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家长在问:“为什么我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听不进去?”
也有人疑惑:“同样一个老师教,为什么孩子的表现差别这么大?”
孩子“讲不听,叫不做”的答案也来了。
其实,背后有一个关键因素——认知力。
二、
什么是认知力?
认知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理解世界、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能力。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能力。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如何选择下一步行动。
平时说的: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就是形容双方认知力不一样,无法沟通,讲再多也没用。不是你不努力讲,而是对方的认知层面还没到那个程度。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说得好:“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
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千方百计提升孩子的认知力。孩子认知力提升了,一切教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认知力未到,讲再多也没用
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场景:
家长苦口婆心地说:“你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只能吃苦。”
孩子却一脸不屑:“现在谁还靠读书成功啊?你看那些网红不都火了吗?”
这时候你再怎么解释“网红也需要实力”“长期来看学历更重要”,他都听不进去。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认知不到,教育就等于无效。
不是他叛逆,是他认知没到那个层次。只有当他亲身经历失败、看到现实残酷时,才会开始思考你说的话。
很多大人也知道这一个道理,于是一方面在等待孩子自己“幡然醒悟”,要好好学习了;另一方面却更是担心,等孩子亲身经历失败,时间已经错过了,悔之晚矣。
曾经碰到很多人,后悔年少时没有好好把握,到成年了,才知道一切都晚了,怨天怨地怨父母,有什么用?命运如此而已!
所以,父母都是过来人,深切知道这一点,着急要让孩子自觉努力起来。
四、
认知力到了,内驱力自然出现
反过来,当一个孩子认知到位了,学习目标明确,根本不需要你天天催着写作业、逼着背单词。
他会主动学,因为他明白:“我现在多努力一分,将来人生就多一份选择。”
这就是所谓的“内驱力”。
教育说起来也不难,不是让孩子做一个听话的人,而是唤醒他的内在动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先帮他打开认知的窗户。
五、
认知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很多人以为认知力是天生的,羡慕别的父母命好,孩子自觉。其实不然,认知力更多是后天环境、经历、学习和引导的结果。
古人说:“见多识广。”
你带孩子看过世界,他就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小圈子;
你让他读过好书,他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你让孩子多接触身边认真读书有出息的同龄人或前辈,他就自然会想着见贤思齐。
你让一个喜欢音乐的孩子多听听演奏,多参加一些高级的音乐会,自然见识就广起来了,认知力也提高了。
……
六、
高明的父母,正这样提高孩子的认知力
聪明的父母,不会天天讲大道理。他们懂得:教育的本质,是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
不要只空讲“读书有用”“字要写得好看”“学习要努力”,那样,孩子是体会不到的,你要让孩子具体感受到它真的有用,真的很好。
比如:
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不只是玩,而是在激发他对世界的兴趣;
给孩子看纪录片、历史剧,不只是娱乐,而是在拓展他的视野;
鼓励孩子提问、表达观点,不只是锻炼口才,而是在训练思维。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际上就是在悄悄地“升级”孩子的认知系统。
七、
如果问,怎么的教育最有效,那就是别只盯着分数,要狠抓认知力的提升。
短期看,也许成绩能决定排名;但长期看,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他的认知力。
与其焦虑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如花时间陪他开阔眼界、培养思维、建立格局。
记住一句话:认知力未到,讲再多都是白费;认知力上去了,孩子“不待扬鞭自奋蹄”,自己就会奔跑。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