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当你的孩子不尊重你、不理你时,不必翻脸,只需“乌鸦定律”就够了,这样处理才是有水平……

当你的孩子不尊重你、不理你时,不必翻脸,只需“乌鸦定律”就够了,这样处理才是有水平……



前段时间,我和几位好友小聚。其中一位朋友抱怨,最近她和儿子的关系可谓是剑拔弩张。她好心给学习的儿子送水果送饮料,还各种关心,儿子却冲她大声嚷嚷道:你有完没完啊?别总来烦我!

有天晚上,儿子9点才回家,她怒不可遏地问他去了哪?儿子却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要你管!她一下子炸毛了:我不管你谁管你?你看看你天天这个吊儿郎当的样子,你对得起我们吗?你看看哪家孩子不比你强?儿子也怒了:又不是我求着你们养我的?你要是觉得别人家孩子好,找别人家孩子去!最后又是不欢而散。

朋友的抱怨,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乌鸦和鸽子住在一个小森林里,有一天,乌鸦向朋友鸽子告别,说要搬走了。鸽子问它:你为什么要搬走呢?乌鸦回答道:其实我也不想搬走,但这里的人对我太不友善了,他们嫌我的叫声太难听,我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鸽子沉思良久,对乌鸦说了这么一番话:朋友,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那么无论你飞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欢迎的。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定律。

在亲子关系里,不少父母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还想要用大道理去规范孩子,但一点用处都没有。如果能够读懂乌鸦定律,积极改变自己,那么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01
看过一档名叫《隔帘对话》的节目。节目中有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她们俩一言不合是对着干。


妈妈认为,青春期的女儿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叛逆得令人发指。有一次,妈妈自作主张给女儿报了一个比赛,女儿却激动地表示:打死我也不去。妈妈被激怒,拿起刚给女儿买的新衣服直接剪个稀碎;女儿气不过,当天晚上偷偷地把妈妈的睡衣、袜子等等也都给剪坏了。


妈妈威胁女儿说:这事你不跟我道歉,我就过不去。女儿却觉得:本来没有多大的事,她总是把小事化大。她越说,我越不想顺着她。就这样,母女俩一直保持着剑拔弩张的关系,谁都不理解谁,谁都觉得自己委屈。


心理学中有一个海格力斯效应这是一种弹簧式的反抗行为表现,尤其表现在有冲突的亲子关系中。换句话说,就是父母管教越严格、逼得越紧,孩子越叛逆;《变形计》里有一个男孩郑子豪,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做律师的爸爸看不惯,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地给他灌输各种大道理:


 “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不对的?”“你这样打游戏是会上瘾的,就像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你要搞你的学习,你只有学习搞好了,你才能搞一搞娱乐的东西。而郑子豪就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对爸爸的大道理置若罔闻,反而越发沉迷游戏。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越是着急打败孩子、跟孩子较劲,孩子越叛逆。父母可以用权威去压迫孩子,用威严去勒住他们的脖子,但也会换来孩子的激烈反抗。

02
《正面管教》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错了方法。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很难很累,孩子也不尊重你的想法,那就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从自身开始改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他儿子在步入高中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天天逃课去网吧、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度被学校劝退。


那段时间,他每天对儿子不是严厉责备,就是动手打骂。父子俩天天针尖对麦芒,关系紧张。他在深刻反思之后,决定改变自己与儿子的相处方式。

儿子考砸了,他不再抱怨,而是和颜悦色地说:孩子,考得不少啊,老爸现在才知道一个高中生多么不容易。说实话,要让爸爸去考,还考不了这么多分呢。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花去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他也没有上来就指责,反而平和地安慰儿子: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儿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然后,他还主动帮儿子修好了自行车。

在他和风细雨的关爱下,儿子不再和他针锋相对,还努力上进,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智慧的父母,都在做孩子的定海神针”——不要总是想着打败孩子,而是积极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他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经常说谎,可能是因为父母太严厉了,他害怕被惩罚;孩子摆烂不爱学习,可能是因为目前的学习太难了,他学不进去……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正向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拿出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否定孩子。当父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且积极通过调整行为模式来改变问题。那些潜藏在孩子体内的热情、灵感、勇气等美好力量才有可能被唤醒,亲子关系才能迎刃而解。


03
教育专家劳拉·马卡姆说:育儿最重要的规则是针对父母,而非针对孩子的。父母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才能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结合乌鸦定律,我有几个建议送给各位父母:

1,闭上乌鸦嘴,少命令孩子一般人最讨厌乌鸦的点,就是乌鸦太过聒噪。其实很多父母在孩子眼中,也是如此。一位班主任讲述了一个学生的案例。
这位学生无需她的特别关照或监督,各科学习中始终保持优秀、自律。
此外,对于课外爱好,这位学生也展现出比同龄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学习意愿。

后来,班主任向这位学生的妈妈请教育儿经验,这位妈妈说: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在家时很少催促孩子学习,既不指导也不干涉。我认为,作为父母,能够适时地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其实,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听不进去。少一点唠叨、指责,多一点尊重和共情,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当你闭上嘴、不镇压、不说教,安静地守护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就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就是孩子最依恋的对象。

2,常备乌鸦心,用爱感化孩子俗话说的好:乌鸦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也就是说,当父母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孩子自然会心怀感恩。作家刘小念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父亲和青春期的儿子大吵了一架,老爷子听说之后,教育自己的儿子:当爹的,对儿子就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熬;不管儿子可不可爱,越是在他不可爱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不移、不求回报、默默地爱。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就算离谱,也早晚会变得靠谱。孩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爱。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做事,少唠叨,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当情感的壁垒被打破了,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内心才会柔软下来,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3乌鸦喝水,换个角度看待孩子乌鸦的声音是缺点,这让它以及周围的人都痛苦;但是乌鸦也有自己的优点,看过乌鸦喝水的人都知道,乌鸦能够叼着石头,丢进瓶子里,让瓶子里的水满上来,这就是一种智慧。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一味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而是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小男孩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并用胶水粘了起来,被妈妈发现了,撒谎说是猫跑进来打碎的。

妈妈沉思片刻,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说: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接着肯定孩子说: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孩子羞愧地低下头,以后再也没有撒过谎。努力发现孩子行为中积极的一面,可以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用优点带动缺点的改变。孩子的自信也会被激发,主动做出改变,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04
很认同一个观点:父母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读懂乌鸦定律,不强行改变孩子,不压制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才有机会融化孩子心里的冰与寒,成为那个真正赢得孩子的人。点个在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这样柔软的父母。也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由和尊重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