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南》 强调的 “充分自主游戏时间”,究竟该多长?
2022 年 2 月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意义非凡。其中,《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的 “B7. 活动组织部分” 提及 “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此语乍看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教育价值与重大的指导意义。
图片来源:《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
一、被忽视的重要性:
自主游戏时间的独特意义
(一)游戏时间与自主游戏时间的差异
在幼儿园中,充裕的游戏时间乃是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这一基本原则的重要彰显。然而,日常所安排的游戏时间,涵盖室内区角游戏、户外体能和自主游戏、以游戏方式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及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小游戏等,却并不等同于真正践行了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亦未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对于幼儿的价值。原因在于
“游戏” 并不等同于
“自主游戏”。
《评估指标》之所以强调 “自主游戏时间”,是因为自主游戏具有独特价值。自主游戏赋予儿童发展 “自主性” 的契机,而儿童自主性的发展与自信心、责任感的养成息息相关。
(二)自主游戏对儿童自主性的培育
自主性乃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人格建构以及学习能力与动力。幼儿时期是自主性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儿童自主性的培养能够渗透于各个环节。
例如:入园环节,儿童可以自主进行天气、植物记录等活动;生活环节,不必精准规定盥洗和饮水时间,可融入大块时间让儿童自主决定先后顺序。而自主游戏,无论是室内区角还是户外自主游戏,都是培育儿童自主性的关键环节。
在自主游戏中,儿童能够自主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先后顺序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当儿童能够自主做出这些决定时,会感受到自己是独立自主的
“完整人”,而非随时被成人支配的 “工具人”,自尊、自信以及自我效能感都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二、“充分” 的标准:
到底多长时间才足够?
(一)各地文件及实践中的参考范例
既然 “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 如此重要,那么究竟多长时间才算 “充分” 呢?虽然国家层面的文件暂未明确单次自主游戏的时长标准,但各地的执行文件以及成功的实践案例能够给予我们启示。
2015 年,山东省教育厅文件对室内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时长作出指引,不少于 1 小时;广东省教育厅试行文件明确提出保证幼儿每天连续不少于 1 小时的自主游戏。
图片来源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
国际上著名的安吉游戏也为儿童安排 1 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包括小班儿童。国外研究表明,充分的游戏时间建议在 45 分钟到 1 小时之间,这样能够给予儿童更多自主探索和试错的机会。
来源于论文《安吉游戏课程体系下一日活动制度的研究》(李锦慧,2019)
(二)研究对比与现实反思
然而,这些标准并非绝对。2014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挪威某幼儿园的游戏时长令人惊叹,一日生活中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游戏。就 “自主游戏时长” 而言,1 小时或许只是目前能够达到的最低限度。在现实中,大量的自主游戏时间被压缩,常常让位于集体教学、“特色” 功能室活动、过渡环节或者事务性工作。
来源于论文《中国与挪威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游戏实践比较》(马丽婷,2014 )
2022 年,既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的第一年,也是《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自主游戏时长” 这件 “小事” 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真正做到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育儿童自主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回归教育本质:
重视自主游戏时间的深远影响
(一)对幼儿个体发展的作用
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对幼儿个体发展影响深远。从短期来看,儿童在自主游戏中能够锻炼决策、解决问题和社交等能力,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行为,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从长期来看,儿童自主性的培养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具有自主性的孩子,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对学前教育整体的启示
对于学前教育整体而言,重视自主游戏时间也带来诸多启示。首先,教育者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理念和方法,真正将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的原则落到实处,注重游戏质量和儿童自主性。其次,幼儿园需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避免因各种原因压缩自主游戏时间,为儿童创造宽松、自由、有利于自主游戏开展的环境。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 “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和指导意义。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其内涵,积极采取行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