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给孩子贴上 “文明” 的标签,而是把礼仪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当家庭成为文明礼仪的第一课堂,孩子自会带着这份教养,从容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一,
带孩子出门吃饭,最怕听到 “别乱跑”“别大喊大叫”;家里来客人,孩子要么躲着不打招呼,要么缠着大人要礼物。这些场景,是不是让你既尴尬又无奈?明明平时也教过孩子礼貌用语,可一到关键时刻,那些文明礼仪就像消失了一样。
其实,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往往是家庭环境的影子。有些家长自己在家说话嗓门大、打断别人聊天;或者觉得 “孩子小,长大就懂礼貌了”,对不文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甚至把没礼貌当成 “率真”。
二、
想让孩子懂礼仪,家长要先做好 “榜样示范”
接电话时说声 “您好”,挂电话前道句 “再见”;和家人说话也用温和的语气,不随意打断别人。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却会模仿你怎么做。就像每天进门主动换鞋、随手关灯,这些小事重复多了,孩子自然会跟着学。
在家庭中建立 “文明小规则” 也很有效
比如吃饭时不敲碗、不翻菜,长辈先动筷;进别人房间前要敲门;收到礼物要说 “谢谢”。规则不用太多太复杂,每周重点培养一两个,等孩子养成习惯了再增加新内容。就像学走路,一步一步来才能走得稳。
别忽略日常沟通中的 “正向引导”
孩子不小心打翻水杯,别急着指责 “怎么这么笨”,换成 “没关系,下次端稳一点就好”;孩子主动帮老人拿东西,及时夸奖 “你这样做真贴心”。比起批评错误,用具体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文明行为,更能强化他们的好习惯。
三、
写在最后:教育不是给孩子贴上 “文明” 的标签,而是把礼仪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当家庭成为文明礼仪的第一课堂,孩子自会带着这份教养,从容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家庭是文明礼仪的摇篮,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温暖的养分,滋养出的教养,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