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技能||与幼儿聊天的艺术
案例1:小赵刚毕业,被分配到某幼儿园中一班带班。作为一个插班教师,小赵对孩子们的热情有些不太适应。每次自由活动时间,总有很多孩子可能由于好奇的缘故聚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地和自己“聊天”,无外乎是家里有什么?自己昨天去哪里玩了之类的话题。小赵本是一个较为内向的女孩子,对于孩子们主动发起的“聊天”感到有些不自然,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放,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不久,小赵发现,来和自己聊天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他们似乎好像更喜欢班上孙老师。看到这些,小赵感到内心有些不是滋味…
在上述案例中,问题主要在于小赵不知道与幼儿聊天的技巧,从而导致幼儿逐渐与自己疏远。其实,与幼儿的聊天看似小事,但聊天是拉近教师与幼儿距离最简单而直接的方式。通过聊天,幼儿能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与教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幼儿感到自然轻松就会畅所欲言,师生关系也就更加融洽。同时,在聊天的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容易树立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影响力,即容易使幼儿肯“听从”教师的话。那么,该如何与幼儿聊天?小赵老师在本班孙老师的指点下,进行了新的尝试。1.在与幼儿聊天时,教师要能保持自身愉快的情绪幼儿之所以乐意找教师聊天,主要是因为聊天的氛围往往是无拘无束的,他们可以和老师说他们想说的话。但若老师此时情绪不佳,往往导致对孩子的聊天敷衍了事,或出现不耐烦的心理。幼儿若感受到老师的不良情绪,他们可能往往会止步,不再感亲近老师。因此,老师要做的,就是以积极的心态,让他们无拘无束地畅言。了解到这一点,小赵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每天在进班工作前,尽量把自己不高兴的情绪发泄掉,让自己看起来高高兴兴的。下面是小赵与幼儿聊天的另一次案例:按例2:这一天正是周一,孩子们吃完早饭后,大家随意地坐着看书。这时,乐乐跑过来:“老师,老师,我和我妈妈他们昨天去了金茶花公园。”小赵随即高兴地问道:“是吗?看到什么啦?”其他孩子听到老师带着笑语的问题,马上拥到小赵老师的周围:“老师,我去喂鸽子了!”、“老师,也听听我的!”…小赵笑了,抱抱这两个已经挤到自己跟前的男孩子:“好,一个一个地说,赵老师都听你们说。”在小赵老师的保证下,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述说自己周末的趣事,小赵老师则带着微笑仔细地听,在这过程中还不忘给予回应“真的?”、“不错!”、“那后来呢?”…每个人说完后,小赵老师都不忘抱抱他(她),孩子们在老师无形的鼓励下,有的悄悄地绕到老师身后,楼住老师的脖子;有的则是赖在老师怀中,不肯出来;有的则是靠在老师的身上听其他人说话。孙老师进来时,就看到了这一温馨的场面。在这一次的聊天中,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争先恐后地要求小赵老师听他们的周末趣事,主要是受到了小赵老师微笑的鼓励。孩子们从老师的微笑中感受到老师的愉快情绪,感受到了小赵老师对自己行为的鼓励。试想,若老师一脸的严肃,孩子们敢这样上前亲近老师吗?应该不会。小赵老师在和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之所以赢得了这么多孩子的好感,原因还在于小赵老师善于通过与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传递自己对他们的爱心。因此,教师与幼儿聊天时,还应能做到:2.尽可能地多与幼儿进行身体上的接触在与幼儿聊天的过程中,新手老师应避免出现扭扭捏捏的动作,可以蹲下身子,和幼儿说说、笑笑、拉拉他们的手,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并在适当的场合给一个拥抱和积极的肯定。对于幼儿来说,若老师能够和他们有身体上的接触,如得到老师的拥抱,即使是老师摸摸自己的头,他们都认为那是老师爱自己的表现。这样一来,他们当然更乐意亲近老师,利于老师树立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威望。在上述案例2中,小赵首先拥抱了最先拥到自己跟前的两个男孩子,老师的行为无疑是给了其他幼儿莫大的鼓励,他们这才争着拥向老师。在这样的接触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宽容和爱心,他们当然也乐意向老师付出自己的爱,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孩子和老师间感情深了,当然也就乐意听从教师的指导。但要鼓励孩子大胆和老师聊天,还需要做到:3.对孩子的话做出及时的回应有些幼儿缺乏自信,在和老师聊天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种种顾虑,不敢畅所欲言,往往也会影响了和老师聊天的气氛。因此,老师还应对孩子的表述做出及时的回应,这种回应可以是肯定,如“对的”、“我也这么看”等,表示自己听得还认真,鼓励孩子继续往下说;回应也可以是提问,如“后来呢?”、“那会怎样呢?”等,通过提问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路,因为孩子的表达受自身思维的影响,有时候表达往往缺乏逻辑性。因此,在上述案例2中,小赵老师这过程中还不忘给予回应“真的?”、“不错!”、“那后来呢?”等方式回应孩子,才使得他们越说越自信,越流畅,也越敢说。反思:作为一名新手老师,聊天是自己和幼儿加强了解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孩子刚开始时可能觉得老师比较严肃而不敢亲近,但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才会发现原来老师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可以说,聊天也是教师树立自己在幼儿心目中形象的主要途径。在和幼儿聊天的过程中,应牢记幼儿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个体。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们才会对他们的话作出积极的反应,而不出现“你懂什么?”、“小孩子,不管大人的事”之类的话。此外,在聊天的过程中,还应对幼儿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的话,让每一个幼儿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记得有位母亲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早上起床,读中班的女儿(斌斌)对自己说:“妈妈,你给我带些药去幼儿园吧?”这位妈妈和蔼地答道:“宝宝,你没有生病,不用吃药。”到了幼儿园,晨检时老师从斌斌的书包里发现了一盒药,这位母亲吓了一跳,因为那是自己的药,女儿为什么会把它带来幼儿园呢?这位母亲正想训斥女儿,被老师拦住了。老师蹲下身子,问斌斌:“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带妈妈的药来幼儿园吗?”斌斌看了看老师,小声地回答:“因为老师每天都会抱抱那些吃药的小朋友。”听到这里,老师眼角湿了:“对不起,斌斌,老师以后每天都抱抱每一个小朋友。”“真的?!”斌斌笑了开来…从这一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对老师身体接触的渴望,身体接触能更好地传递教师和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在与幼儿聊天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