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晨谈这样做,小中大班各有妙招!话题不重样,孩子天天有期待......
幼儿园晨谈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早晨幼儿入园后、集体活动前进行。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互动交流形式,旨在帮助幼儿调整情绪、适应环境、建立常规意识,同时促进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认知发展。
01/晨谈,不只是“聊聊天”
每天早晨,当孩子们蹦蹦跳跳走进教室,老师们总会用一句温暖的问候开启新的一天。这看似简单的晨谈环节,其实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黄金10分钟”——它像一把钥匙,打开孩子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认知发展的窗口。
为什么晨谈如此重要?
首先,它能够促进师幼间的情感联结,缓解分离焦虑,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意我”。其次,在晨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议秩序感,比如通过日期、天气认知,帮孩子理解时间与自然规律。最后,它还可能成为幼儿的学习契机,一个话题、一次分享,都可能成为课程的起点。
02/分龄晨谈设计:话题这样选,孩子主动说
在晨谈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如果用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提问方式对待小班和大班的孩子,就像给所有孩子穿同一尺码的鞋子,要么束缚了脚步,要么丢失了支撑。真正有效的晨谈应当像“量身定制的成长阶梯”:
小班的孩子需要具象的、感官可及的话题(如摸一摸春天的花瓣、闻一闻雨后的泥土),他们的思维依赖动作与体验;
中班的孩子则渴望解答“为什么”(如影子为什么会变长、超市货物如何分类),讨论中要留足探究空间;
大班的晨谈则应聚焦真实问题的解决(如设计幼儿园新游戏区、规划春游路线),引导他们用思维地图连接知识与生活。
小班(3-4岁)——从“看得见摸得着”出发
小班晨谈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为了建立安全感,让幼儿感知生活与自然。小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多感官参与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晨谈话题应紧扣日常生活与直观现象,用具体实物、生动语言和趣味互动降低表达门槛,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融入。
推荐话题:现在正值春季来临,鲜花盛开,我们可以以话题《春天的第一朵花》(自然观察)展开晨谈
内容设计:实物导入,激发好奇:教师手持一株带花苞的桃花枝走进教室,蹲下来与孩子们平视:“宝贝们猜一猜,这些小花瓣是睡着还是醒着呀?它们什么时候会张开小手和我们打招呼呢?”
多感官探索:分发放大镜,引导幼儿轮流观察花瓣和花苞:“用眼睛看看花瓣像什么?(小裙子、小扇子)用手指轻轻摸一摸,是滑滑的还是毛毛的?凑近闻一闻有没有香香的味道?”鼓励孩子用简单形容词描述感受。
语言支架示范:教师用“我发现……”句式示范表达(如“我发现最小的花苞穿着绿色外套”),邀请孩子模仿:“你的小眼睛发现了什么秘密?”
支持策略:
环境延伸:在自然角设置“小花日记”观察墙,提供浇水壶和贴纸,每天晨谈后由值日生负责记录花朵变化(如“今天开了3朵花”),培养责任意识。
家园互动:将桃花枝装入透明观察瓶,鼓励家长带孩子寻找小区里的春天,拍照上传班级群,次日晨谈分享“家庭发现”。
中班(4-5岁)——从“生活实景”到“规则探究”
中班幼儿可以结合日常经验理解社会规则,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开始有主动观察的意识。孩子们每天入园都要乘坐相应的交通工具,那么交通安全晨谈玖可以扎根于孩子入园途中的真实经历,从“我看到的”“我经历的”出发,逐步引导他们思考规则背后的意义,避免空洞说教。
推荐话题:《上学路上的安全小卫士》
生活回忆唤醒:教师提问:“今天早上是谁送你来幼儿园的?走路、骑车还是坐汽车?”“你在路上看到哪些东西在保护我们的安全?”(斑马线、红绿灯、交警等)
互动分享:邀请孩子用动作模仿交通工具(如手握方向盘开车、双手摆动走路)。
聚焦真实问题:教师提前拍摄幼儿园门口上下学时的交通照片(如家长乱停车、孩子奔跑过马路)。
关键提问:“图片里哪些行为很危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提醒他们?”“为什么保安叔叔总是站在大门口挥手?”
晨谈与一日生活联动
户外活动前:回顾晨谈内容:“去操场时要像过马路一样,一个跟着一个走还是可以乱跑?”
离园准备时:开展“安全承诺仪式”:“今天放学时,你要提醒家长注意哪件事?”(如电动车戴头盔)
大班(5-6岁)——时间小主人(时间管理 + 任务规划)
大班(5-6 岁)幼儿处于前运算向具体运算过渡阶段,开始理解时间的周期性与计划性。晨谈从晨间入园细节切入,通过可视化时间工具、任务体验与自主规划,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学习统筹安排,并用 “首先… 然后…” 等逻辑句式表达计划,为幼小衔接的任务意识奠定基础。
推荐话题:《晨间签到的秘密
—— 我的入园时间计划》
内容设计:
细节捕捉,唤醒经验:展示班级电子签到墙(记录幼儿入园时间的照片或数字钟截图):“今天有三位小朋友在 8:00 前签到,他们的名字旁边有颗小星星!为什么早到的小朋友会有奖励?” 引导观察钟表指针:“分针走到 12,时针指向 8,就是 8:00 整,像不像钟表在说‘早上好’?”
多感官体验,理解时间:触觉感知:发放沙漏(1 分钟计时),分组完成任务(如整理书包、挂毛巾):“试试看,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讨论:“为什么有的组完成得快?怎样安排更合理?”
视觉表征:提供卡通时间表贴纸,幼儿用 “→” 符号连接晨间流程(入园→晨检→区域活动):“如果让你当时间小主人,会先做什么?为什么?”
语言支架进阶:示范复合句式 “我建议… 因为…(例:我建议先晨检再挂毛巾,因为书包太重会压到衣服)”,鼓励幼儿辩论:“先玩积木还是先吃早餐?说出你的理由!”
支持策略:
环境延伸:创设 “时间管理站”,投放可操作钟表模型、任务卡片(如 “5 分钟整理玩具”),幼儿自主制定区域活动计划,用磁贴记录 “计划时间” 与 “实际用时”,对比调整。
家园联动:发放 “家庭晨间任务卡”(如 “7:30-7:40 听故事,7:40-7:50
吃早餐”),家长拍摄孩子执行计划的照片,次日晨谈开展 “高效小达人” 分享会,制作 “我的一日时间轴” 海报。
03/晨谈活动核心内容
问候与情绪关注
教师与幼儿互相问候,营造温馨氛围。
观察幼儿情绪状态,引导幼儿表达感受(如“今天你开心吗?”)。
日期与天气认知
通过讨论当天日期、星期、季节、天气等,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和环境感知能力。
可能结合天气图标、日历等教具进行互动。
计划与任务预告
教师简要介绍当日的活动安排(如手工、户外游戏等),让幼儿对一天有预期。
可能加入简单的规则提示(如“今天我们要学习分享玩具”)。
主题讨论与分享
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如节日、季节变化、绘本故事等),鼓励幼儿发表观点。
幼儿可分享生活趣事或周末经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点名与签到
通过趣味方式点名(如儿歌、击鼓传花),增强幼儿的归属感。
部分幼儿园设置签到板,让幼儿自主标记到园情况。
晨谈活动看似简单,实则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中需注重互动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让晨谈成为孩子每天期待的“小仪式”。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