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程红兵:面向未来的课程教学

 

大家好!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面向未来的课程教学。最近两天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发布了:一起向未来。刚才李镇西老师说到了未来班,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在畅想未来,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未来的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未来的课程教学从哪里来?

 

首先是从现实生活的感知当中来。

 

因为我们发现现实生活许多变化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人说未来20年60%的职业岗位将消失,说的直接一点就是目瞪口呆,我们虽然不愿意承认这个结论,但我们已经看到了现实,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变化。

牛津和耶鲁两所大学成立了一个项目小组,做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预测,预测到哪一年什么职业岗位消失。2021年洗衣店店员失业了,因为智能机器人折叠出来的衣服比人工折叠出来的衣服更加工整。2022年专职的游戏玩家要失业了,2024年低级程序员失业了,就是码农失业了。2032年专业翻译失业了,专业翻译不太好找,2019年我跟李镇西、杨东平老师到了乌克兰访问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我们当时烦的事情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翻译,当时找的翻译是一个内蒙古姑娘,她8岁的时候跟父母亲到乌克兰去,她当然即懂汉语也懂乌克兰语,但不懂教育概念,翻译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现象,当时随行去的一个校长带着科达迅飞的翻译器,那个翻译器翻译出来的准确度更高一些。

 

2049年作家失业了,我对这个话心存怀疑,我以为作家有两类,一类作家似工厂车间的操作模式,机械化的编撰剧本,这一类作家是可以被替代的;另一类作家是创造性极强的作家,具有人类的悲悯情怀,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性,这类作家是无法被替代的。2059年大学教授将失业,对此我也有不同意见,大学教授有两类,一类我称之为词典型教授,词典型教授就是掌握了很多知识,这类教授可以被取代;还有一类教授研究型很强,创造性很强,这种教授没法被取代。2060年人类的一半工作将被AI替代。

 

我当然知道在整个变化过程当中,具体哪个年代什么职业岗位将消失,其预测的错误概率很高,但是整个发展趋势我们还是能感受到的。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和著名记者杰夫·豪两人合著了一本《爆裂》,书中总结了未来社会的三大趋势: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其实现在就是这样,现实社会非常的不对称,复杂,不确定性,这些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不确定性——疫情的事情已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明天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没法预知。

 

所以必须应对不确定性,教育要应对,老师要应对,校长要应对。杜威一百多年前说的这句话,“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不改变教育,学生就没有明天。我看一些老师十年前的教案今天还在使用,二十年前的教案今天还在使用。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应该有所变化?

 

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世界?法国一个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对待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序性和无序性交混的复杂事物的方法应当是应用‘策略’,而不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一种简单的行动方式, 应用策略则包含着对世界事物发展中的无序性因素的正视、抵抗和利用。”

 

我认同这个说法。现实中的学校校长、教师特别喜欢关注程序,我们喜欢找一个具体的程序,我们把这个具体的程序找到之后,我们认为这就是解决的问题办法,我们研究课堂的问题,我们把课堂的程序讲的很清晰,我们研究所有的学校制度,把学校制度搞的非常清晰。    我们以为找到了这个程序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我说一个很负责任的话,我们把一切程序都找到的时候,我们按部就班的来做的话,李镇西老师那个教育奇迹是创造不出来的。

 

所以,应用程序是一种简单的行动方式,应用策略则包含着对世界事物发展中无序性因素的正视、抵抗和利用。我不是排斥程序,在很多具体的微观领域里面,在微观的世界当中我们可能是需要程序的。我不是简单的排斥制度,制度也是有用的。

 

但是面临的复杂不确定性世界,学校的策略应该是什么?确定的策略今天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什么叫做核心素养?就是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这已经成为基本共识。

 

美国的核心素养是6C,创造力与想象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沟通,合作,品质教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看到这个6C脑海当中第一反应就是作为校长如何兑现,实话实说没有想清楚,怎么培养,通过什么样课程培养6C。既然是美国人说的,我们就看看美国人怎么做的,我和美国纽约爱文世界学校的总裁杰夫·克拉克商量:“能不能合作一下?两个学校合作一下。”他说:“怎么合作?”我说:“你的老师带着你的学生到我的学校来,我的老师带着我的学生到你的学校去。”

