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职能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跨越深沟大壑,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

一些教师、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有偏差,过于强调甚至夸大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对幼儿有过高期待,过于强调知识准备,使幼小衔接工作人为的复杂化、神秘化,孩子入小学似乎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经历两个有差别的教育机构,但是不要把这些差别看得太大,它们都是面向儿童的教育机构,孩子也在长大,他们有能力去适应。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也对入学适应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以帮助小学更好地支持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这里就不赘述了。

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

 

入学适应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每一位任课老师都需要树立适应意识,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关注个体差异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

设置入学适应期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要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孩子逐步适应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向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了解儿童的入学期待

 

孩子对小学充满了期待,把自己内心的期待投射在他的作品中。受疫情影响,2022年下半年幼儿园开学才一周,孩子还没有机会参观小学,所以大部分孩子对小学的描述基于平时路过小学所看到的景象,其主要集中于外观,如大楼、大树、大操场等;有些平时没留意小学的孩子就以幼儿园为基础去想象,楼要高一些,操场要大一些,人要多一些,升旗台要大一些等;还有部分孩子把小学想象得非常宏伟,都是高楼大厦甚至是摩天大楼、城堡,金碧辉煌、富丽无比......另有孩子希望小学里有游泳馆、科学实验室、博物馆等。

从以上孩子对小学的描述,可以看出他们对小学有一种期盼。但是,通过与他们谈话发现,他们也有很多不解和困惑。如,有的孩子描述自己上小学的期望:“我希望在小学上课很开心”。也有少数孩子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小学可不可以玩大型运动器械?小学上一次课多长时间?能不能到操场去跑步?小学老师是不是比幼儿园里老师严格?能不能上厕所?能不能打篮球?......孩子的疑问都可以通过幼小衔接准备得到解决。

入学适应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幼小衔接的关键是新生能否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不能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幼儿园入学准备不充分;二是小学没有“零起点”,没有关注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需要改革的重点是入学适应。

新生入学是“教材为本”还是“儿童为本”,这是决定入学适应的关键。了解儿童,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出发改进课程与教学,让教材为儿童服务,而不是让儿童适应教材,这是入学适应的关键。

入学适应问题不是必然的


儿童有自然的适应能力,成人要相信他在幼儿园三年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素养,可以适应小学的学习。

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师一定会关注儿童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学习、生活。幼儿园与小学在目标上已有总体的衔接。冯晓霞老师在其讲座《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的幼小课程衔接问题》中提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时,已经关注了小学的课程大纲。据我所知,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也请了幼教工作者参与其中。

小学课程的纲要和标准


小学注重系统知识体系,关注符号系统,以正式学习和课堂教学为主,进行适当的练习,这是小学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如何改革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以利于幼儿园适应?当然这不是代表为了与小学课程衔接而过早学习拼音、较难的计算等。

一项针对西安市5所小学一年级学生拼音成绩的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过早学习拼音并没有收获较好的分数,相反代价却很高,占据了孩子很多时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适应不是为了提前学习。

美国一项针对在“完全以游戏为导向”“学生自主、成人部分介入”“直接采用小学化教导”这三种不同类型学前班接受过教育的68名儿童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直接采用小学化教导的学前班学生在3-4岁时,比另外两组学生具有学习优势;在15岁时,学习优势已消失,比另外两组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叛逆行为;在23岁时,与另外两组的叛逆区别更加明显,且比另外两组学生更难在婚姻中找到幸福,犯罪率也是另外两组平均值的三倍。(Schweinhart L J,Weikart D P)
各地有很多推进幼小衔接的经验。例如,厦门市湖里区出台《湖里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本区相应的政策和举措。海口一所小学也采取了很好的措施,如学校设置很多游戏区域供孩子进行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在这所小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对照了小学入学适应与幼儿园入学准备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制》这门课对入学适应有很多具体要求,而且《语文》《数学》等学科也有幼小衔接相关内容。仔细分析这些内容会发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小学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入学适应需要全员动员


其实制度上已经衔接得很好,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全员动员。儿童的入学适应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不是开几次班会就能实现的,更不是对家长提要求就能落实的。入学适应是所有一年级教师共同的责任。落实入学适应的关键在于强化入学适应意识,即一年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生的身心、生活、社会交往和学习等方面的特点,切实关注每个儿童的现实状况。

 

入学适应必须全程落实

 

入学适应是一个过程,根据儿童准备状况及个体状况,适应时间不尽一致。因此,不能把入学适应看作入学初的入学教育会议,更不应把入学适应看作教师的教导。入学适应是处于特定准备状态的儿童与学校和教师相互作用的渐进的过程,也是儿童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产生兴趣、增进投入和感受快乐的过程。

幼儿园带领大班儿童参观小学,既是入学准备所必需的,也是入学适应的重要途径。儿童对小学的了解有助于其入学适应。大量的适应工作是由小学来完成的,从环境创设、氛围营造、教学变革、师幼互动、班规确立等方面全面展开,涉及新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

 

入学适应应该全面适应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儿童入学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儿童实现入学适应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对全面入学适应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对于全面落实入学适应教育是一个方向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对小学而言:适应是专业工作


与幼儿园的衔接是小学的一项本职工作,幼小衔接并非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提前做准备,小学也应当积极树立起衔接意识,改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为幼儿创设具有包容性和支持性的环境,关注幼儿的需要,消除幼儿心理上对小学生活的陌生和不安。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老师的专业性工作,小学老师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对小学而言:遵循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主要通过符号学习获得新知识,但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很多的实际操作和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幼小衔接需要小学积极参与和配合,要提前介入,以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对小学而言:不提前,不缩减

 

教育部要求小学教育“零起点”,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要求小学和幼儿园按照国家的规定实施教育,防止幼儿园、小学教育抢跑和超前。小学要真正做到“准点教育”,顾及大多数孩子,以没有提前超负荷学习的孩子为起点,在合适的地方接过幼儿园教育的接力棒。
坚决落实免试入学,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根据新生特点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小学教育的生活性、游戏性和情境性,努力帮助新生愉快、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对小学而言:重点在课堂

 

课堂上要关注新生的学习过程和困难,注重其身心发展特点,强化游戏性、生活性和综合性,将入学适应全面融入每个学科、每节课、每个环节,真正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适应小学。总之,学校要做有准备的学校,老师也要从心理上、行动上做好准备,以促进儿童尽快适应小学。

家访的重要作用


家访是了解新生的一种极佳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看到儿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如何与他人及环境互动,了解儿童是否存在特殊需求(即特殊儿童),如何通过环境、教学等支持他。
教师要提前计划家访并就家访制度达成一致。学校要将家访写进学校制度,并告知家长这是促进每个儿童顺利过渡的一部分。

小学教师的灵魂三问


最后我想对小学老师(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提出三个问题:是否了解每个新生的适应状况?有没有尽可能与孩子们多相处一会、多问几句、多想一点?是否愿意为了儿童的适应多琢磨一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这是我的三个问题,可能对于小学教师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是有意义的。

总结

 

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幼儿园和小学肩负着传播科学理念的重任,要做科学教育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要引领社会教育风尚,不被反科学的思潮和行动所裹挟,深入研究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形成科学的对策。
入学适应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全体任课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针对不同的班级、新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家长应明辨是非,学习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对幼儿园教育充满信心,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入学准备。全社会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