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为人父母的智慧

为人父母的智慧


01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有什么资源,没有太多的文化,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那不如就多鼓励孩子,多认可孩子,多表扬孩子,多理解支持孩子。不要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委屈转移给孩子,做不扫兴的父母,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感悟:这些年,我慢慢学会了在生气的时候闭上嘴巴,防止坏情绪作祟,而说出那些伤人的话。毕竟情绪易变,而恶语伤人六月寒。

同样,作为教育者,无论是老师的身份,抑或是妈妈的角色,当我不知道怎么做时,我通常会选择尊重与鼓励孩子的做法,事实证明,在不被干预的状况下,孩子往往做得更好。

02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那么优秀一样。 

感悟:偶然间,我看到一篇名为《为什么教师子女往往发展得不好》的文章,它的核心观点是,因为老师见过最好的学生,从而产生焦虑,会相互比较”。

但现在,何止是老师会陷入这种焦虑情绪漩涡。如今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在视频中刷到“别人家的孩子”,有时也会暗暗较劲,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然而,这种焦虑和比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操纵着我们的情绪,为亲子关系提前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所以,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焦虑了,就去卷自己,提升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但最重要的,学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修炼出一颗淡然的心。在面对别人的优秀时,拿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态度与从容,为他人的成功喝彩的同时,也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给自己加油。

03

磨蹭是孩子的天性,因为他的大脑还没有链接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开窍”。所以,即使你催他,吼他,责备他,拉他,扯他,甚至烦躁了踢他,他也做不好当下你要求他做的事。因为孩子的哭声已经诠释了他的无助,他特别想做好,但是脑袋已经被吼的短路了,他变得不知所措,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你。 

感悟:如果说,有一门工作是不需要考试、应聘就能上岗的,那就是父母,但这个岗位的学问又太深了,进门容易,毕业难。而有些父母爱往往又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去爱孩子。

即,心情好的时候爱起孩子来拼命爱,掏心掏肺也在所不惜;当情绪上头的时候,又恶语相向,看孩子做什么都不顺眼。这样的爱不是爱,而是害。

也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常常说一些自艾自怜的话,如,为了你能好好读书,我省吃俭用,这么多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你可得好好学习啊,不然对不起妈妈。

抑或是,当初要不是为了陪你读书,我和你爸早就去外地工作了,那边工资比这里高多了,你可别辜负了我们。“这样的爱,太沉重了,孩子背负得很累很累,充满愧疚,如果他学不好呢,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个罪人。

那我们应该如何爱孩子?怎么的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呢?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与探索的大学问。

这让我想起犹太家庭教育家——沙拉老师,她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是高学历的母亲,但我却是位学习型母亲",也正是因为她不断的学习,初中学历的她竟然成就了两个儿子的富豪梦。

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掌握了为人父母的智慧,是不是就可以改变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呢?

04

父母要学会等待,允许孩子慢慢来,多一些耐心,你便会发现他越来越聪明,学的越来越快。教育本来就是一个3分教,7分等的过程教的太多,等的太少,孩子慢慢就厌了,烦了。父母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相信每一朵鲜花都会以独特的方式盛开。

感悟:为什么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我想便是因为教育就如种地。种地得看节气、懂得土壤的特性,还不能违背植物生长的规律。

教育也是一样,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独特的成长节奏,因材施教,不能急于求成,想想那个揠苗助长的农夫,最后收获的只有一堆枯萎的禾苗。

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教育从家开始,学校不过是帮了一下忙。家庭教育是如此的重要!而学校教育只不过是它的补充罢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养成、行为习惯、价值观等等,都是源于父母的潜移默化。

教孩子,其实也很简单,那便是给他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活教材“,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教育最悲哀的是,一群沉迷于手机的爸妈,却妄想教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最后我还想说

当爸妈容易,当一个好爸妈一点也不简单。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爸妈,都是实战上岗代替实习培训,一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路肯定会遇到困难、挫折,也会有遗憾。那能不能让这些遗憾少一些呢?如果有,我想那便是学习了。

首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温和平静的妈妈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其次,就是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从书中学、向身边优秀的人学。

第二点我最有发言权。因为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见过最好的孩子,我也见过优秀的爸妈,我还经常向他们取经学习,我把这称作班主任的隐藏福利

人生之路漫漫,父母之爱殷殷。“学习”就好比家庭教育道路上的“加油站”,让我们能够在前行时充满力量,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