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刚满一岁,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她的性格,她现在表达情绪的方式就是哭,所有不合心意的事情都靠哭来解决,一哭就犯浑,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每天要浑好几次,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跟孩子天性,年龄都有关。“How can I help you?”
她每次犯浑大部分原因是想要奶奶抱,但是奶奶有时候确实抱不了她,要去做事,然后就开始了,还有就是特别粘人。
我尝试过一次让她哭,陪着她哭,本想着哭完再讲道理,结果哭着哭着自己睡着了。
其实你可以对孩子说,奶奶抱不动你了。然后让她哭一下然后用转移法,走我们去读本书吧。她哭的时候你不需要陪着。反而在生活中让她帮奶奶做一些事情。
她哭着什么都听不进去,要坐在地上躺在地上哭天抢地那种。
奶奶和爸爸又不忍心,又去抱过来满足她的意愿,然后她就停止了。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下次会重演,不是说要对孩子狠心。而是给孩子一点时间释放她的情绪,让孩子自己哭一会儿。但适可而止,几分钟后,她弱下来了一些,过去用转移法,走我们看看金鱼。
所以她每次都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其实心里明白着。
我试过两次让她一直哭,第一次哭到自己睡着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一直嚎啕大哭,第二次爸爸实在忍不住把她抱起来了就停止了,可能也有十分钟,不见隙的大哭。
转移注意力在前两个月的时候还挺管用,她哭了,我们只要说着带她去找小狗找小鸟,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以后立马止哭,接下来可以开始继续玩耍,但是现在不行了,可能只能吸引那么一分钟,反应过来以后又继续大哭。
小孩子气性很大,可以抱抱她,告诉她不可以的理由,但不需要一直解释。抱抱安抚一下可以。
让她逐渐理解奶奶不能一直抱着她。奶奶可以拥抱一下,她要一直抱着那种还是偶尔抱一下?
也不是要一直抱着,抱一会自己玩一会,然后又要抱特别粘人。
粘人的时候只认奶奶,任何人都不要,任何人抱都不行,其他人抱着就会大哭,乱动,都怕她闪了腰,必须奶奶抱着才行。
因为之前有提到,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很重要,所以对女儿的哭我们一直都是积极回应的态度,只要一哭我们就会去抱,去安抚,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她现在这样的性格。还是说是我认知上的错误。
回应不等于抱,饿了喂奶,尿片湿了换尿片,无聊了和他聊几句……当然baby需要抱了也抱抱。我的意思是抱是正确回应的其中一种。
有妈妈给我讲这个年龄可以给他们讲道理,明确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哭就让他哭陪着她哭,哭过了以后告诉他们道理。
我不知道应该是等他哭,哭完了讲道理,还是哭就分散她注意力让她不哭就好了。
她现在已经不是那个躺在床上动不了用哭来表达生理需求的阶段了,我能感觉到她是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不达目的不罢休那种,长此以往她就惯用这招让我们屈服于她。
你最了解你的孩子,顺从你里面的感觉。
来源:Grace在家早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