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肖燕萍:从“自然角”看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肖燕萍:从自然角看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通常,每个班级都会设置自然角,其位置有的在教室里,有的在阳台上,还有的在走廊过道中。在大多数教师眼中,自然角是班级开展饲养、种植活动的特定角落,是孩子们感知、认识自然的窗口,更是他们探索自然、观察发现、动手实践以及进行自理劳动的场所。

一、自然角现存问题

我曾与一些教师探讨过自然角这一话题,也时常留意到自然角呈现出的部分实然状态

有的自然角纯粹是为了而设置,内容单一,不同班级之间、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大。

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突击布置,一旦检查日或者展示日结束,自然角便逐渐衰败。

有的自然角看上去琳琅满目,充满童趣,然而一些孩子面对相关询问时,却表现出一问三不知或者避而不谈的情况。

自然角中饲养的小鱼翻白肚皮、种植的花卉枯萎、芋艿发霉等现象,师幼却无人知晓或者熟视无睹。

仅在来园时或者午餐前,会有个别作为值日生的孩子到自然角浇水。

为何会出现这些状况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部分教师对自然角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或者对自然角的设计与实施重视程度不够。在倡导班本化课程实施、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重塑并增强课程观、整合观、儿童观,重视班级自然角的环境创设与利用。


应将自然角视作支持孩子在科学探索、阅读书写、艺术创想、同伴合作、自理劳动等多方面学习与发展的大课程,让自然角成为孩子生活、游戏、学习的综合活动场所。也就是说,孩子喜欢自然角吗”“如何让孩子爱上自然角”“如何基于儿童立场优化班级的自然角环境等问题,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在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方面进行自省的重要内容。

二、自然角的理想样态

我在幼儿园见过一些自然角,它们或许并不时尚、精美,也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但却符合儿童视角自然视角。那么,班级自然角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

契合年龄,体现适宜性

自然角的内容与材料要契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与需要,体现适宜性

我曾看到小班自然角饲养着小乌龟、小金鱼、小螃蟹、小蝌蚪等,这些都是小班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十分亲近,会不由自主地走到跟前,与它们轻声交流,也会跟老师、同伴分享:老师,小乌龟把头伸出来了”“小螃蟹吐泡泡了”“小金鱼在摇尾巴”“小蝌蚪长脚了”……


所以,在小班自然角适宜饲养一些灵动可爱的小个子动物,还可以种植或陈列一些孩子熟悉的水果、蔬菜,比如不同大小、颜色的苹果、橘子、萝卜等,让小班孩子能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教师也可与孩子一起装扮他们喜爱的植物,让孩子感受自然角的趣味。

我也曾听闻中班孩子针对班级里饲养的龙虾和螃蟹展开交流:你看,龙虾的大钳子能举得那么高”“龙虾和螃蟹的眼睛都是突出来的”“螃蟹横着走路很快”…… 随着认知经验的不断丰富,中班孩子表现出喜欢观察与比较的特点。

因此,中班自然角的内容应比小班更为丰富多样。教师可通过投放材料,支持孩子尝试不同方式的种植,比如分别在水中、泥中或沙中种植萝卜;既可以在地面种植,也能进行悬挂种植。不同的种植材料与方式能够引发孩子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教师还应鼓励孩子尝试用图画和符号记录、大胆预测和表征种植实验结果,从而获得直接的认知和经验。

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教师要给予他们对自然角的选择权,师幼共同讨论自然角的创设;放手让孩子进行动植物的收集与分类,如根据行动方式给动物分类、根据生长环境给植物分类、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让孩子参与自然角的场景布置、装饰与美化;让孩子在每日劳作、观察与交流、动手操作中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一些简单的生长变化特征和基本条件”…… 教师要学会欣赏孩子在自然角自主自发开展的探究活动”“交流活动”“合作活动

大班教师可以进一步赋予孩子更多自主权,让孩子自己规划、构建自然角的场景,支持孩子收集各种废旧盒子、瓶罐、鞋子等,利用不同材料进行饲养或种植,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达;引导孩子自主开展不同形式的饲养与种植活动,

比如:饲养昆虫”“观察蚕宝宝生长”“暗箱种植”“水土栽培”“菌菇种植等科学实验;

鼓励孩子尝试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书,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以落实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的大班学习与发展目标。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经常询问孩子:

你有什么新发现?”“×× 有什么新变化?”“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以此激发孩子提出问题、大胆猜测,与同伴合作探究,讨论和发现动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提高他们提问与质疑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自然角中,教师还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工具:

劳作工具:如浇水壶、滴水管、小夹子、小铲子、塑料袋、毛巾等。
观察工具:放大镜、尺、手电筒、电子显微镜等。
记录工具:记录本、笔、相机、平板电脑等,以及体现科技赋能的种植或养殖工具。

如果中、大班的教室空间较为宽敞,那么在自然角里还可以搭建小小自然博物馆,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自然物,如美丽的鹅卵石与贝壳、形态各异的树叶、各种各样的干果、美丽的蝴蝶标本等,使自然角成为孩子 收集东、收集西宝地


教师还可提供蓝牙音乐播放器,供孩子自主选择与播放适合动植物聆听的美妙音乐;提供与自然角相关的图画书、工具书,让孩子按需取阅。如此一来,孩子们怎会不喜欢这样可视、可说、可听、可玩的自然角呢?孩子在心,课程随行,这便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核,即让自然角适宜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追随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兴趣与需要。

三、更新认识,实现开放自主

要更新对自然角功能的认识,提高使用效率,体现开放性自主性。教师要进一步从儿童视角、课程视角去审视自然角的存在价值育人价值,实现其多功能性”“开放性”“自主性

多功能性的体现

何谓多功能性?小小的自然角实则是一个具有多功能教育价值的活动角,身处其中的孩子能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它能促进孩子自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前书写技能的发展。

能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爱护生命、喜欢劳作、健康生活的美好情感与态度。

能增强孩子的任务意识、责任感、集体感。

是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提升其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美育场所。

因此,自然角不仅是班级的小课程,也是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大课程,是一个在小场地中助力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差异发展的大课程,考验着教师课程领导力中的判断力决策力

开放性与自主性的内涵

何谓 开放性自主性孩子进出自然角应是自然而然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必须打破固有的时空限制(除教师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外),让自然角成为每一个孩子自由进出、自主活动的场所。

如此,我们便能看到:

在午餐前的自由活动中,有的孩子把自然角当作休息的地方;游戏时,孩子们有的将自然角作为摄影棚里的背景,有的将自然角变成世博园里的大花园,有的把自然角玩出了自然博物馆的韵味,还有的在自然角里载歌载舞……

我想,只要教师给予孩子自然角活动的时空自主权,自然角就能展现出助力每个孩子自然发展”“适宜发展”“差异发展”“充实发展的独特功能,同时也能体现教师课程领导力中的执行力”“自主力”“协作力”“共建力,而这些领导力将直接影响师幼共建课程、完成课程目标、共同成长的品质。

班级自然角的环境创设与开发利用,反映了教师的儿童立场,体现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如何让班级自然角焕发出生命力,使之成为培育孩子核心素养的舞台,需要我们共同反思与实践。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