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中,孩子常常表现出规则意识淡薄的行为,如来园迟到,如厕、盥洗、进餐吵闹,在学习活动中发呆走神,游戏时争抢玩具等。今天和大家分享6种方法,可以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1
时间规则:互动钟
“李老师,不好意思,我们家糖糖今天又起晚了。”
时间概念对幼儿来说非常抽象,什么点该干什么事都是大人来提醒,来园迟到、午休睡不醒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教师可以制作一面“互动钟”,在上面绘制“准时”和“迟到”两个时间段区域,分别配上相应时间点的活动图画和文字。
每天来园后,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到园的时间操作钟面,并参照图画完成相应的活动。这样不仅免去了教师枯燥的语言提醒,将原本被动的行为转换为主动的意愿,还能让幼儿通过比较钟面上的数字,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
2
管理规则:盥洗管理员
“洗手时不要玩水!”
“上厕所要排好队,一个一个进。”
“衣服扎一半到裤子里怎么行?”
教师凭借反复提醒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往往效果不佳,那是因为幼儿的自控能力弱,对语言指导的关注度低。
对此,教师可按学号轮流安排幼儿担任“盥洗管理员”,督促其他人的行为。例如,提醒同伴洗手时节约用水,检查同伴的洗手情况和衣裤整理情况等。
“盥洗管理员”是教师的好帮手,尤其对于一些平时与同伴交往少、管理意识弱的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