 

美国老师带着19个学生到我们学校来了,来了之后一起上课,上课就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就是用三个礼拜的时间把一台智能手机做出来,请注意是带有个性化功能的智能手机,就是你到市场上买的手机不具备这个功能。我当时看了这个任务,我发现问题来了,两个国家孩子放在一块学习一定会相互比较,我想我们肯定比不过他们,我们的孩子没有学过智能手机的制作。不要说孩子不会,老师也不会,我们的计算机老师、物理老师没有这个本事。小组合作式学习,三个人一个小组,两个美国学生一个中国学生,或者是两个中国学生一个美国学生。我们的孩子几乎是在美国老师、美国学生手把手的指导之下,真的学会做手机了。前两个礼拜我们孩子没日没夜的,除了体育课,其他课都停下来,学得是很有兴趣。深圳比较热,累了就在教室睡一下,起来了再玩,玩得非常开心。

 

  

当两个礼拜过了之后,所有的小组都交出一部手机出来,现场验证都通过,同学们都合格了。对照一下,这6C都在里面,创造力想象力在里面了,这个手机具有个性化的功能;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手机真的制作出来了;要跟商家沟通,要跟老师同学沟通,沟通能力有了;小组合作式学习,合作有了;所谓品质教育、公民的权利义务都在其中。

 

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教师的策略是什么?实话实说在我们教师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用了许多方式,当然听报告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最重要的策略不在于听报告。夏丐尊谈李叔同:“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重要。”当年的学生和今天的学生一样,把音乐、美术看作是不起眼的小学科,但是李老师教不一样了,为什么李老师教不一样,这是人格做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他好比是一尊佛像,有后光,所以能够令人敬仰。”

 

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非常朴实的道理,老师靠什么取胜,老师靠什么让孩子敬仰你?当然我们要有一颗爱心,除了爱心之外我们自己的学养非常重要,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老师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提升你自己的学养,这是关键。

 

第二是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中来。

 

华为手机销量持续下跌,主要原因就是缺芯。缺芯的何止华为手机?我们科技界反思无根之痛。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汽车,汽油发动机不能自产研发的自主品牌的汽油发动机基本来自于日本三菱。柴油发动机,中国几乎所有的皮卡、轻卡、轻客上的柴油发动机都来自于五十铃或使用五十铃技术生产。重型柴油机,康明斯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柴油机市场。今年(2021年)7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内部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和刘鹤副总理都出席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李克强总理说了一句话“当前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科技发展存在不少短板,很多产业技术瓶颈主要在于原始创新薄弱。”

 

换句话说,我们追问一下,这个科技无根的原因何在?当然有历史的原因,有现实的原因;有科技界本身的原因,当然也有文化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难道没有教育的原因吗?教育难道不负应有的责任吗?我们缺乏对原创的尊重,我们热衷于模仿复制粘贴这些最简便的方式;我们对科学的内在兴趣越来越淡,我们特别喜欢的是外在的名利。我们的思维格式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当思维格式化的时候,你还能指望有创造力吗?思维格式化你还指望有想象力吗?不可能的。

 

所以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面对无根的现象,学校何为?我们现在正在筹建金茂学校,课程上面能不能有所突破?我想做一点探索,我们设置了一个超学科的智慧思维的课程,小学儿童哲学,谁都知道孩子爱发问,孩子发问过程当中包含着很多天问,喜欢向自然、社会、家长、老师等长辈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哲学,这个问题需要不断的鼓励。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格式化的思维,格式化的训练,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把孩子原本具有的这个品质压抑下去了。初中接着开设逻辑思维课程,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与规范,高中我们开设审辩思维课程,造就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学校课程能不能关注一下孩子脑海当中底层的东西。

 

