样的课堂又怎么会有真正地学习发生呢? 

课上得有意思,还要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

日常听课,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形式化和泛化。对孩子的激励,不仅仅是表扬和奖励。如果表扬和奖励过于形式化、肤浅化和泛化,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实,最好的激励,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自己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高要求细跟进。当孩子真正地取得了进步和突破,再给予真诚地认可和称赞。这时候,激励的力量才真正高品质的发挥。

所以,激励的关键是什么?是引导学生真正地克服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当然,课上得有意思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要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除了我们一贯认为的那些好处以外,还有一条关键好处往往被我们忽视----通过认真备课,灌注和滋养对所传授知识的信念感。有了这种信念感,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整个课堂就会更容易形成一个生命在场的学习之场。有了这种信念感,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那种笃定的信心,以及蕴含在其中的饱满情绪,从而,自己求知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并卷入其中。

这种对知识的信念感从哪里来?好好备课,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里,因此而理解透彻并深信不疑。

课上得有意思,除了自己努力之外,也可以与同事或伙伴一起努力,也就是说,整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也很重要。

一场成功的集体备课或者教研需要哪些先决条件?

1.全体教研成员的秩序意识。即,不是漫无边际地说,或者,说着说着旁逸斜出。而是每个成员都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有边界讲秩序有时间自觉意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

2.每个成员都有开放自己的意识。开放自己,是产生真正遭遇和碰撞的基础,而没有这种遭遇和碰撞,就不是真正的教研,只是把人聚在一起各说各话。

3.所有成员都有的共同的美好朝向。有了一个美好的朝向,教研就会朝大家都期望的道路前进。反之,部分成员的冷漠会毁掉教研。无论什么事,“往好处想,朝好处做,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

4.不把问题解决绝不罢休的决心和行动。一个问题,备课集体务必要解决透彻,直到拿出看得见的结果。只有这样,教研才是实效的和通透的。

说到底,教研成功与否,最根本处,取决于参与教研成员们共同努力架构的一种关系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