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父母该如何与孩子共同面对厌学?
几乎每一个孩子从小都有求知欲,都是渴望学习的。孩子厌学或者拒学,都是不得已的结果,不是孩子自己主动愿意的。
引起孩子厌学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
1.社会的过高期待和压力:当下社会环境、学习环境是急功近利的。唯成绩论英雄,家长们无奈被迫的选择内卷,同学之间也是激烈竞争,这些都是引起厌学现象的温床。
2.充满麻烦的和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紧张,孩子成为了父母关系的替罪羊。家庭的亲子关系冲突不断,家长不能理解孩子,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家庭因素。
3.个人目标与价值感的缺失:除了学习成绩,孩子不知道努力学习的最终意义是什么,没有对人生的追求与目标,被培养成看似博学的“空心病”孩子,缺乏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变得空虚、困惑、无动力,慢慢就出现了厌学心理。
4.返校困难:有些孩子会畏惧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冲突;家庭中过度保护的孩子,不能或不愿愿面对不良的激烈竞争与偏见,很难应对各方面的压力;家长忽视了孩子在学校中被霸凌的可能,孩子不愿或不敢回学校学习。
5.精神医学问题:有一些厌学的孩子,很有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强迫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导致孩子出现无法在学校正常学习。
父母该如何与孩子共同面对厌学,给您8个建议:
1.把父母的问题放在父母之间去解决,不要将孩子卷入婚姻冲突中,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
2.做愿意反思自己消极态度、整理自己负面情绪、并且能够接纳自己的父母。
3.把对孩子的期望变为“良药”,用恰当合适的期待,不断激励孩子前进。
4.做孩子的压力缓冲垫,耐心的陪伴、倾听和理解孩子在先,讲道理在后。
5.培养孩子面对逆境的能力。父母之间做到求同存异,要以身作则,做能够面对逆境的父母,并且总结既往应对逆境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孩子。
6.对孩子的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关注和反馈,帮助和陪伴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7.该放手时就放手,别剥夺孩子享受成就感的权利。比如:孩子3岁时,退出孩子吃饭过程;孩子5岁时,退出孩子的卧室;孩子6岁时,退出孩子的浴室;孩子8岁时,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间;孩子13岁时,退出整理厨房;孩子15岁时,退出为孩子整理家务;孩子18岁时,退出孩子的个人选择;孩子结婚后,退出孩子的小家庭。
8.如果孩子可能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父母不要讳疾忌医,要积极寻求精神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尽早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
父母做好这8件事,让孩子从厌学变爱学。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都能快乐地上学。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