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流转节气智慧——家园协同育人下幼儿园节气主题实践教育研究
摘 要: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开展节气主题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节气变化规律,理解节气文化内涵, 家园协同育人模式下,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节气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与开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
营造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节气童谣吟诵、传统节令食材探索、农事体验等多样化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 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实践证明, 家园协同开展节气主题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对节气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增进亲子互动交流,提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
关键词:节气文化;家园协同;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时序文化智慧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践经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节气文化元素,对于培养幼儿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家园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配合,为开展节气主题实践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过精心设计节气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实践体验中感知节气变化规律,理解节气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发动家长参与节气主题活动,延伸幼儿园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节气文化氛围,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基于此,深入研究家园协同育人下幼儿园节气主题实践教育的开展策略和实施路径,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气教育的价值内涵
(一) 节气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节气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幼儿通过感知节气变化,建立对自然规律的初步认知,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以“立春 ”节气为例,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观察春芽萌发、感受春风轻拂,亲身体验 大自然的变化过程,在“谷雨 ”时节,幼儿参与种植小实验,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激发对自然现象的
好奇心,节气教育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操。通过节气童谣吟诵、传统习俗 体验等活动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节气教育融入多个领域知识,有助于幼儿建构完整的认知体系,促进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艺术审美等多方面能力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
(二)家园协同育人的教育意义家园协同在节气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配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参与者,能够延伸和巩固幼儿园的节气教育内容,在“芒种 ”时节,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在家 中进行插秧模拟游戏,讲述农耕故事,让幼儿深入理解农事活动与节气的关联。“小满 ”时节,家长带领幼儿 观察麦穗饱满的过程,分享传统农谚,使节气知识在生活情境中得到升华,这种家园协同模式不仅增进了亲子
互动还能提升家长的教育参与度,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的示范引导幼儿更容易将节气文化内化为自觉行为,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节气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节气童谣与传统游戏的融合将节气童谣与传统游戏相结合,能够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提升幼儿参与积极性。根据不同节气特点,精选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童谣,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小满小满,江河满
”等朗朗上口的诗句,配合律动和手势,帮助幼儿加深对节气特征的记忆,在传统游戏设计中融入节气元素,如“惊蛰 ”时节开展“春雷游戏 ”,幼儿模仿打雷下雨的声音,通过声音创作和角色扮演感受节气变化。“寒露 ”时节可以开展“采茶 ”游 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茶文化知识,体验采茶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保持了传统游戏的趣味性,又赋 予游戏新的文化内涵,让幼儿在快乐中积累节气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
(二)节气农事体验活动设计农事体验活动是节气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通过亲身参与农耕活动幼儿能够建立对节气与农事关系的直
观认识,在“立夏 ”时节,可以在幼儿园开辟小菜园,让幼儿参与播种、浇水、除草等劳动实践,观察蔬菜生
长过程,“ 白露 ”时节组织幼儿采摘成熟的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在活动设计中注重安全性和趣味性,根据
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农具和植物品种,通过实地考察、农具认知、种植记录等多种形式丰富农事体验内容,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体会农事活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深化对节气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三)节气传统美食探索体验节气传统美食探索活动能够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加深对节气文化的认识。在“冬至 ”时节,组织幼儿参 与搓汤圆活动, 了解冬至食用汤圆的传统习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糯米粉调和的过程,感受面团的触感,
在动手制作中培养精细动作能力,“端午 ”时节可以开展包粽子体验活动,让幼儿认识粽叶、糯米等食材,
了 解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在活动中注重食品卫生和安全,通过讲述节气美食背后的故事使幼儿理解传统饮食文化 的深层内涵,美食探索活动还可以邀请厨师或营养师走进课堂,
向幼儿介绍应季食材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培养 健康的饮食观念,让节气文化与生活教育自然融合。在其他节气时令,也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探索活动。“立秋 ”时节可以带领幼儿认识各类时令 水果,通过切片、榨汁等方式让幼儿感受果实的色香味,“霜降 ”时节适合开展红薯烤制活动,幼儿在教师指 导下清洗红薯、观察烤制过程,体验传统农家美食的制作方法,“春分 ”时节可以组织品尝春笋,让幼儿了解 春笋的生长特点和食用方法。在开展美食探索活动时,重点培养幼儿对传统饮食的兴趣,引导幼儿理解不同节