面对无根的现象,教师何为?教师应该做一点什么,我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但知识不是死的,知识是活的。那些有体验支撑的能够基于证据和根据的,能够做出自己回答的知识才有智慧,就是基于反思实现问题解决的知识才有智慧。我有一个年轻的同事,非常令人满意的一个数学老师,他在高一的时候就拿到了全国奥数的金牌,后来拿到了全国信息技术的奥赛金牌,两个金牌到手,保送北大,后面没有去,被录取在剑桥大学读数学,剑桥大学读数学过程中又交换到麻省理工学院读数学本科。在剑桥读书的时候,他像许多同学一样研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看到许多同学读相对论,他认为这些同学的智商远不如他,但是他们读相对论的时候读的津津有味,读进去了,他是一个奥数金牌获得者,但是读了半天很吃力,读了半天读不进去。因此他不断的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我以为我智商比他们高,我数学成绩比他们好,我的计算能力比他们强,我的分数比他们高,为什么爱因斯坦相对论我读不进去?后来他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包括奥数在内的数学教学,我们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常识性思维。

 

单一的训练孩子的常识性思维,而忽略了反常识性思维的训练,这是很可怕的。创新的思维方式一定是反常识性思维,换句话说,长期以来的数学训练,我们规范的、我们严谨的这样一套数学训练方式,让孩子的常识性思维固化了,固化了常识性思维,你再研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自然就读不进去了。所以我的同事自己反思了之后,有所悟,悟出来的这个道理,我觉得很有启发意义。就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而言,我们面对孩子当然给他相关的知识,应该训练他们的常识性思维,除了常识性思维是不是还应该让孩子有一些反常识性思维,没有反常识性思维训练,孩子创新从何而来?不可能出现。

 

第三是从对当下教育的深度批判中来。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教育,汪曾祺纪念馆,2020年5月18号对外开放,这个设计师是中国某著名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副总建筑师,很有社会地位的,我实在不忍心把这个名字念出来。木心美术馆2015年开馆,这个设计师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弟子:美国OLI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冈本博与林兵。我们看这两个馆,正面主标题墙面何其相似,几乎相同。清水混凝土的展墙极其相似。再看旋转楼梯何其相似,几乎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做一点少许的改动而已。再看阶梯式的图书馆,几乎是一样的,具有那么高社会地位的副总建筑设计师,这样一个建筑作品居然是另外一个建筑作品的照搬复制粘贴。我们可以想像:何止是这样一个案例?我们还可以想像:何止是这一个领域?

 

这个设计师很显然是会设计的,但是缺的是想象力,缺的是创造力。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实话实说哪有杰出的作品?

 

弗里德曼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说了这样一句话,“未来世界将不会简单地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划分,而分为高想象力(HIE)和低想象力(LIE)两种国家。……在这个世界上,判断一个国家的标准是创新,一个国家要么是高创新的,要么是低创新的。” GDP当然是重要的,GDP反映了许多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从想象力这个维度来看,这个维度可能是决定未来的东西。

 

想象力贫乏与教育有关吗?刚才讲的设计师是从幼儿园开始培养的,从小学初中一直到大学硕士博士,跟教育有关吗?波德莱尔说:“没有想象力,一切官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所以学校的标准化教学导致学生思维的格式化,思维的格式化是想象力贫乏的关键所在。

 

我们脑海当中的思维和另外一个同学,另外一个老师,跟一百个老师,一千个老师,一百个学生,一千个学生,一万个老师,一万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其结果是什么?所以思维的格式化是想象力贫乏的关键所在。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想象力,未来胜任力关键在于创造力,创造力关键在于想象力,在于思维能力。

 

我们当然需要记住英语单词,我们当然需要背古文。但谁来负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没有人管,想象拿不到分数,想象不能增加升学,想象不能表示你成功还是不成功了。这是现实的糟糕逻辑。

 

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在于培养优秀的记忆者,实话实说拼命争取分数最后结果我们现在连数学、连物理这样非常搞脑子的学科都变成记忆型学科,只要记住这个题型的解题方法,你只要中考高考复现出来,一切都可以了,我们在培养优秀的记忆者。我们应该培养的是思想者、探究者,这才是关键。

