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语言法、直观教育法、活动教育法、评价法、环境陶冶法等五类。
一、口头语言法
口头语言法指的是以教师的口语表达为主,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运用语言去讲解知识、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沟通认识、组织活动,帮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的一种方法。口头语言法主要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这类方法可以运用于所有领域的教育活动。
讲解法是教师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概念,阐明事实,说明事物与现象之间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一种教育方法。谈话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回答问题组成,也可由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回答。
讨论法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个问题交换看法、互相启发的一种教育方法。讨论的方式有两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三种。
二、直观教育法
直观教育法指的是教师借助于实物、教具等直观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种方法。此类方法主要包括示范法、演示法和电化教学法。
示范(或范例)法是教师通过自己或幼儿的动作、语言、声音或通过经过选择的图画、剪纸和典型事例,使幼儿进行模仿学习的方法。艺术、语言、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经常采用这类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或直观教具,使幼儿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语言、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常采用这类方法。
电化教学法是教师把现代化的视听工具——电影、电视、电脑、幻灯、VCD光盘、录音等声像资料及设备作为教育手段引导幼儿丰富感性认识的方法。
三、活动教育法
活动教育法是指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活动教育法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的一类方法,包括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观察法、游戏法、操作法和练习法等。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变化的方法。观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法。观察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园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
游戏法是指教师采用游戏或以游戏的口吻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无论是哪个领域,都会经常用到游戏的方法。运用游戏的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显著特点。游戏法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积极活动,提高活动的效率。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运用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在语言、社会、科学活动中经常运用创造性的游戏。
操作法是教师提供实物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通过亲身接触、体验和经历,获得相应经验的方法。操作是幼儿接触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操作法可分为探索性操作和练习性操作两种。探索性操作要求教师明确活动目标,保证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去发现、去探索,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练习性操作应有明确的要求,让幼儿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进行。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对必须掌握的有意义的语言、行为进行反复的实践,多次重复,达到熟练掌握的教育方法。练习是幼儿生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不仅能使幼儿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行为规范,而且在练习过程中,能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练习法要求教师能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地逐步提高要求。
四、评价法
评价法是教师及幼儿对幼儿所做的,以及怎么做的进行观察、了解,并按一定的标准肯定或否定幼儿行为的方法。评价法通过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以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抑制幼儿的不良行为。评价法可分为正面评价(表扬、鼓励和奖励)和负面评价(批评、规劝、惩戒和纠正)。
五、环境陶冶法
环境陶冶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教育方法。环境陶冶法重视环境教育价值,注重对环境资源的组织和利用,使环境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
环境陶冶法主要包括物质环境陶冶和精神环境陶冶。物质环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美工装饰法、材料填充法、分领域建构法、季节更替法、环境暗示法等。优化精神环境的方法有创设活动气氛、改进班级管理方式、提高教师修养水平、改善师幼关系、利用艺术作品陶冶情操等等。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