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泡不对,营养全白费,宝宝泡奶5大误区,家里有孩子的请自检
即便是母乳喂养的家庭,也绕不开准备奶粉,以及奶粉喂养技巧学习这一关。
因为,在孩子出生前一刻,你很难知道母乳是否够孩子吃,万一没有呢,还能让孩子饿着吗?
当然,以上不是写这条的全部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闺蜜跟我吐槽她亲妈喂奶的一些做法,听得我直接抛开“不要轻易给人建议”的做人原则,很严肃的跟她说:
千万别放任她这样,她这是拿宝宝的健康开玩笑!
有句古话叫“为母则刚”,在涉及到宝宝健康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如果你家冲奶粉也有类似的做法,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你抗争的依据和底气。
以下是宝宝泡奶的5个误区,以及对应的伤害,请一一排查。
1、不按照比例冲奶:伤肾
正常冲泡奶粉都是一勺奶粉对应30毫升水,不多不少,正好平勺。
但好多老人家爱孩子,极有可能“自由发挥”:
觉得如果奶浓一些,营养会不会更丰富,更抗饿?
或者如果少放一些奶,会不会更加容易消化一些?
不会的,事实上,这两种做法都很危险!
奶太浓,对宝宝的消化系统压力特别大,可能会引发肠道黏膜损伤,引发新生儿高渗性脱水,严重的还会伤害肾脏,甚至危及生命。
奶太稀,可能会导致宝宝摄入热量不足,严重的还会导致低钠血症,尤其是对早产儿而言,奶太稀,是极其危险的做法。
科学方案:
使用原厂定量勺,严格按照30毫升水+1平勺奶粉来冲奶,而且先加水到对应的刻度线,再加对应的奶粉。
奶粉勺不要凸起或者少太多,新生儿很脆弱的,别拿宝宝生命开玩笑!
2、高温冲奶:灭活益生菌
奶粉里面也有益生菌的,正常应当用45℃恒温水壶里的水来冲奶。
但有些家庭没有恒温水壶的,很多人就总是习惯性想把水温调高一些,生怕宝宝喝奶温度太低,肚子不舒服。
有些即便有恒温水壶,也习惯性把水温多往上调好几度……觉得这样宝宝吃的奶温度才刚好。
我见过最离谱的,强调了很多遍,拿温度适中的水来冲奶,冲好宝宝就能喝了,但对方一通操作,奶泡好了,又用冰水降温,问就说觉得有点烫。
我一摸:何止是烫,简直手都握不住……
直接倒掉重泡,发了好大脾气,唉!
科学方案:
温度太高的水会杀灭奶粉里面的益生菌,反而对宝宝的成长和消化不利。
正确的做法是,用合适温度的水来冲泡,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是好的选择。
3、大力摇晃:产生致胀气泡
摇奶是有手法的,掌心握住瓶身,水平快速转动,然后静置1分钟左右,等气泡消散。
有些人不注意或者不以为然,要么上下左右剧烈晃动,要么干脆用搅拌棒搅拌……
这两种都不行,很容易让奶中产生更多的起泡,然后宝宝喝了这样充满气泡的水,正逢“二月闹”,更容易肚子不舒服了,甚至严重的,还能引发肠胀气和肠绞痛。
科学方法:
双手握奶瓶,沿水平轴左右旋转摇奶,摇完后静置1分钟左右,待气泡消散。
当然,也可以选择防胀气的奶瓶,记得洗奶瓶的时候,排气孔位置不能偏哦,不然就白买了。
如果宝宝已经胀气了,排气操、真香坐姿、被动操等安排上~
4、提前泡奶:细菌超标
很多人真的很爱宝宝,觉得宝宝一旦醒来饿了,连冲奶都等不了了,于是灵机一动,就提前泡好奶粉,放在暖奶器里,想着等娃饿了以后直接喂就行。
多好?随时随地准备着,而且奶温度都是最合适的。
但这样是不对的:
泡好的奶是有“保质期”的,宝宝的奶在常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才行;如果宝宝喝了一部分,剩下的最好在1小时内喝完。
否则,就会容易滋生细菌,损害宝宝的健康。
如果把奶瓶放在5摄氏度以下的冰箱里,可以存放24小时,但如果是冷藏然后加热过一次的奶,不可以再保存了,细菌炸弹。
你总不想拿宝宝的健康去赌吧?
科学方法:
最好是喝的时候再泡,用恒温水壶的水,或者凉白开兑热水,都可以让宝宝快速吃到奶的。
如果真的是提前泡好的,不建议放在暖奶器上,温度太高反而容易诱发细菌。
5、忽视泡奶用水:重金属摄入
第一种最常见:很多人直接用煮沸的自来水给宝宝泡奶,这样的水还没来得及挥发掉氯气,宝宝直接喝容易重金属超标哦。
第二种是爱宝宝的家庭常干的:直接用矿泉水给宝宝冲奶,矿泉水加热到适合温度,我家宝宝一定要喝最好的!
矿泉水为什么叫矿泉水?里面有矿物质啊!这水大人喝无所谓,刚出生的宝宝喝,那叫“矿物质超标”好不好?
科学方法:
自来水烧开后晾凉,省钱又健康,如果还不放心,自来水烧开后再开盖煮沸1分钟,让氯气充分挥发掉,然后再晾凉,或者在恒温水壶里存放着,就非常好了。
真没必要用矿泉水,咱用最简单的就好了哦,乖~
最后,说说正确的冲奶步骤:
1、清洗及清洁
泡奶第一步,是大人先洗手,然后拿干净的奶瓶去冲奶,卫生第一。
为了保证卫生,奶瓶平时要拆开来洗,不定期需要开水煮奶瓶5分钟左右来消毒哦,这可比奶瓶清洗剂好使多了。
PS:如果用奶瓶清洗剂了,也一定要记得高温煮沸消毒,清洗剂残留,会破坏宝宝肠道内的菌群,对宝宝有害无益。
2、泡奶
先加水,我们习惯用45℃的水,准备泡奶时先加定量的水,比如180ml的水,再加对应的奶量(6平勺)。
可以在旁边刮一下。
3、摇奶
又称手搓奶,双手掌心贴紧奶瓶,水平来回揉搓。
PS:搓奶前奶瓶可以稍微打开一些缝隙,力度小一些,等空气排出去后再大力揉搓。
尤其是冬天,瓶盖太紧的话,奶液是会冲出来的。
摇完奶以后最好静置1分钟,等气泡排出来,这样宝宝不容易胀气。
最后,如果用的不是恒温水壶,给宝宝喝奶前,一定要用手感受一下奶瓶的温度哦,确保不要烫到宝宝,再给宝宝喝。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