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藏在孩子身边的安全隐患,最后两个,90%的家长都会忽视
就在今天下午,成都有市民在电梯里被宠物狗咬伤,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还真挺多,一不留神意外就发生了,尤其是有娃的,更要注意。
意外的发生,除了有关部门管理有漏洞,我认为还有两点很关键:1,成人疏于防范和监管;2,教育不到位,认为“讲过=安全”。 据调查,绝大部分意外发生在我们"以为很安全"的瞬间。
孩子天性好奇,对周围有探索欲,但他们对环境的风险认知不足,也没足够的经验,无法对潜在危险做预判。
那么大人的防范和监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警觉藏在身边的隐患
下面12个藏在生活细微处的安全隐患,一定认真看完,尤其是最后两条,90%的家长都容易疏忽。
一、居家隐患
1. 异物危险:孩子喜欢探索身体的孔洞,会把小东西塞到耳朵、鼻子、肚脐、小鸡鸡里,甚至用物品套头、脖子玩游戏,这些很危险。要留意孩子举动,收好小物件,一旦发现这类行为,及时制止并耐心解释,并演示可能出现的后果。
2. 危险品三类:易碎物(玻璃\陶瓷类)尖锐物(棒子\牙签\家具边角等细小尖锐物)药物&清洁剂(药物\清洁剂\消毒液)这些物品该收好的收好,该做防护的做防护。
3. 用火用电:打火机、火柴也是孩子喜欢探索的物品。和孩子约定:需要使用,告诉大人,不自己单独使用。插线板的插孔对孩子来说充满诱惑,可给插线板装上保护盖,藏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4. 厨房隐患:刀具,热水、热汤菜、工作中的厨具、电器,均是高危事物。别让孩子独自待在厨房,刚做好的食物,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5.阳台与楼梯:阳台、窗台和楼梯附近,孩子攀爬玩耍容易坠落、摔伤。经常告诫孩子别远离这些地方。
二、户外隐患
1.宠物预警:小区里有遛狗的,让孩子绕远,保持距离,尤其是没有牵引绳的狗。尽量不和带宠物的人坐同一部电梯。
2.车库出入口:车库出入口车辆视线盲区多,提醒孩子别逗留,快速通过,陪孩子观察车辆行驶情况,直观感受危险。
3.水池与喷泉:小区水池水深不明,可能溺水,喷泉可能导致触电,要远离。
4.踩井盖:部分井盖可能松动、老化损坏,踩上去有危险,要主动避开,看到警示标志更要绕着走。
5.手持物品跑:外出玩耍,手持棍棒类的玩具奔跑,摔倒时容易戳伤自己。所以手里最好不拿东西,如果孩子想拿,给孩子准备柔软安全的玩具。
三、看不见的危险
1.信息安全:信息社会,个人和家庭信息泄露可能引发诈骗。要常提醒孩子,别向陌生人透露手机号、住址等信息,手机扫码、点链接需经家长同意,包括自己的脸不能随便给人拍照,照片不能随便给别人。可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孩子防范意识。
2.熟人危险:我们总在和孩子强调陌生人危险,却忽视了熟人也存在风险。若有人行为让孩子不舒服,要立即远离,并向父母家人求助。和孩子讨论危险信号,阅读相关的绘本,提升辨别坏人的能力。
我们做好防范监管,提高警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反复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讲过≠安全”,培养孩子的警觉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这样才能把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
二、反复学习,培养能力
安全教育不是告知危险,限制孩子,其本质是培养孩子的警觉和安全自主意识。让孩子意识到:大人会保护自己,但自己懂安全常识,有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更重要。
在家里怎么做?下面的方法学起来:
1、在家设立“安全实践日”。以周为单位拟定主题,用游戏、阅读、观看视频、实例示范或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安全常识学习。学完后,与孩子对话,交流想法和感受,让孩子直观感知每个危险行为的后果,提高警惕。
2、做安全海报。鼓励孩子把危险的事画下来,做成安全海报,贴在家里,让孩子深度参与其中,强化记忆。
3、不定期检查掌握情况。如:有人给你好吃的要带你去玩怎么办?户外奔跑,不能做什么?还有什么事很危险?……模拟情景,考验孩子的应变能力。
最后,安全无小事,防范要先行,能力培养不能缺。我们既要当好守护者,更要做好安全督导,把知识变成孩子的能力,给孩子最坚实的安全保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