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科学幼小衔接怎么“衔”?如何“接”?这几个阶段不能忽视!

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能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感知力,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有着积极作用,能有效减少幼儿在未来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基础性障碍。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计划

(一)前期计划——提高数学基本认知力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幼儿“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数学基本认知力即要求幼儿能意识并观察到身边常见的数学现象,并能在讲述与讨论中尝试着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在衔接教育的初期,幼儿数学经验有限,在教学计划的设定中,教师应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以提高幼儿数学基本认知力为目标,通过常见现象、情境创设,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数学经验,初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为后续开展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图形概念”数学学习为例,小班幼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运动,能注意到物体比较明显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出来。能在实物和图形之间建立联系。

一开始,幼儿对图形特征的描述要借助具体实物,比如幼儿会说圆形是太阳,圆柱是管子。

之后,幼儿不再简单的将图形与实物联系起来,而只是将图形和实物两相比较,比如幼儿会说“圆形像太阳”,“圆柱像管子”。

最后,幼儿可以将几何图形作为区分实物形状的标准,也就是说,此时的幼儿能以图形为标准对实物进行归类和分类。

(二)中期计划——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前期数学经验的积累,在中期衔接计划中,教师要提高教学难度,注重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幼儿数学学习的深度,引导幼儿感知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让幼儿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感受,以进一步提高幼儿数学学习能力。

(三)后期计划——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教师还应培养幼儿自主理解能力,逐渐让幼儿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让幼儿能够自主理解数学知识,尝试自己解决学习问题。因此,在衔接教育后期工作中,教学目标可设定为提高幼儿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尝试自主解释数学现象,解答数学问题,在独立讲述中提高数学表达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以支持幼儿理解计算含义为例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们可以分四个阶段带领孩子理解计算含义:


第一阶段

让幼儿理解集合增加或减少的变化情境。从“多1少1”的数字儿歌,过渡到“多几少几”的操作性游戏,即通过操作实物,理解集合数量会增加或减少,并尝试说出小数量集合被增加或拿走后的结果数。

数字儿歌是指比如每一个小节中体现数量“加一个”或“减一个”的儿歌。

例如万放数学中的《猴子和鳄鱼》。


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在歌谣中体验集合数量的“多1”或“少1”的变化情境,这类活动从小班就可以进行,不需要幼儿真的进行计算,只需要唱诵歌谣即可。当幼儿熟悉歌谣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手指游戏,借助实物直观感受数量变化。

第二阶段

鼓励幼儿创编增加或减少的数字故事。

数字故事通常包含了2个数字和1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美工区有3个人在玩橡皮泥,然后又有2个小朋友去玩,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美工区玩?“数字故事可以是说出来的、写出来的或是画出来的,还可以是表演出来的。数字故事利用幼儿喜爱的活动,故事和表演,为口语过渡到数学符号语言自然而然地搭建了一座桥梁。

数字故事会贯穿整个计算含义的理解学习中,在刚开始阶段,需要老师示范如何讲述数字故事。老师可以使用比较短、简单且有趣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最好使用幼儿的名字、特征,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或其他真实的生活情节。

比如“小宝和嘟嘟周末去了农场,果果也去了农场,那周末一共有多少孩子去了农场?”当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演出来,或者用实物例如立方体、小木棍进行演示,还可以配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故事。

等幼儿对数字故事的结构熟悉后,就可以进一步创编数字故事。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围绕变多变少的问题类型进行创编,因为幼儿相对容易理解。在数字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能进一步发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对周围数学问题情境用抽象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巩固对计算含义的理解。此外,也有利于他们在进入小学后排除文字题的干扰,真正理解应用题中问题的内容。

第三阶段

重点带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类型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变化数未知的问题上,比如“藏起来几个”“差几个到10”之类的问题情境。比如向幼儿展示5个积木,然后将其中几个藏起来,让幼儿通过桌面上剩余的积木猜测藏起来几个。


以万放数学教学活动《小猫捉迷藏》为例,这个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小猫捉迷藏的动画,然后请幼儿判断并说出藏起来的小猫数量。接着点击问号显示答案,引导幼儿核对数量。

· 小猫又跟妈妈捉迷藏了,你们仔细看。

· 开始有几只小猫在吃饭?现在还有几只小猫?

· 猜一猜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 请你看看藏起来的小猫数量是不是跟你猜的一样?

此环节重点是引导幼儿准确、快速地解决5以内的数字问题。这个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往往更容易关注画面中剩下的小猫而不是藏起来的小猫。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藏起来几个”这种问题情境的含义:想知道藏起来的是多少,要用总数减去剩余的小猫数量。如果幼儿感觉有困难,教师可鼓励他们使用手指帮助记忆,或从现有数量开始接着数,还可以利用5个可连接立方体辅助计算等。

第四阶段

引入抽象的加减符号和算式,一步步加深幼儿对计算含义的理解。随着幼儿对数字故事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在此时融入数学的语言,比如说你刚说的这个叫做加法,将“+”“-”“=”等符号与数字故事联系起来。之后,幼儿可以逐渐不借助实物材料直接使用算式表示来数字故事。


例如当听到“鱼缸里有3条鱼,有1条被抓走了,还剩下几条?“这样的故事,能够用“3-1=2”来表示这个故事。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