气里应时而食的智慧,通过动手实践不仅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烹饪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传统饮食文化的 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节气文化环境创设方法节气文化环境的创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幼儿园教室和走廊设置节气文化主
题墙,展示当前节气的特征和相关图片。在环境布置中采用立体呈现方式,如在“立冬
”时节,用棉花营造雪 景效果,布置冬日场景,在主题活动区设置节气农具展示角,放置传统农具模型供幼儿观察探索,利用自然角 展示应季植物,让幼儿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在美工区提供绘画材料,鼓励幼儿创作节气主题作品,环境创
设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设计简单的操作装置,如节气转盘、气象观察站等,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通过多样化 的环境设计为幼儿创造沉浸式的节气文化学习空间[3]。室外环境的创设同样需要融入节气文化元素。在户外活动场地设置节气主题游戏区,如“小雪 ”时节可 以布置冰雪体验区,“谷雨 ”时节设计雨水收集装置,在园区种植园中按照节气时序栽种应季植物,配备观察
工具和记录本,方便幼儿进行长期观察,建立小型气象站,配备简单的测量工具,引导幼儿记录天气变化。在 园区设置节气文化长廊,展示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史和相关传统习俗,节日时还可以悬挂红灯笼、中国结等传
统装饰物,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这些丰富的环境设计能够激发幼儿对节气文化的探索兴趣,让节气教育更加 生动有趣。
三、家园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一)家长参与活动设计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家长参与方案是开展节气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可以组建家长义工团队,邀请具有特
长的家长参与节气主题活动设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收集家长对节气教育的建议和想法,共同商讨活动 内容和实施方式,在活动设计中充分考虑家庭教育资源,如请擅长园艺的家长指导植物种植活动,邀请烹饪能
手展示节气美食制作。建立家长微信群或专门的交流平台,及时分享节气教育资讯和活动预告,根据家长的工 作时间和专业特长,制定弹性参与计划,让家长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方式和时间,通过明确家长参与的
途径和方式提升家长参与节气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分类的参与方式,对于时间较为充裕的家长,可以邀请担任节气主题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工作繁忙的家长,则可以通过线上参与或居家配合的方式参与活动。针对不同年龄
段幼儿的特点,设计适合的家长参与形式,如小班注重陪伴型参与, 中班侧重互动型参与,大班强调指导型参 与,定期举办家长经验分享会,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参与节气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亲子互动实践活动开展亲子互动实践活动能够增进亲子感情,深化节气教育效果。在“立秋 ”时节,组织亲子露营活动,让家 长与幼儿共同观察夜空,感受季节更替,“处暑 ”时节开展亲子农场采摘活动,体验丰收的乐趣,设计趣味性 强的亲子互动任务,如节气主题摄影比赛,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寻找和记录节气变化的痕迹。在家庭中开展节气
手工制作,如剪纸、制作风筝等,增进亲子互动,通过亲子共读节气绘本、共同制作节气美食等方式让节气文 化渗透到家庭生活中,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的课余生活,又加强了家长对节气教育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家园互动氛围。
(三)家园共建资源库建设建立完善的节气教育资源库是家园协同育人的重要支撑,幼儿园可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立节气主题
资源共享平台。收集整理优质的节气绘本、童谣、教具等教育资源,制作电子档案便于家长查阅和使用,鼓励 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和自制教具,如节气日历、农谚卡片等,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节气活动图片、
视频资料库,记录幼儿园节气主题活动精彩瞬间,为家长提供活动参考。设计亲子阅读书单和互动游戏手册, 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开展节气教育活动,资源库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定期更新维护,确保资源的时效
性,通过资源库建设为家园协同育人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提升节气教育的整体效果[5]。
(四) 家园联动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保障家园协同育人质量的关键。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幼儿发展评价、活动效
果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等方面,通过观察记录、作品收集等方式评估幼儿对节气知识的理解和能力发展情况,设计家长反馈表,收集家长对节气教育活动的建议和意见,定期召开家园交流会,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分享成功经验。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的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家长参与的持续性,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指导后续活动改进和调整,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避免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家园协同育人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通过家园协同育人模式开展幼儿园节气主题实践教育,不仅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节气文化魅 力,还促进了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参与
,实践表明 ,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 ,能够 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培养文化认同感 。家园协同育人下的节气主题实践教育 ,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开
辟了新路径 ,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活动形式 ,丰富实践内容 ,提升家园协同育人效果,让节气文化教育更具生命力和实效性,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1]张爱莲.治理视角下家园深度共育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1(06):89-91+17.[2]胡梦梦,李国毅.基于家园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幼儿品格教育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11):69-72.[3]刘熠.“家园社协同”视角下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J].幼儿100(教师版),2024(03):60-61.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