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又迎来了一批新小班的娃娃们,小班常规要如何建立呢?
01
幼儿园的常规包含哪些?
▲ 入园与离园规定:
包括家长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离园的具体时间和程序,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和要求。
▲ 活动纪律与规范:
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如听老师讲话、排队、不打闹、不吵闹等。
▲ 作息时间与日常安排:
规定幼儿园的上课时间、午休时间、游戏时间等,为幼儿制定合理的作息安排。
▲ 饮食与卫生:
规定孩子进食的时间、食物的种类和标准,以及餐具的使用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 安全与急救措施:
确保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提供应急预案和相应的急救培训,确保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 室内外活动规定:
规定幼儿园内外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安全措施和活动规范。
▲ 衣着与个人卫生:
指导家长和幼儿正确选择衣着,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等。
▲ 家园合作与沟通:
建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家长讲座等,促进家园合作。
▲ 纪律处分和奖励制度:
设立相应的纪律处分和奖励制度,引导幼儿遵守规则,鼓励积极的行为。
02
新小班常规如何建立?
对于老教师来说,常规建立需要花时间,但是对于新教师来说,不仅要花时间,还需要学习一些“技巧”,不然的话,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别问我咋知道的,就是经历过!
▲ 把规则藏进“游戏里”
小班孩子根本就听不懂“不许乱跑”“排队”这类抽象指令,但能懂游戏;
比如排队的时候说“小火车要开啦,车头在这里,车厢要接好哦”,孩子们会自觉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角;
千万别觉得拉衣角看起来不太好,他们要学会排队的话,这个过程必须有的,就是拉衣角的话要走慢一点,主要让孩子感受一下一个跟着一个走;
收玩具时放儿歌:“积木回家啦,小车入库啦,宝宝的小手真能干”之类,边唱边示范,他们会跟着模仿;也可以放一个指定的音乐,放的时候要告诉他们,这个是收玩具的音乐,下次听到就要开始收;
上下楼梯时玩“红灯绿灯小白灯”,喊“红灯”就停下,“绿灯”就慢慢走,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
另外上下楼梯还要提醒孩子一定要一手扶栏杆,手上不拿其他东西,水杯要挂在身上,不拿在手上!
▲ 用“可视化”信号代替重复提醒
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反复说“安静”反而会让他们更兴奋,而且自己的嗓子也会很疲惫,可以试试这些小方法:
准备一个“小铃铛”,摇一下表示“要听故事啦”,摇两下表示“要喝水啦”,熟悉后听到声音就知道该做什么;
这个是我之前实习的时候在一个蒙氏园里学到的,后面放到自己班上用还是效果不错的,一下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墙面指引;墙上贴“小手放好”“小嘴巴闭闭好”的简笔画,老师指一指图片,孩子们就会默契地调整动作;
▲ 允许“试错”,用耐心代替批评
第一次自主吃饭,米粒撒了一地;第一次穿鞋子,左右脚反着踩;第一次搬椅子,发出“哐当”的巨响……这些都是必经之路;
孩子搬椅子方式不对,与其说“你怎么又做错了”,然后生气的教他,还不如蹲下来教:“看,椅子腿要轻轻落地,像小猫走路一样”;
我敢说,如果你生气了再教他,他一定只记得你生气了,因为害怕,根本不会关注后面你是怎么教的;
孩子忘记洗手就拿点心,别去指责,提醒他去洗个手或者带着他去洗个手,一般这种环节会安排他们集体去,这个时候一开始需要有一个老师专门盯着,后面可以安排小帮手监督;
还有,对进步的小细节及时肯定:“今天你把玩具送回了家,它们一定很开心”。
▲ 建立“固定仪式”,让孩子有期待
小班孩子需要规律的生活来获得安全感,固定的仪式能帮他们快速适应:
比如每天入园时的“拥抱礼”:蹲下来抱一抱孩子,说“今天也要开心呀”,减少分离焦虑;
午休前的“悄悄话时间”:轻轻拍着孩子的背,说“小被子盖好,我们梦里见”;
离园前的“总结会”:围坐成圈,说说“今天最开心的事”;
这个特别强调一下,很重要!孩子玩一天下来有可能忘记自己玩了什么,放学前一起回顾一下可以让孩子回家之后有东西分享,也强化今天的开心记忆,会让他们更期待明天!
其实,小班常规的建立,就像给小树苗搭支架——不用太用力,却要持续发力。
当孩子们在规则里感受到安全和被尊重,那些“排队”“整理”“安静”就会慢慢变成自然的习惯。
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带着足够的耐心,陪他们慢慢长大!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