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张晗: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差异与联系

张晗: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差异与联系



 

张晗: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

01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别

教育向“生活”或“游戏”回归的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在理论基础、内涵要求以及实践重点上有一定的差异。 

(一) 理论基础差异

课程生活化是基于“教育向生活的回归”,讨论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的关系。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他感到高兴和有意义的生活经验。”

杜威认为,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不可分离。同时,幼儿特有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也决定了幼儿教育要回归生活,即以感性、直观思维为主的学前幼儿在学习时优先选择可直接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往往就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因此,幼儿教育与幼儿园课程要回归幼儿真实、全面的生活,借用陈鹤琴先生的观点,就是课程内容要来自生活,幼儿的生活要成为学习的基点,成为学习的材料。

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渗透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基础。

 杜威认为:游戏不等于是儿童的活动。更确切地说,它是儿童的精神态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标志。游戏为教育提供了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儿童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以及游戏活动的形式参与。”“并自始至终地以儿童的游戏精神贯穿和融入其中,无疑是儿童教育遵循自然法则、顺应童年天性的方法论原则。"

因此,游戏成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二) 内涵差异 

 丁海东认为:游戏化包含“基于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活动类型或形式,以之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或手段”以及“基于游戏作为一种童年精神的存在,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或主线”两种。


 虞永平教授也提出:

不仅是课程组织实施形式上的游戏化,还要使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

2014年,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通知中就明确指出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力求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园课程能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利,更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一种“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主张把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感性经验联系起来,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使幼儿园课程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的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认为幼儿园课程需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的内容、生活的逻辑进行整合,课程就是包括幼儿个人的、幼儿园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实际生活。

幼儿可以体验实际生活的所有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付出手、眼、脑、口等多种努力。

(三) 课程实践重点差异 

理论基础以及内涵的差异,造成两种理论的实施重点也略有差异。

围绕“课程”与“游戏”,出现“游戏课程化”与“课程游戏化”两种途径,在一线实践中许多老师错误地理解为将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唯一途径,将集体活动、生活活动等都以游戏的方式展开。

不言而喻,这种理解和实践是片面的。
相对于游戏精神的渗透,教师保障幼儿游戏时间、场地和材料是较为容易的,因此,在落实上我们更应将前者作为重点,以游戏精神改造教育活动使其更生动、丰富、活泼,这才是项目推进的核心所在。

追求教育回归幼儿真实生活的幼儿园课程,注重以生活的逻辑组织生活的内容,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就能获得完整、真实的生活经验。

笔者认为,相对于课程游戏化以游戏精神的渗透为重点,课程生活化需以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为重点,“构建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是课程生活化的根本路径”。并且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以及课程评价都应围绕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展开。

 

02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之联系

相对于异,课程生活化与游戏化之间更多的是同,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都是幼儿教育理念、课程理念转变的代表。

(一)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然成果

虽然江苏省游戏化项目于2014年启动,但相关理论奠基却早已开始。

例如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必然成果。

追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史,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回归幼儿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即在幼儿园课程中儿童立场的重归,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理念确立的过程。
“生活、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的学习途径。”

“十五”教育部课题到江苏省游戏化项目,全面开展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正是基于对游戏和生活重要价值的正确认识,寻求通过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解决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割裂、脱离幼儿实际生活以及日益严重的“小学化”等问题。

(二) 幼儿园课程幼儿本位的回归 

幼儿教育是面向幼儿的教育,幼儿必然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幼儿园课程须以幼儿为本位,要符合幼儿发展和教育规律。课程生活化与游戏化就是在落实这一价值追求。

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幼儿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而游戏又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游戏与生活不可分割。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提倡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真实生活吻合,让生活成为教育内容,让生活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游戏化倡导保障幼儿必要的游戏时间和机会,倡导让各种教育活动浸润自由、自主、创造与愉悦的游戏精神。

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改革,就是对幼儿本位的尊重和回归,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更富有乐趣,具备更多样化的形式。

幼儿可以在幼儿园活动中自主运用眼、手、脑等多种感知器官,与教师、幼儿开展交流和互动,获得完整、直接的经验体验并体验探究和创造的乐趣,即促进幼儿四肢、感官等身体机能发展,又促进幼儿感知觉、言语、思维、情绪、社会性、意志以及个性化的发展,也就是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 多样化的课程探究样态 

不同于市场上一些成型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没有具体的方案或可套用的模式,更多的是课程理念和价值导向,都需要结合地区和幼儿园实际在课程实践中进行多样化探究。

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施不是改改教案、多组织一些生活和游戏活动就能达成的,需要一场从更新教育观、课程观到课程资源、组织活动等全方位的变革。

经过多年研究,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都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诸多观念也被认同,但这还不够,在实践中也反映出系列问题。

系列问题

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都需要转变教师观念;

需要重审当前课程,找出差距;

需要拓展课程资源意识,从生活中挖掘资源;

需要梳理课程意识,以生活的逻辑和游戏精神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需要确定以幼儿发展为最终追求的评价体系。

作为课程理念与价值导向,在实践中探究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还必须考虑各地区、各幼儿园的实际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这就要关注幼儿园的具体条件和资源,关注幼儿具体的发展水平,关注幼儿生活的区域、文化、经济等差异,通过课程的园本化实现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多样实践。

我国地域广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课程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扎根于现实生活才能厚实,才能挖掘出最地道的生活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生活。

来源于:张晗 景禾教育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