 

面对复制的现象,学校何为?不敢说彻底改变,能不能有一点改变,有一点改变可以吧。我们设计了,我们正在实验的超学科的创意想象课程,小学开设创意绘画,以绘画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孩子的创意,实话实说这个课程一不小心就会走向训练学生绘画的技艺,创意绘画从语文词汇角度而言,是偏正结构,理解为绘画,那结果又回到了学院派,又回到了绘画技术的教育教学了,这是很成问题的。换句话说,创意绘画不在绘画本身,而在于创意想象,其主要意图在于能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想象再现出来,通过绘画,通过色彩还有线条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初中阶段开设创意写作,这也不在写作本身,而在于你能不能通过文字的方式,把你对美好的想象外化出来,比如说关于未来学校的样貌什么样的,比如说未来的医院什么样的,比如说关于未来的儿童乐园什么样的,小学阶段的文字掌握的少,你用绘画的方式,你用色彩、线条、树叶、书刊、包装盒呈现出来;初中阶段掌握的文字比较多,除了刚才提到的手段,能不能更多的用文字方式再现出来,高中阶段能不能建一个模型,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学校一个老师叫杜静雯,她很有意思,她让学生想象:一个包装盒可以有多少种创想?我们一个包装盒只能做包装盒,这是经过教育格式化训练的结果,但是如果让孩子尽情地想象,孩子会还你一个惊喜,一个蛋壳可以多种想象,可以想像出来多种多样的造型,完全不同的。 

 

关于花,我们看到的花就是常态的花,它是什么样的很清晰,我们走出宾馆可以看到了,花有没有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个花是钢材做的;这个花是立体的;这个是用石头做成的花;这个白色的油漆点也是花;这个花是秋天与春天组成的图案,花有不同的造型,为什么只有一种花?多种多样的花就是孩子们想象的外化。

 

我们的杜老师启发孩子们,如果存在平行世界,那边的风景是怎么样的?我们看的世界都是单一的,或者平面或者立体,她提醒孩子会不会有平行的世界。大家看一下,看看这个,我们看到的正常常态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平行世界,天上的情况是这样子的,倒过来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常态世界是在下面的,一个平行的世界,另外的一个世界是这样子的,在上面的。打开孩子的思维,我一直以为,什么是好的学校,把学校打开;什么是好的课程,把课程打开;什么是好的课堂,把课堂打开。请注意,目标是把学生打开,把孩子的思维打开,把孩子的想象打开。

 

我有一个视频没有办法播放,孩子们想象未来的学校,有的孩子设计的是未来的宠物学校,有的设计的是未来的007学校,培养007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未来学校,未来厨师学校、未来料理学校,孩子们尽情展开想象,各种各样的方式,很有意思,完全出乎意料。

 

不要以单一的维度把孩子的思维完全禁锢起来,未来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想象,需要创造。

 

第四是从技术世界的颠覆性革命中来。

 

我们知道现在的变化非常之大,改变本身在升级,以前是选择改变世界,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所有东西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任意挑选,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最早买东西是到百货公司去,后来我们到大型超市,现在我们网上购物,网上海量物品供你选择。所以是选择的方式改变世界。

 

现在是推送改变世界,抖音的特点是算法,根据你的行为算出你的喜好,直接把你的最爱呈现在你的面前,抓住人性的弱点。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你的喜好,你自己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人家已经推送给你了,因为你的行为已经流露出来了。

 

对于教学的角度而言是不是也有冲击影响,未来教学的基本范式,我以为是“自选+推送”,没有自选是不行的,没有推送是不行的,我们规范达标需要推送,让不同的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作业,让不同的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作业。但不需要茧房封闭,个性志趣需要选择,你让孩子有个性,说白了必须给孩子个性化的选择空间,主体的权利没有实现不可能有个性。需要选择,但也欢迎部分推送,所以我以为未来教学的基本范式就是“自学+推送”。

 

