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教研案例】游戏后分享与交流中教师的倾听与回应

【教研案例】游戏后分享与交流中教师的倾听与回应

 

如果我们一再对儿童的洞察力感到惊奇,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有认真地对待他们。——雅努什·科扎尔(Joseph,1999

 

【案例描述】

前面我们提到在游戏后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当时很多老师就谈到回应的问题。很显然,如何倾听与回应幼儿已经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很多大班老师向我反馈:班上总有一部分幼儿很会说,说的内容很多、很杂、信息量太大了,下面的小朋友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了,我该怎么去引导她去说呢?或者是说,我该怎么去倾听和回应她的语言呢?还有的老师反馈:有时候幼儿的回应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感觉我自己总是被她的思路所带偏,最后交流分享乱七八糟,效果很不好。

 

【案例分析】

针对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其实可以从教师如何去倾听和回应幼儿这个点去着力,帮助老师们找到解决的思路,在实践中去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

 

【支持策略】

游戏后分享与交流中的倾听与回应的策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梳理。

策略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倾听和回应

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倾听。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表达目标去有针对性地去倾听和回应。

 

小班幼儿教师倾听与回应内容包括:

1.用普通话去表达,口齿清晰的去表达,可以用肢体动作协助自己去表达。

2.使用礼貌用语的去表达。

中班幼儿教师倾听与回应内容包括:

1.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2.连贯地完整的用普通话去表达。

3.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去表达,例如形容词、动词等。

大班幼儿教师倾听与回应内容包括:

1.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连贯的表达。

2.有序、清楚、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其他幼儿能根据兴趣进行有序的回应。

3.能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语法让自己的表达更生动、形象。

 

策略2:根据幼儿讲述的题材和内容进行倾听和回应

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讲述的题材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倾听和回应。例如就表达内容,幼儿有可能是日常口头语言谈话;也有可能是双方不同意见之间的辩论;也有可能是叙事性讲述或者是说明性讲述;还有可能是书面语言类的讲述,例如故事、儿歌、童谣等;还有可能是语言游戏的讲述······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它们的关键性经验了,老师们可以自己查阅相关的核心经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倾听和回应。

 

策略3:结合自身及幼儿特点进行多种方式方法的倾听与回应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路打开,倾听的方式有很多,不要仅仅局限于一种感官去沟通与交流。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去进行倾听。目前很流行的一种倾听方式即马赛克方法,它是融合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倾听与回应。例如我们可以在基于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儿童绘画、摄影、会议、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更好的激发幼儿自身观点的表达,从而能更好的倾听回应幼儿完整的看法。

同样,我们也需要将回应方式的思路进行拓展。我们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既可以用语言进行示范,例如普通话的发音;特定语言要素以及高级词汇的融入,例如事件讲述的时间、地点、任务、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的逻辑顺序的梳理;关联词、形容词、成语等高级词汇的融入等等。我们也可以用简笔画的方式将幼儿的表达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反馈给幼儿。我们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材料作品、音乐等方式进行回应。也有的老师会说用眼神、表情进行回应也是可以的。

所有的回应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当下幼儿表达的内容,幼儿当下的理解,幼儿当下的问题解决。

 

策略4:重要原则的应用

在进行倾听与回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几个重要原则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倾听与回应。

1.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倾听幼儿的表达与交流。我们的好奇是对幼儿讲述的内容进行好奇,对幼儿接下来要表达的内容感到好奇。只有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我们才会有倾听和探究的欲望,幼儿才会真的感知我们的态度和情感,才能更好的循环反馈。值得注意的是:好奇不是评价,好奇不是判断。

2.倾听和回应一定是一个不断反馈和循环反馈的过程。有来有往即是有效的交流。我们教师既要预设幼儿的回应,也要倾听幼儿的回应。我们既要接纳幼儿的回应也要接纳自己的回应,相互接纳的过程是一个更好的沟通的过程。

3.任何的倾听和回应一定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这里我又提到了观察,观察是读懂儿童的基础,是和幼儿建立连接的有效纽带。很多老师也有反馈说我是在和幼儿一起,也是看到幼儿做的内容,但是我依然做不好倾听和回应。我想说,交流分享应该是向呼吸一样自然发生。当我们读懂幼儿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行为都有原因,所有的信息都在向我们传递,我们会发现倾听和回应会很自然的发生。

4.放松心态,做好活动中情感的连接和活动后的复盘。很多老师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倾听和回应感觉压力很大,或者目的性太强,导致整个分享交流的活动是呈现一种压抑、一言堂、沉默等不良的状态。我们一定要放松心态,在交流分享中做好情感的连接,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做好活动后的复盘。

老师们一定要给与自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允许自己不断去尝试和自我挑战。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