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教养孩子,先教养自己”
孩子玩手机上瘾;
孩子顽皮,不爱学习;
孩子不听话,叛逆,不服管教;
孩子抑郁,厌学......
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现在的教育也越来越难,父母越来越难,教育问题是我们每个家长困扰的问题。
孩子出现问题,难道都是孩子的错吗?
教养孩子,我们的教养关注点是孩子吗?
看了这本书,从根源上颠覆你的教育方式。
《家庭的觉醒》告诉我们:
“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只有父母觉醒了,才能更好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带领整个家庭走上觉醒之路。“
01所有的问题来源于恐惧
孩子做作业慢、不会做,我们着急,多少父母因为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
孩子不去参加活动,孩子不听我们的话,我们愤怒、生气。
孩子把家里弄乱,孩子没有的高分,我们责骂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我们是被孩子激怒的,是孩子的行为不对,是孩子的行为触发了我们的情绪。
所以我们选择去改造孩子,而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情绪背后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背后是这个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达不到社会主流”应有的模样“,是我们在心中对孩子已经有了一个标准,一个评判。
“孩子考不上大学”
“孩子落后于人”
“孩子不成功就不会快乐”......
我们担心孩子考试不及格,担心孩子落后于人,担心孩子融入不了社会,担心孩子的未来。
我们害怕孩子会错过什么,害怕他们没有成为按社会标准定义的”成功的人。“
我们所有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都源自于恐惧。
这种恐惧,也带来教育的各种问题,导致我们对孩子大部分行为不满意。
当你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你恐惧吗?
02现在的行为模式来自于过去的经历
我们的经历,我们成长过程中灌输了很多“应该”。
“应该好好学习”
“应该遵守规则”
”应该听家长的话“.....
这种“应该”变成了我们的理念,也变成了我们加给孩子的规则。
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把孩子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
我们对好孩子的评价是:听话、好学,不惹事;调皮、吵闹,不爱学习,管不了就是“坏孩子”。
我们把“好”和“坏”的标签贴给孩子,成了评判孩子的标准。
我们按着既定的线路和轨道成长,小学、中学、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再找个好对象,结婚生子。
我们固有的模式和固有的观念,我们被外界的标准所捆绑,也用同样的标准捆绑了孩子。
我们对孩子的表现,来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来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现在的关系模式是小时候父母模式的衍生,童年的经历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样板,我们在这种样板上构建人生。
父母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常常也会如此对待孩子;小时候受到的伤害、受到的虐待,都投射到孩子身上。
而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射出自己的种种问题,自己内在未处理的情绪,自己的过去。
孩子是帮助我们觉醒的,我们有责任检视自己,重新发现真正的自我。
03欲养孩子,先养自己
“子女教养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
我们都会说:当然是孩子啊。
但正是我们把关注放在孩子身上,才造成了我们的失望、担忧,关系的不和谐。我们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各种压力。
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本是我们的行为模式出现了问题。
我们的行为造成了孩子的行为,孩子的问题反映我们自身的问题。
越去控制孩子,纠正孩子,越失败,甚至孩子用更糟糕的方式回应我们。
遇到问题,不是去修理孩子,改变孩子,而是应该转到自己,检查我们的内心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是看到孩子做错了,而是反思孩子身上自己的处事方式,关注自己的行为,从改变孩子到改变自己。
这就是觉醒的父母,把焦点转到自己身上,看到自己,改变自己。
看到孩子的问题,不是关注孩子的错误,而是问自己:“这些错误需要我们怎样改变,怎样成长。”
为了孩子,你想改变什么呢?
没有人天生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家长。
成为父母,不意味着是美好的经历,而是各种磕磕绊绊,遇到各种问题。
从孩子第一次啼哭开始,晚上喂奶的辛苦,睡不好觉的折腾,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知会遇到什么困难。
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的到来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没有父母天生是觉醒的,所以人都会经历困惑和无助。
但无论过去怎么样,只要我们愿意,我们现在就可以觉醒。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