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拒绝“夹生饭”,让游戏真正落地在儿童身边

 

 

慢一点,少一点,难一点,拙一点

作者 // 朱继文

相信每一位用心与孩子在一起的教师都能感受到,游戏对儿童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这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由于每个游戏都蕴藏着深层次的意义。孩子通过游戏一边探索世界,一边尝试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探究、越来越喜欢思考和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句话我们人人都知道,但是,让这句话真正落地却很难。

 

01游戏教孩子学会生活

孩子是通过游戏学会生活的,做饭清洁、争吵辩论、看护娃娃等游戏中都表现出成人不经意的做法。周围的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然后不知不觉在游戏中重现着他们对生活的吸收。

一个两岁的孩子会重复把食物不停的扔在地上,而且乐此不疲,但为什么成人不会觉得有趣呢?我们会觉得这是在浪费食物、调皮捣蛋,当然也知道从科学角度来说是地心引力的作用。但对于儿童来讲,这一切都是全新的,不管怎么扔食物都会掉下去,而且食物受到撞击后发生的形状变化,有的变得软榻糊烂,有的则摔出了汁,这太好玩了,世界万物到处都等着他们去发现、去体验。如果成人能支持孩子主动选择,那孩子一定是很投入专注做事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尝试、体验、创新。

很多父母会说:哪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孩子游戏啊?仔细算一算就会发现,我们花在唠叨、发脾气以及不停的催促上的时间是远远超过游戏时间的。而且经由这些唠叨、催促、责怪而受到挫败的孩子就会陷入无力感,外在表现可能是更加为所欲为的淘气,表现推人一把、咬人一口、也可能会踢人一脚,但这样的孩子内心深处却是极度无力,担心受到伤害、害怕拒绝,喜欢逃避的。这种情绪状态经常会被我们忽视,还常常被肯定赞美为是“乖孩子”。看来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呢,只有让孩子充分的游戏和感知,才能够在未来感受到游戏的力量。

02 游戏帮孩子康复情感创伤

游戏也能够满足儿童亲密情的无尽需求。游戏是联结关系的纽带,游戏能够让孩子的情感创伤得到康复。

一次绘画活动,一个女孩子把一个小朋友的作品给撕坏了,小朋友过来告状,但女孩子却哭得泣不成声,是因为担心受到批评而泣吗?是因为破坏了小朋友的作品感到自责而泣吗?一般我们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女孩向小朋友道歉,两个人表面和好如初就算解决了问题,结束了矛盾。

我们成人大都会把重点放在恼人的表面行为上,而看不到孩子内心深处所掩盖的痛苦和无奈,或者即使有的时候成人看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痛苦,自己却又无能为力帮孩子解决。此时游戏依然是一种好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孩子找到快乐的源泉。

在后来一次次地与女孩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女孩子每次都是故意破坏小朋友的作品,也找到了背后的原因——她认为自己没有小朋友画的好,于是小小的嫉妒心开始作怪。

怎么办呢?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我总是特意去关注那个女孩子的作品,并适当地表扬鼓励她作品的细节,请她讲出自己绘画的想法和故事。这时她也总会偷偷窥探一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也就会顺着她的视线把小朋友的作品拿来,请小朋友讲绘画故事。

一次,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放到展示架上,我特意找到她们两个孩子的绘画作品,有意无意地小声自言自语:“这两幅作品放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大花园一样,少了哪幅绘画作品,都感到缺少了什么一样,这是哪两个小画家的画儿啊,我一定要把他们找到,请他们一起帮助我绘画拼贴组成画面呢,每幅画我都太喜欢。”我把两幅作品放在一起对比着、欣赏着,并悄悄观察着女孩的表情,她发自内心地笑了。

从那以后我发现两个孩子成了好朋友,绘画活动也成为她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总是绘画后彼此欣赏,再也没有了破坏作品的事情。

您瞧,这就是游戏的力量,简单的“花园”两个字,能快速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就像花儿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不用去羡慕谁,更不用嫉妒和破坏,然后再用“花园”的拼贴游戏进行强化,事情就可以很好地处理。很多时候,不需要快速解决什么,而是慢下来倾听儿童;不需要所谓的巧智,而是静下来关注儿童;不需要大量的囫囵吞枣,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研究每一个儿童需要的细节。

游戏的教育智慧源自于教师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但怎么研究?怎么学习?有时候觉得“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学习”这两者的关系饶有趣味,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师在什么中学习呢?在和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在教研中学习。在此我也有些感慨想和大家分享,也算是一种自我省察吧。

让学习求慢而不是求快

勤劳智慧的幼教人永远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关注着新的动向。这不,这段时间chatGPT的出现,也引发了同仁好友的讨论,猜想着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这也让我陷入深思,自己管理幼教工作过程中有多少的“夹生饭”,有多少的弯道超车,有多少是看到别人这样做,自己也会稀里糊涂的跟风这样做的事情呢?如: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STEM、pck等,都是我们幼教人耳熟能详的词汇,但又有哪个人、哪所幼儿园把它们研究得透彻,并能把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园的实践有机结合了呢?需要重新再回顾和学习的内容有多少呢?有多少新风潮是我们“跟跟风”然后就不了了之的呢?其实我们特别清楚,只有真正的慢下来才会有深度的思考,才会有过程中细微的发现,乃至心灵的追问。

让学习求少而不是求多

只有少才会有研究时间精准发力,才能够针对这一个问题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才可能形成幼儿园的发展特色,也才能够形成多样化的思考,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要让自己的大脑放空一样,就会有如饥似渴新的创造。

让学习求难而不是求易

不是所有的苦难都有意义,但在学习中,只有勇于向艰难挑战的人,才有机会达到光辉的顶点。面对艰难想成功就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就要去琢磨探究、就会有一步一步攻克难关,这时就形成一个连锁反应,有攻克难关的愁眉不展、有发现一点点眉目的渴求心动、有一步步求索的执着精神,有找到答案的快乐和幸福……这种幸福的得来是无以言表的,只有经受过了才能够感受得到。

让学习求拙而不是求巧

我们常听到“熟能生巧”“巧言令色”“投机取巧”,仿佛取“巧”是我们的某种追求,但很少了解“大巧若拙”。我认为教育恰恰需要做到有“拙”的过程才会有“勤”的力量。

勤能补拙,唯有求拙才能培养一个人的钻研精神和韧性,只有挑战才能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就说我们幼儿园疫情期间的“百团大战”活动吧。疫情期间,教师居家,我们每天早晨7点起床,进入互动早操锻炼时间,然后开始“百团大战”,幼儿园的100多名教师全都参与进来。我们会针对幼儿园的48个主题课程内容中的几百个活动,请教师们了解目标,采取针对自己优势的内容,以抢课的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和构思,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打破思维定式,同一个教案内容可能有几个教师设计,教案写好后群里相互分享,教师们取长补短,不断的优化。教师要自己找到一个主题内容,思考一节教案梳理应该考虑的要素是什么,特别的关键点是什么,把自己曾经研究的内容重新梳理,再在教师间对比分析。这样的教研方式可能时间长些、速度慢些、看着笨拙些,但这个过程切实让教师自己尝到了成长的甜头。

当我们每个教育人都理解这个道理,自然就会豁然开朗吧。明白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世界里,保持教育的定力,坚持改革方向,真正为孩子提供适切的、有意义的教育。

慢一点,少一点,难一点,拙一点,可能会发现别样的教育魅力。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