面对技术颠覆,学校何为?教师何为?学校做一点什么?我知道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能不能改变当下某一个现在的缺口,能不能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实证性教学,能不能通过大数据,通过AI人工智能,实时采集教学动态数据。现在老师说白了就是凭着经验教学,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的情况,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把现场学生的实时情况采集下来然后迅速统计分类,找到学生典型问题,然后基于证据老师做出调整。先学后教,用技术方式帮你实现。

 

从标准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大数据能不能统计一下孩子的实际情况,每个孩子不一样,我在建平中学担任校长的时候,我们搞分层走班教学,虽然走进建平中学的孩子都是优秀的,但孩子实际上是有差异的,所以分层走班非常必要的。我们用大数据的技术能够帮助实现个性化学习,每个孩子的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基于历史数据记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学习方法不一样,基于个人的学习档案。我们正在做这样的尝试,我的一位副校长带着几位老师一起研发,开发了真人老师和AI老师协同,对学生实施精准教学。也有一个录像,时间关系没有拿出来。以前我们老师的教学程序是讲练讲,后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孩子练的过程当中,一般具体的问题由智能机器人解决,特殊的问题老师解决,老师以上帝的视角看到了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AI老师将整个班级情况迅速归类,提供给真人老师,老师最后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讲解。我们在数学、英语都做了尝试,正在研发,一批一批的东西出来。

 

能不能改变老师课堂教学的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方式,数字化的技术完全可以帮助老师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从而加以改进。我们正在开发切片式的数据化的课堂诊断系统,我们老师带着技术团队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老师课后反思常常有几个痛点,痛点之一,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一堂课上下来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AI迅速统计,把课堂重要行为统计出来,立刻看出来课的毛病在哪里。痛点之二,对于课堂问题有点感觉,但不精确的知道问题在哪,于是可以切片式的,如果是第二部分有问题我就切片看第二部分,或者记住了一个关键细节有问题,把这个关键词输入进去,就可以调出来了,出来之后分析马上知道问题何在。痛点之三,教师课堂教研缺乏过程载体,AI呈现课堂全部过程。我们这项研究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很有意义。

 

第五是从对社会新知的学习掌握中来。

 

社会重新定义知识、学习、教育、培养目标。面对未来社会的巨大变化,现在社会各界已经做了许多探索,重新定义了知识、学习,重新定义教育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一些基本的理论,一些基本的概念,现在都有颠覆性的改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我当了40年的老师,学历也是博士毕业,我还不知道知识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知识内涵不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层面,还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知识利用的技能,还有面对知识的价值观、态度等等。我们脑海当中知识的含义跟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文件的含义有差异。

 

哈佛大学托尼·瓦格纳说:“知识已是一种免费商品,像空气和水一样。每个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知识都是免费的。代表知识的学历优势正在迅速消失。关键在于要随时能找到相关知识,并在需要时及时学会并运用它。”我是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的,1982那个年代本科生很少的,所以有学历优势,本科生哪里都需要。今天本科生到处都是了,关键在于可以随时找到相关知识,并且需要的时候学会它并运用它。我刚才提到设计开发创意绘画的课程,实话实说让一个成熟的美术老师来研发,一不小心就会走到纯粹绘画技术的渠道上,就是绘画技巧的培养。绘画技巧的培养不在于想象力的培养,这就是问题,学院派经常走这条路,我刚才讲的华东师大一个硕士毕业生,在我需要的时候,她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而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学会并且运用,这个就是关键。事实上没有人教她,大学的时候没有老师开创意绘画的课程。   

 

整合的知识才是力量,在信息社会里,碎片化的堆积状态知识不再是力量,怎么样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结构,能够汇集并且可编码的知识才是力量,换句话说,我们的课程是不是因此也要改变,我们许多学校老师都在做这个相关的整合课程。

 

