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前庭系统训练?
前庭系统的优化,是突破运动表现瓶颈的关键,也是人体动态平衡的“核心传感器”。在三大系统中,前庭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视觉系统;良好的前庭系统功能不仅能使运动更安全,还有助于我们掌握新的运动技巧。
人体前庭系统有哪些功能?
1. 加速度感知:人体前庭器官(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可以通过“捕捉”内淋巴液的流动,感知头部线性与旋转运动时的加速度。
2. 姿势反射调控:前庭系统与脑干、小脑协同,可以调节伸肌张力,并维持动态平衡。
3. 眼-头协调:前庭-眼动反射,协助头部运动时实现稳定;确保大脑对运动的预测能力和控制力保持良好状态。
前庭系统的训练方法
1. 基础训练--每天应进行至少15~18分钟。
① 激活相关系统训练:前庭系统发挥良好的功能,有赖于与平衡能力紧密相关的其他系统良好运作。我们可以进行舌头练习、颈部肌肉激活练习、颈椎和胸椎活动练习、髋部伸展练习(效果特别好)。
② 基础激活练习:节拍器辅助进行点头、摇头--调整节拍器,在1秒内完成点、转头练习,激活前庭-自主神经连接。熟练后,可闭眼或者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完成变式训练。
对前庭系统进行基础训练时,视线要随着头部一起运动,让其与大脑很好的适应运动速度。
建议:开始时用节拍器进行,在降低身体重心或坐着减小运动幅度,进行点头转头的激活训练,逐渐过渡到闭眼或者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训练。
③ 前庭-眼动反射触发练习:将米字图固定在正前方20~30厘米位置,进行头部扭转练习、分阶段进行头部对角线扭转练习等。
前庭-眼动反射触发练习,需要保证在头部和躯干运动时,视线能一直固定在物体上,使视网膜成像稳定。该反射功能良好,能够使大脑对运动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得到保证。
2. 进阶训练--每天应进行至少12~16分钟。
① 前庭-眼动反射练习:增强头部运动时获得清晰准确视觉信息的能力,优化运动表现。
中立位站立,平视前方(视线固定于正前方目标);右转头(1秒内),视线始终固定于视觉目标;动作结束后闭眼(保持),将头转回中立位。重复3-5次后,换其他方向(左、右上、左上、右下、左下)重复。
② 锻炼“耳石系统”的练习:耳石系统是前庭系统的子系统,负责测量、分析并传递身体和头部直线加速信息。
可在提踵(可屈膝增大幅度)、跳绳状态下,做将视线固定于某一特定视觉目标的练习(此类练习针对球囊);
也可在行走、侧倾头部行走、后退行走、侧向行走的状态下,进行固定视线练习(此类练习针对椭圆囊)。
③ 整合练习--无限漫步练习:保持头部固定,身体进行直线家督或旋转运动,确保实现始终固定于视觉目标。
在地面上,放置两个距离3~5m的标记物,面朝视觉目标(与两个标记物等距),绕两个标志物做“8字形”漫步。熟练后,可做反向漫步练习,或者将原地交替抬腿练习、转头练习等与之相结合。
④ 前庭-眼动反射取消练习:训练中有时会需要头部和视线离开目标物体,如果前庭-动眼机制仍保持,那么头部做远离目标的运动,大脑则会希望视线仍停留在目标上,造成矛盾与混乱。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