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学中的“卡点”
在心理学里,卡点指个体心理发展或行为表现中遭遇的阻碍;网络用语里,它意味着在某个环节因障碍停滞不前。虽然表述不同,但都指向了那种让人消极、停滞的状态。就好比从“0”到“1”的艰难跨越,这过程中满是阻碍,也类似瓶颈期,量变积累时问题频出。
不过,别害怕!
其实,每个人都有卡点,意识到它的存在,恰恰是通往新阶段的起点。
卡点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绊脚石”,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火车”。
卡点不是绊脚石,而是成长路上最诚实的路标
二、突破卡点,人生大不同
突破卡点后,人生会有啥变化呢?为啥咱非得打破这卡点不可?
其一,你能尽情发挥天赋,做擅长之事。在自己的小天地发光发热,影响他人,积累成功。就像有人发现自己语言表达是天赋,之前却因不爱自己,阻碍了口语发展,陷入自我封闭、自卑等负面状态。如今明白这点,就可以从学会爱自己、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入手改变。
其二,曾经觉得遥不可及或自认无法做到的事,通过不断努力加练。不仅能做到,还能轻松驾驭,为己所用,为他人带来帮助。
其三,成功突破卡点,能收获更多积极元素,减少消极情绪,让生活状态更阳光。
其四,搞清楚天赋与工作的关联,或者从当下的工作、生活、社交出发,借助天赋打造一个充满能量的磁场。
三、为啥人人都有卡点?
那为啥每个人都会遇到卡点呢?这可不是个人能力不行,而是人类共有的体验。卡点,是大脑复杂运作机制与人类心理状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简单讲,卡点是人类心智运作的正常现象。当我们运用思考、理解和感知能力应对挑战、追求成长时,如果认知资源(像知识、处理能力)和心理状态(如信念、情绪)能跟挑战匹配,我们就能大展身手,发展优势;可一旦挑战的复杂程度与思维及影响思维的各种因素起冲突,超出当前心智系统的处理能力,卡点就出现了。所以说,卡点既是限制的警示灯,也是认知与心理成长的突破口。
具体来看,卡点产生有这些原因:
- 实质性因素:大脑的“工作内存”有限,同一时间能处理的信息量不多。面对大量选择或持续做判断,大脑能耗大增,决策能力就下降了。另外,知识和技能的缺口也会导致卡点。
- 情绪因素:
- 恐惧焦虑:像吴浩,二模后把错题刻手臂上警告自己,深夜躲厕所背单词还被记违纪。中考听力时,心跳声大到连简单单词都分不清,这就是长期躯体化应激反应带来的恶果。
- 完美主义:害怕开始,行进中受阻就担心失败。比如林薇,笔记本配色像手账博主般精美,错题本却总停在第三页。凌晨还在朋友圈晒咖啡说奋斗无眠,月考排名却反而下降,高考数学第3题卡壳后就彻底慌了,最后大题空白。
- 内在与现实冲突:目标、价值观、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冲突,还有自我效能感低下,长期压力导致认知消退。像许小雅,分科后物理多次不及格,在办公室不敢哭,突然有天连牛顿定律都看不懂,这就是长期压抑触发的认知功能关闭。
发现卡点,突破卡点
怎么知道自己的卡点在哪呢?可以自己学习探索,也能找专业人士帮忙解答。
那该怎么突破认知边界,打破卡点的阻挠呢?其实就这么几步:
1,正视问题,直面卡点;
2,想到就做,别犹豫;
3,制定计划,落实解决;
4,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