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面对顶嘴,必须说不!
一
上次随班主任去家访。孩子早已到楼下接我们。
来到孩子爸爸的办公室,面对一张茶桌,我们随即坐了下来。
大致是爸爸、孩子、妈妈坐一面,三位老师坐一面。
妈妈聊起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和表现。没想到的是,妈妈说一句,孩子怼一句:“不是!”“我没有!”“谁说的!”
妈妈大概碍于面子,没怎么提醒孩子,只好说说停停,到后面说不下去了,只好随着孩子了。爸爸可能是个寡言的人,只管泡茶,间或插一句。我们喝一口,他随即倒上……
后来,班主任想交流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孩子竟也多次打断。妈妈在旁边急着提醒:“孩子,先听老师把话说完。”
这样的交流,自然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孩子的世界里只有自己。
二
站在教育的立场,顶嘴本身不是什么坏事,适度表达不同意见,其实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体现。
但要是动不动就怼,且不分青红皂白,那可就不是良好行为了。
孩子经常顶嘴,会让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威信大打折扣。
父母吃不消,无可奈何,只好摇摇头,名之曰:有个性,随他去。
更糟糕的是,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恶习。
以后不管父母要求合理不合理,孩子都先顶嘴一番。
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从家庭延伸到学校,再到社会,可就麻烦大了。
毕竟,谁会愿意和一个动不动就顶嘴的人相处、共事呢?
大家都想找能好好沟通、一起做事的伙伴,而不是来干仗的。
当然,我说的可能有些极端。事实上,可能这样的孩子不多。
但是,孩子一旦开始顶嘴,可要小心!你的决定,会影响接下来的教育效果。
我有个朋友,被两个孩子顶得没办法,现在都不敢开口了。孩子更是不受束缚了,习惯不好,学习垫底。只有那一张嘴,可是见人就怼。
三
《孙子兵法》里说:夫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想得周到,才有胜算。
说实话,交流有时候就像打仗,家长得先做好准备,否则不可收拾。可能要准备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没调查就没发言权。在和孩子交流前,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分来由的判断一则会冤枉孩子,二则可能被孩子一招回怼:“我没有!”“不是我!”。
第二,不要牵扯过去的事其他的事。有的家长一着急,就把孩子以前犯的错都翻出来——“上次你也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改呀?”,或者作业没交和上课迟到联系起来,这只会让孩子更反感,觉得家长是在翻旧账。
第三,不要夸大其事。明明是小问题,说得好像天塌了一样,这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小题大做,从而更不愿意配合。
第四,要明确交流的目的不是争吵。交流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争个输赢。一发现沦为争吵,家长马上要主动停止,改变“战略”。
四
当交谈中,发现孩子顶嘴时,家长可以采取这些措施。
· 可以马上停止话题,用表情表示自己的不满。比如皱皱眉头、严肃地看着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合适。
· 先共情再表达自己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孩子,他们顶嘴的行为让自己很不舒服。
· 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不良行为。不能让孩子觉得顶嘴无所谓,得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不被接受的。
· 千万不要说这是个性。有些家长觉得孩子顶嘴是有个性的表现,还夸孩子,这会让孩子误以为顶嘴是对的,以后会变本加厉。
五
可以个性表达,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但不能顶嘴。
下次孩子顶嘴时,不妨深呼吸告诉自己:这是孩子在练习 "说不" 的能力。
我们要做的,不是堵住他们的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好好说话。
记住,教育就是,面对孩子顶嘴,必须明确地说不,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而不是用顶嘴对抗世界。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