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一线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听课、评课

一线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听课、评课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参与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有效方式。

深入课堂听课,坦诚交流评课,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教学实际,反思自身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如何让听评课真正发挥其促进成长的作用。

听课评课是我们日常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观察他人课堂的窗口,更是反思自身教学的镜子。

通过有效的听评课,我们可以沟通教学思想、诊断课堂得失、研究教学策略、提供互助支持,对自身和同行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如何“听出门道,评得中肯,学有所获,助人助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下面从两方面探讨:

一、一线教师如何有效听课

(一) 听课要有明确目的和选择

听课目的不是去评判他人优劣,而是学习借鉴、反思自我、互助成长。

明确你这次听课想学什么:是观察课堂组织技巧?

学习某个知识点的处理方法?

借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还是了解不同学情下的教学应对?

听课类型多样:可以是学习型听课(向优秀同行学习)、互助型听课(帮助新教师或同伴解决问题)、诊断型听课(针对特定教学问题)、研究型听课(围绕某个教研主题)等。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课去听。

无论课堂精彩还是存在不足,都要积极思考:

什么这样设计?效果如何?如果是我会怎么做?我能从中借鉴什么? 带着思考听,收获才大。

(二) 听课要把握关键侧重点

核心是看“学”:

 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是否在提问、探究、讨论、交流?学生的讨论是否有深度?答题是否有思路?能力是否得到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是否有所收获?课堂是否兼顾了差异?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

关联看“教”: 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服务于“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情?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时间分配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提问、讲解、活动、技术运用等)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是否恰当?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点拨是否到位?如何应对课堂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质量如何?

简言之,要关注教学理念(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中的实际体现,以及“教”的行为与“学”的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听课要克服几种不良心态

敷衍了事,应付任务: 只为完成听课指标,听完不思考不交流,或评课时只当“老好人”。偏心偏爱,不够客观: 带着个人好恶或固有印象听课,只看到优点或只盯着缺点。百般挑剔,吹毛求疵: 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常态课,抓住小问题不放,忽略整体和亮点。要理解常态课总有改进空间。缺乏尊重,妄加评论: 不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和背景,就轻易下结论。固步自封,缺乏学习: 听课前不做准备(如了解课题、课标要求),自身理念陈旧,用老眼光看待新课堂,无法从中汲取新营养。

(四)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记录是思考的载体: 用心观察,及时记录关键信息。

记录内容:精妙之处(设计巧妙、引导到位、生成精彩等)及你的启发。

疑问之处(某个环节为何这样处理?效果如何?)及你的想法。

不足之处(时间安排、活动组织、目标达成等)及可能的改进建议(思考层面)。引发的自我反思(这点对我有何启发?我的课堂可以如何改进?)。

课堂实录要点: 主要教学环节、师生关键问答、精彩活动片段、使用的典型资源或技术等。

不必逐字记录,抓主干和关键点。

即时点评与思考(更重要):

整理与反思: 课后及时整理听课笔记,梳理主要收获、思考和待研究的问题。优秀的听课记录是后续评课和自我提升的重要依据。

二、一线教师如何有效评课

(一) 明确评课的目的评课的核心目的是互助成长:

帮助授课教师(也是帮助自己)发现亮点、认识不足、探讨原因、寻求改进,最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是建设性的交流,而非简单的定性评判或挑错。

(二) 评课内容的侧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围绕听课目的和课堂实际,突出重点:教学基本功(语言、板书、组织、应变等)如何?

对课堂的驾驭、对生成的把握能力如何?

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如何?

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是否关注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环节、活动、问题链)是否有效服务于目标和学情?

是否关注了差异,让不同学生都有收获?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课堂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发展(而非仅仅“讲过”)?课堂是否有思维深度?

是否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或生成性资源?

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能力、体验)?

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何?

思维是否得到发展?

不同层次学生的获得感如何?

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核心):

评课堂的扎实与生成:

评教学理念与设计:

评教师素养与实施:

(三) 评课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心怀尊重与善意,秉持建设性态度:

尊重先行: 真诚感谢授课教师的付出,理解备课、上课的辛苦。评课是平等的专业交流。

建设性沟通: 优点说透,让人受到鼓舞;不足点准,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或替代方案,而非空泛指责。目标是“帮人改”,而非“让人难堪”。

多提问探讨,少武断定论:多用“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果…这样处理,你觉得效果会如何?”等探讨式语言。了解对方想法后再提建议。

乐于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对经验丰富的教师,可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新教师或遇到困难的教师,多鼓励、多给具体实用的建议。

根据对象,侧重不同:

对新教师:侧重教学常规、基本环节的落实、课堂管理、基础目标的达成。多鼓励,建议要具体细致。

对成熟教师:可侧重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创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课堂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对骨干教师:可侧重教学风格的提炼、教学思想的交流、疑难问题的共同攻关、前沿理念的实践探索。

核心: 评课内容要符合被评教师当前的发展阶段和需求。

真诚交流,聚焦专业:

真诚是基础: 发自内心地希望共同进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实事求是: 基于课堂观察到的实际现象进行评价,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优点不夸大,缺点不掩饰。

聚焦教学: 就课论课,围绕教学本身展开讨论,避免涉及与课堂无关的个人评价。

评课要讲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分为二: 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用恰当方式),避免全盘否定或盲目吹捧。

有理有据: 指出问题或提出建议时,要结合课堂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让人信服。避免空泛的“我觉得不好”。

重点突出: 每次评课抓住一两个核心问题深入探讨,比泛泛而谈十个问题更有效。细枝末节可点到即止或忽略。

先了解,后评论: 在提出不同看法前,先询问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避免因误解而妄评。

在交流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

评课是双向学习的过程。留意并肯定课堂上体现的先进教学理念(如核心素养导向、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等)和有效的创新做法。

通过评课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新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

保持开放心态,将评课中获得的新思路、好方法吸收内化,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总之, 作为一线教师,要把听评课视为宝贵的专业发展机会。

做到“四勤”:

腿勤(多走进同行课堂)眼勤(细致观察师生行为)脑勤(积极思考分析)口勤/手勤(真诚交流反馈、认真记录反思)

通过持续、有效的听评课实践,不断虚心学习,反思自身,与同行互助共进,共同追求更高效、更美好的课堂。提升教学能力的旅程,永无止境。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