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成长力的老师
当老师的人都知道,刚入职的时候凭着自己的好奇心、责任心和对教育工作的挚爱,往往对自己的专业要求特别高,因而这个阶段也就成长最快。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不少人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就进入了成长滞留期。如果在这个段时间中工作非常顺心,那么他专业成长道路就会到此为止。这就是教师队伍中,能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数那么少,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的教师更是屈指可数的主要原因。
在当下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工作期限达到七八年以上的老师,由于学生数即将下降,大量教师会过剩,在职业前景渺茫阶段,不少老师会选择躺平,几乎没有什么成长力。这一现象确实令人担忧,因为我们深知,教师强则教育强。一个没有专业成长动力的老师,怎么成为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自然也不可能成为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因此,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专家型老师,首先就要让自己一个有成长力的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教师具有成长力的呢?
一.什么样的老师才有成长力
有持续学习的热情。他们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总是保持着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更新,还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改进,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尝试运用。例如,当新的教育技术如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出现时,他们会积极学习,为停地尝试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他们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他们会认真分析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语言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些教学方法对哪些学生是适合的,对哪些学生是不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在一堂课结束后,他们会回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哪些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哪些环节学生比较困惑,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流程。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他们可能会采用角色扮演、历史情景再现等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他们都能与学生、家长和同事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能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家长的期望,同时也能和同事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进步。比如,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有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现如今,教育陷入高度内卷,家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长,学生问题越来越多,教学任务的繁重日益繁重、教育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等。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压力,具有成长力的老师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些压力,不躺平、不抱怨,不提供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快速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与习惯,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为什么教师要有成长力
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如今,社会发展太快,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巨大改变,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发生变化,因而教师必须不断成长,才能更好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成长力,要有不断的成长需求和不竭的动力。
其次是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教育质量的高要求也会促使老师不断提升自己。当社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较高期望时,老师会感受到压力,从而产生自我提升的动力。
还有是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如果老师有着强烈的教育情怀和职业理想,他们就会主动追求成长。他们认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所以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例如,一些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并且在未来取得很好的发展,这种价值观会驱使他们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最后是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不足制定自我提升的计划,并且通过自我激励来坚持下去。比如,一个老师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就会主动学习课堂管理的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三.什么教师形成成长力的动力源泉
首先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是最根本的动力。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们享受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传授知识的过程,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其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人生价值。他们希望能够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成为更好的教育者,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会不断推动他们前进。
还有是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家长对老师的教学表示认可和感谢时,老师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例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家长向老师表达感谢,这会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当然,我不否定很多教师形成成长力的动力之源,也许是一次失败,或一起教学事故……等,也正在是这不一般的经历,促使他们的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自我觉醒,形成强大成长动力。
四.老师自我培养方法
首先是加强学习。一是参加培训课程,积极参加各种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包括学科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等。例如,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二是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订阅教育类杂志、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比如,阅读《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创新》等书籍,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
其次是写教学反思日记。每天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日记中详细记录某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等,然后思考改进的方法。
还有是开展行动研究。一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小规模的研究。比如,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从而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二是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与同事一起参加教学研讨会、公开课等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例如,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活动中,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接受同事的反馈。
还有是加入专业社群。加入教育类的网络社群或专业组织,与同行交流,给自己创设更多的获取资源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成功获得感和充实感。比如,加入学科教师交流群,在群里分享教学资源、讨论教学问题,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
还是自我激励与管理。一是定个人成长目标为自己设定短期和长期的成长目标,如在本学期掌握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年内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等。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二是建立奖励机制。当自己达到某个成长目标时,给自己一些奖励,如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参加一次旅游等,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