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幼儿园进餐时,可以说话吗?儿童视角下的午餐竟然是个「社交场」?

幼儿园进餐时,可以说话吗?儿童视角下的午餐竟然是个「社交场」?

 

开学一个多月了,小班的幼儿开始接受幼儿园生活;很多园所的中班和大班已开始自主进餐的尝试。无论是传统老师组织进餐,还是自主进餐,都需要面对安静进餐等一系列的进餐问题。食不言,寝不语传统的理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国人来说正餐还是存在一定的仪式感。网上有个段子说:

在中国饮食文化里有一个重要特性:碗里装的是饭菜,手上拿的是零食。围坐在一起,用碗筷吃,都算好好吃饭;如果你没动碗筷,就不算好好吃饭。

生活的基础形式之一就是围坐在一起吃饭,幼儿园这个集体也不例外。每天都进行的三餐两点,其实是幼儿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几年前,我曾在日敦社做了期儿童视角下的自主进餐的课程,其中部分视角同样适合于探索传统的进餐环节。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除了吃饭时能不能说话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与儿童视角有关,从而得到我们自己的答案。

 

01

进餐常规做法

偏向成人视角的生活安排

我们确实在组织和安排着幼儿一日生活,包括午餐的进餐环节。所以我们会考虑怎么样安全有效、有秩序的把进餐环节组织好。为此,保健老师、生活老师等等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比较常见的是当园所来介绍自主进餐经验的时候,相关的负责人会谈:几个老师的分工从餐时准备到餐前的消毒,餐中的站位管理以及餐后的怎么样组织收拾,和怎么样安排,餐后儿童的小活动等等。你可以看到视角全都是教师的、成人的视角,就是孩子是作为客体,是被安排的一个对象。

那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色:想象一下自己是园中的幼儿,也就是我们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园所的一日生活的进餐环节。 

幼儿进餐感受:

我们吃饭前可能需要排队,经过长时间的等待。

我们吃什么自己是不清楚的,有的甚至不太认识也不太想吃。

我们和谁分到同一张桌子上一起吃,我们也不能决定,想和喜欢的人一起吃饭,可能性不大。

我吃饭的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强调快点吃啊,别把东西撒在地上,不要说话等等。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就这个吃饭的过程,是不是向往的愉悦的?儿童视角这个词现在已经被嚼得稀烂,但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好像不太会把自己想成一个幼儿,去同理他们吃饭的感受。 

02

儿童视角下午餐的社会性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午餐环节安排得越井然有序,老师越努力,儿童的感受可能越不自由。那么,我们放低身段,以一个幼儿的视角感觉一日生活的午餐,它应该是个什么行为。

除了饥饿的本能行为外(当然现在的幼儿对于饥饿的感觉几乎消失了),午餐环节还有什么特性?

成人世界与幼儿世界不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有社会性。成人与幼儿分属不出的世界,成人午餐时会和三五同事围坐一起,简单交流,这一个放松的有社交性的时间;幼儿的世界也是一样的,他们在完成了上午的游戏或学习后,也一起围坐在一起,这就是幼儿的社交时间。幼儿在游戏与学习中虽然有语言交流,但是他们更专注于探索和认识他们所从事的对象本身,比如搭建的积木,更像是成人世界的工作交流。而午餐时的交流是没有目标与主题性的是生活中真正的社会性交往,也就是社交。

我们来看看十几年前新西兰的一家幼儿园的午餐场景:

最直观的感觉是什么?是不是一群小人在餐厅吃饭?生活化与社交感是不是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我不用多说,你就能感觉到幼儿在这种环境中,真正的生活着

我们也可以再看看日本的食育餐厅,也有一种社交感,还会把食物制作与餐厅相结合:

03

寻找进餐问题的答案

老师很努力地组织午餐,就是保证幼儿都能吃好饭,为了每个幼儿负责,这点是无可厚非的。并且,老师为此付出的劳动是繁琐而长期反复的,对于老师而言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然而,如果我们从儿童视角来讨论这个问题,可能还是有问题:

是否需要强调吃饭时保持绝对安静、不能说话?

是否需要克制用小贴纸奖励吃饭吃得快的小朋友的催促行为?

是否需要打断幼儿纠正进餐行为?

是否要求幼儿必须吃完强制规定进食量和种类,避免饿着?

相信,如果认可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午餐环节,你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一个社交的场合,自然是可以小声说话,不催促快吃,但是午餐时间过了就要撤掉,吃多少不强求、不打断等等。当然,即便以儿童视角来看到午餐环节,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有些问题还会依然存在:

吃饭时不专心吃饭的行为如何纠正?

轻声说话如何培养?

儿童吃得特别慢或者含饭不咽的行为,一个小时都吃不完怎么办?

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食育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专心吃饭》《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等等的主题活动进行进餐习惯的培养。如萌逗食育的《细嚼慢咽》主题就要通过视频、情景对比图片、模拟操作等等方法学习如何细嚼慢咽,讨论和解决含饭不咽的问题。

04

结语

心理学家总强调成人应该努力活在当下。儿童其实有着本能的活在当下的能力,只是的习惯可能需要培养。这时,我们就不用急着去找新奇的活动主题,或者是高大上的活动形式。其实就在幼儿生活的当下,解决当下幼儿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就是最为生活化的教育。

也就是说,以儿童视角下的进餐环节并不是放任的自由,需要有习惯的培养等生活化的食育活动做基础。小班时有大量的习惯培养的食育活动,不就是在解决幼儿进园不久当下的问题。

幼儿在每餐中生活着、学习着,成长着。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