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浅谈幼小衔接中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工作

浅谈幼小衔接中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工作


摘要:

教育初级阶段中,幼儿园与小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阶段,也是一个衔接性很关键的阶段。两种教育机构的教育无论是从时间、内容和方式上都各有差别。儿童在幼儿园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的不适应,从家庭和父母的身边突然转变成在幼儿园中与群体儿童一起玩耍、学习一家生活中会有很大的不适应。而从幼儿园到小学,又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跨越。很多孩子对即将跨入新的校园充满了期待,但也会有孩子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

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需要幼儿园乃至幼儿园教师适当接近小学教育模式,浅谈幼小衔接中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工作从儿童的学习生活,尤其是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要呵护备至,要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让儿童在幼儿园之后到小学上学衔接的更合理,也让儿童在衔接中适应而不至于出现紧张和害怕。

关键词:

幼小衔接留守儿童

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幼小衔接工作及其重要性和差异性

幼小衔接工作: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根据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能较快的适应新生活,减少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重要性越来越受人关注,幼小衔接问题也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    

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这包括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2、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3、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4、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小学生活和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老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工作    

最近也在有些学校出现上学、放学拥抱学生的老师,这也是一种关心学生的表现,也是老师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学生和孩子的渠道之一。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之余,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现在城市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打工族的孩子上幼儿园,现在的人们的意识也渐渐的增强,那些留守儿童更需要社会和教育机构乃至家长或老师的关爱和照顾。

1、给予充分的衔接时间    

从上大班第一个学期开始,到进入小学的整个一年时间,都要作为幼小衔接的工作时间。只有幼小衔接时间足够充分,才能做好幼小衔接教育阶段中各个环节的衔接。才能使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适应即将进入的小学教育环境,不但教育效果好,而且还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期待和憧憬。更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充满积极性,对其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2、注重教育内容的衔接    

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不但要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强化训练,更要对幼儿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的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进行训练,特别要重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更要重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3、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刚入园的幼儿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 幼儿以游戏为主的活动逐渐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复习、 预习做作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独立的自理能力。所以,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自理能力,比如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一定要试着让孩子自己来准备,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理生活习惯,才能使幼儿在进入一年级之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才能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孩子的交际和礼貌意识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接触的当然要比之前在幼儿园接触的儿童和老师多,这样一来,为了保持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或师生之间的关系,适当的培养孩子的交际和礼貌意识,不至于在小学人开始多的情况下与其他小朋友出现矛盾。这样也能为其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上有所帮助。    

因此,幼小衔接不应该是幼儿园的范围,更不是小学的范围,幼小衔接恰恰处于一个中间范围。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但要教授幼儿知识,更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小衔接要衔接知识,更要衔接能力。这样幼小衔接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前班,才能使幼儿既掌握了知识,更锻炼了自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体现幼小衔接工作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三、家长和老师需要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1、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等等。这许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甚至感到紧张害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幼儿的老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点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和其他方面的不适应,大班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可以要求孩子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家长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和积极性。

另外,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包括现在的一些孩子学习的音乐舞蹈等其他任务。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2、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为让幼儿适应小学的教学活动,大班的教学活动可逐渐延长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增加到40分钟。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捏泥等。之后,再增加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汉语拼音基础较好的父母,还可以适当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    

3、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4、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上学,留恋幼儿园。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涉及到很多内容,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为此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这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需要做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学前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之我见》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