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孩子不听话时,这样沟通,真的比你吼一万遍管用

孩子不听话时,这样沟通,真的比你吼一万遍管用

过去的父母常使用惩罚的方法来达到让孩子配合的目的,比如:
羞辱孩子用各种方式体罚孩子对孩子大喊大叫不允许孩子出去玩……

实际上,惩罚不仅会伤害孩子,也会制造恐惧,让孩子与你对抗而非合作,让他心生怨恨而不是相互理解,让他与你疏离而非对你依赖。

这种方法在孩子小时候,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大多数家长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一旦孩子个子高了,力气大了,思想也更独立了,他们开始反抗父母,对峙与争吵越来越频繁,惩罚也开始失效。

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不能总是依赖强迫或操纵,而是要唤醒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发地与家长合作,自发地改变。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合作型的管教,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今天,我们准备的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管教孩子的方法指导,远离粗暴的干涉,让孩子与我们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


01沟通上:简短有力的表达是关键
某次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兴奋地拿起水枪追逐打闹,玩着玩着,就有点玩疯了,开始了水枪大战,水枪里的水几乎快要溅到路过的行人身上。

其中一位男孩的妈妈发现了,马上站了起来,她没有冲着孩子们发火,只是很严肃地喊了一声男孩的名字,男孩马上停了下来。

然后,她淡定地说了句:去院子里玩!水会溅到别人身上。
男孩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喊上小伙伴们换了个地盘。

这位妈妈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四个字不怒自威,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我们在管孩子时,就需要这样一份恰如其分的威严。

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却不得不用怒火震慑孩子,用唠叨麻痹孩子,似乎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肯配合。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沟通策略上栽了跟头,一开口就刹不住车,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招致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常有家长说,孩子在家里特别难管,但是到了学校,却会听老师的话。
这是因为老师不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可以简单清晰地表达学校里的种种规则。

而父母则反之,肆意的吼叫,冗长的说教,削弱了语言的力量,也毁掉了自己的权威。

所以,管孩子时的话语若要掷地有声,一定要学会更加简短有力的沟通方式。

具体建议
确保你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管孩子时,孩子总是像听不到一样,尤其是男孩,甚至有妈妈坦言:养男孩,就是费嘴!

想让你的话被孩子重视起来,试着走近孩子,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和你有目光接触,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膀,确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来把要说的话,尽可能简洁地说完。

当孩子看到了你的坚定,他也会正视问题。

表达时,把换成

想让孩子更加合作,父母尽量少用开头的指责,比如:你总是这样、你又闯祸了、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不妨用第一人称来表达的感受,比如:
我有点头痛,你们俩一直在大喊大叫,你们去客厅玩,好么?

句式类似于:我的感觉是……因为你做了……接下来希望你这么做……
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合理地表达了情绪,也为孩子提供了接下来如何做的清晰指令。

否定变成肯定

尽量减少说不可以的次数,如:不要爬那么高、不要大叫、不可以在墙上画画......

否定的语言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理解和执行。
跟孩子下指令时,最适合的表达,应该是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起不要天天跪在地上玩你坐到沙发上去显得更加清晰有力。


02懂得赋权:让孩子拥有掌控感

管孩子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确目的,那就是:现在花费心思地,是为了以后不管

但很多父母的问题是:管着管着便撒不开手,孩子离不开你,你也放心不下孩子。

关于避免过度管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和奈德·约翰逊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提出:我们真的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们也不应该控制他们。

为人父母,其实是要教导孩子独立思考、身体力行,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

孩子只有拥有控制感、胜任感和自主感,他才能真正地做到自我约束。
在管教孩子时,一定别忘了学会放手,让孩子建立自己的控制感。

否则,你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只会越来越多。

具体建议
多表达你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信心

很多妈妈总是会说:孩子太小了!,不仅低估孩子自身的潜力,也不愿意给机会让孩子尝试。

最后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权利,传递给孩子的是非常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其实,父母有足够的信任,才可能培养出有能力的孩子。你可以常对孩子说:你来试试看!