面对知识的新定义,教师何为?课程可不可以整合,完全可以整合,我在深圳担任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的时候,我们搞了一系列整合课程,我们老师自发进行了很多整合。比如说语文跟历史的整合,语文老师上木兰诗,年龄那么大的老头还得当兵打仗,当兵打仗还得自己买武器装备,实话实说不好理解,今天军人自己买枪,自己买坦克,自己买战斗机,这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因为那个时代采取的是府兵制。历史老师要让孩子理解府兵制,木兰诗是最形象化的教材,于是两个老师合起来上课。

 

我们明德实验学校的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老师联合起来开设整合课程湿地研究,离我们学校十多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有很多动物,每当11月份,北方候鸟飞到这个地方,吃湿地的弹涂鱼。湿地也有很多的植物,湿地是地球之肾,于是诸多学科老师开发了湿地研究,湿地研究当中孩子们获得很多启发。

 

胡塞尔的现象学从方法论上强调“回到事物本身”,“悬置”已有事物的概念和认知,回归到“原始直觉”和“原初体验”,从而进入“前概念”意识,实现对世界认知的“现象学还原”。

 

我们小学一二年级,生物老师带着学生在学校养了许多小兔子,学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兔子长大了准备生孩子了,兔妈妈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胸口的毛咬下来,毛咬下来给即将出生的小白兔搭一个很温暖的窝,不至于让刚出生的小白兔冻死。为什么咬胸口上的毛?因为胸口上的毛咬下来便于初生的小白兔吃奶方便。这个就是原始直觉、原初体验,对孩子来讲很有意义,今天学科教学往往直接切入概念。

 

基于学习的新概念,能不能重构课堂?世界银行旗舰报告《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学校老师、校长一般不会去关注世界银行,一般关注的都是给我们发工资的银行。世界银行旗舰报告一个章节的标题是《学习以兑现的教育承诺》,用了一个章节专门谈论教育,银行应该谈经济、发展、利润,谈国际金融等等,请注意他们谈教育,学习以兑现教育承诺这个标题怎么讲?这个标题的潜台词很清晰,是批评我们的学校老师、校长,你们动不动在招生的时候向社会承诺: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栋梁。但你们什么时候还了栋梁?你们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我再把其中一句刺耳的话抽出来,“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潜台词很清楚,现在的学校教育带给学生的大多不是真正的学习,这批评的是包括中国学校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学校。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高中毕业了、大学本科毕业了、硕士毕业了、博士毕业了,走到工作岗位还不能正常工作,还需要重新培训。

 

我们追问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学习?有专家说由分科的学习到综合的学习,由文本的学习到实践的学习,由单一的学习到混合的学习。我对这句话不完全认同,我们今天的学校教学,我们应该强化综合的学习、实践的学习、混合的学习这些弱项,但是完全排斥理论学习同样是错的,我是文革过来的人很清晰,我当年读高中只读两年,一会学军,一会学农,一会学工,就是不好好学理论。

 

还有的专家说,由基于课本的学习走向基于标准的学习;由概念离散的学习走向观念聚合的学习;由符号记忆的学习走向深度理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至少跟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妨看一下英特尔未来教育,你看他对于问题的设计不一样,比如说他创设激发学生思维学习的情境。例如:如果到太阳系其他星球上面,如何能舒适地生存?这就是让学生了解其他星球温度空气重力而提供的饶有兴趣的预设。我们一般老师总是直接问这个温度空气重力,这就把学科教学和社会现实、生活自然现象完全切割开来,去生活化背景化。

 

又如:你家院子会冒出一座火山吗?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吸引学生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一般老师往往就地球板块问它的运动规律。

 

又如:在生活当中能够做好坦诚与宽容并存吗?为初中社会课“友谊”设计的问题,超越概念性的理解,把生活中真实人际关系的处理搬到了面前。

 

又如:如果你在重庆开一家杭帮菜馆, 你将如何设计你的菜谱? 这就是借助情境问题引导职校学生学习中国菜系的地域分布和川帮、杭帮菜肴特色。

 

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是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我们让孩子们走进现实生活,了解现实生活,去感知现实生活,“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孩子的判断能力。”

 

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来源于博鳌全国知名校长2022跨年演讲实录)

来源:博鳌教育论坛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