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做选择:这件事,你自己决定。
多点信任,孩子的变化会令你惊喜。

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在我所观察到的养育过程中,很多父母其实是不公平的。
孩子的坏行为总是能被大人快速发现,并加以批评、指责,而好行为总是会被忽略。

造成了一些孩子能吸引所有大人的注意,而孩子反而不被关注。
管孩子,不仅是纠正他的错误,也要鼓励他的正确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这不是随口说一句真棒,而是由衷地赞许地表达,如:你刚刚的表现,真让妈妈感到惊喜!甚至偶尔可以使用奖励的方法。

被大人肯定而产生愉悦的感受,让孩子自发地重复那些积极的行为。


03注重联结:关注孩子的感受
真正能管好一个孩子的关键是爱。

很多大人管教孩子,初衷都是好的,说得道理也无懈可击,但是孩子完全听不进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不抵触你的管教的前提,是他爱你、依恋你、信任你。
如果大人和孩子之间,心的距离太远了。没有关系做基础,直接跳到管教,孩子自然很难配合你。

很多时候,孩子要听的不是道理,而是自己情绪和感受被看见、被接纳。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好的感受,更能推动一个人做出改变。
所以,管孩子时,我们也要懂得回应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建立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

具体建议
用语言描述出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说:当孩子不配合时,我不知道如何去接住他的情绪,不知道如何共情。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孩子的痛苦表达出来。比如孩子因为不能喝饮料而哭泣,你可以说:

你很想喝那瓶橙汁吗?”“你现在一定很难受!”“哭一会没关系,妈妈陪着你。

你解读了当时的情境,并用语言将孩子的感受转化成语言,孩子就会有被接纳的感觉。

学习倾听孩子的感受
当大人在说教的时候,往往是在极力证明自己是权威的,而在倾听的时候,则表示你愿意去了解孩子。

如果你能好好听孩子表达想法,那么孩子也会更愿意回应你的建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供了一些技巧,供大家参考:

 只是用心地倾听孩子,就会有效果;
一个简单我明白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在接纳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这些最简单的举动,孩子就能感受到爱与安全感,你的管教也有了温度。

04把握原则:设定恰当的限制条件

讲了这么多,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都照做了,可孩子还是不会听我的。
的确,有时候孩子会接受你心平气和地沟通,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他会变得很固执,会耍赖,无论如何也不肯合作。

这时,大家也不要着急,不妨尝试在尊重的前提下让孩子体验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生活中,每一个行为都有相应的后果,迟到会被扣工资;超速会被罚款,这些结果让我们不得不尽量去遵守规则。

管孩子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孩子不当行为加以限制,让孩子体验后果

比如,孩子平时很贪玩,一到写作业就开始磨蹭,心不在焉。
那么你可以制定一条规矩:作业做不完,就不能出去玩了。(相反,遵守规则,就会有好的结果)

这个后果会让孩子重视起写作业的时效,只要你的规矩立得恰到好处,普通的孩子是不会总是在这个问题上同你较劲的。

对孩子不当行为加以限制是有必要的。

还有一种叫自然后果,比如总是赖床的孩子,让他尝尝迟到被批评的滋味;总丢三落四的孩子,大人试着不再给他擦屁股;孩子亲自体验了教训,才能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遵守规矩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好的行为,自然就会指向好的结果。

具体建议
在负面行为发生之前设定规则

不要等到孩子犯错、闯祸时,才心血来潮地为他设定各种限制规则,否则很容易变成威胁。

避免错误发生比反复纠正错误的效果更好,孩子内化成了习惯,你几乎不用总是在同一件事上操心过多。

所以给孩子的立规矩要早,尽量在负面行为发生之前设定限制。
不要亲手破坏规则

总在孩子面前破坏规则的父母,很难养出一个对规则保持敬畏的孩子。
比如妈妈每天对孩子说玩电脑对眼睛不好,从不准孩子玩手机,但是爸爸却总在孩子面前玩游戏,这种规矩对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

再比如,爸爸耐不住孩子撒娇而买很多零食,那么仅仅孩子的妈妈坚持少吃零食是没有用的

所以,如果你提前设定好规则,那么最好全家都要重视起来,并且父母双方应该站在同一立场之上。

规则应该有温度

立规矩,需要一定程度的坚定,以爱为基础。
让孩子知道:规则,不是对你的惩罚,仅仅只是需要执行的规定而已。

当孩子抗拒执行或者已经犯了错误时,你可以选择平静地和她谈话,也可以抱抱他,还可以陪在孩子身边一起承担后果.......我们有更多有温度的选择。

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帮孩子真正地认识并接受规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