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癫痫应急处置预案:守护“惊厥时刻”,每一秒都关乎安全与尊严
“老师!小宝摔倒了,他在抽!”
“保健医!乐乐眼睛发直叫不醒,嘴角有白沫!”
当这样的呼喊在幼儿园响起,空气瞬间凝固。癫痫发作,这突如其来的“大脑风暴”,可能降临在任何一位孩子身上。它不是传染性疾病,却比疾病更考验幼儿园的应急素养和人文温度。作为守护者,我们深知:对癫痫发作的认知深度、处置速度与呵护温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尊严。 这份详尽到“絮叨”的预案,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用专业与爱心编织的安全网,力求在惊涛骇浪中稳住船舵,护佑孩子安然穿越风暴。
一、未雨绸缪:知识筑基,预案入心,环境护航
1,全员认知扫盲,消除恐惧与误区(关键!):
孩子发作的具体类型、频率、持续时间、前驱症状(如烦躁、捂肚子)、典型表现。
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服药时间、剂量、保管要求(是否需园内协助服药?需医生处方及家长委托书!)。
既往发作时的有效处理方式?是否需要紧急用药(如直肠用地西泮)?若有紧急用药,
必须:
发作后孩子的状态(嗜睡?头痛?能否立即活动?)。
紧急联系人及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备用联系人!)。
提供医生详细处方及用药指导。药品在有效期内,包装完整。
家长签署《委托给药授权及免责声明》。
指定至少2名经过专业培训(由保健医或社区医生培训考核)的老师负责保管和给药。 定期复训!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不是“精神病”,不传染。
常见发作类型: 强直阵挛发作(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失神发作(突然发呆、动作停止)、局灶性发作(身体某部分抽搐或感觉异常)等。强直阵挛发作最具视觉冲击力,是本预案重点。
黄金原则: 保持气道通畅!防止二次伤害!记录关键信息!绝不强行约束!绝不往嘴里塞任何东西!
常见误区纠正: 硬撬牙齿会损伤口腔、塞东西可能窒息、按压肢体可能骨折、发作时不会“咬舌自尽”(舌根后坠阻塞气道才是真凶)。
核心培训: 每学期必开癫痫专题培训。必须讲透:
识别演练: 观看权威视频(如CDC、癫痫基金会),模拟识别不同发作类型。重点训练对“愣神”(失神发作)的敏感度,这极易被忽视!
家长沟通前置: 入园健康调查明确询问癫痫病史。对有病史幼儿,园长、保健医、班主任、配班老师、保育员必须与家长深度沟通:
2,环境安全大排查:
活动区域:
移除尖锐桌角(加防撞条)、避免坚硬地面(铺设地垫)、远离水池/电源/高处。家具布局留出足够安全空间。
睡眠区: 使用低矮儿童床(或地垫),床边无尖锐物。强烈建议癫痫患儿使用无护栏或超低护栏地垫床,或睡眠时专人看护,严防坠床。
盥洗室: 防滑地垫全覆盖,避免单独如厕,尤其发作频繁期。
安全角标识: 在教室相对空旷、柔软的角落设置明显标识,作为发作时紧急安置点。
3,应急物资常备不懈:
医用急救箱(含氧气袋、面罩、口咽通气道【需培训后方可使用】、体温计、血压计)。
紧急用药(如指定患儿的地西泮栓等,双锁管理,严格按授权使用!)。
应急联系表(园长、上级部门、120、定点医院、家长电话)。
患儿观察记录表。
软垫/厚毛巾/衣物(用于头部保护)。
一次性手套、口罩。
呕吐袋/盆。
软质玩具/安抚物(发作后使用)。
计时器/秒表(手机秒表功能亦可,但必须能快速启动)。
本班癫痫患儿信息卡(如有,含发作特点、用药指引、家长电话)。
班级应急包(每班必备,位置固定,人人知晓):
保健室专备:
4,预案宣贯与实战演练:
模拟不同场景(教室、操场、午睡、如厕时)。
模拟不同类型发作(强直阵挛、失神)。
重点考核: 快速识别、安全转移(是否必要?)、计时、保护动作、呕吐物处理(如需)、信息传递、家长沟通模拟。
演练后必须复盘! 找出漏洞,优化流程。
预案文本发放至每一位教职员工(含保安、保洁、厨师)。
每学期至少一次癫痫专项应急演练:
二、惊雷骤响:发作现场的黄金处置(冷静!专业!人文!)
1,发现与初步响应(第一目击者:通常是班级老师):
轻柔但迅速地移开患儿周围硬物、尖锐物、热源。
引导其他幼儿安静、有序地离开患儿身边,到指定安全区域,由另一名老师看护安抚。避免围观!
如环境危险(如楼梯口、水池边、火源旁),且患儿处于强直或阵挛期,在确保自身和患儿安全前提下,以最小幅度、多人协作(托住头颈肩和臀部)平移至最近安全区域(如地面软垫、安全角)。移动仅在绝对必要时进行!**
保持镇定! 恐慌会传染给孩子和其他幼儿。
快速识别类型: 是全身抽搐(强直阵挛)?还是突然发呆动作停止(失神)?或是局部抽搐?
大声清晰求助: “保健医速来中三班!小宝癫痫发作!” 同时指定一名配班老师或保育员立即去叫保健医,避免信息传递延误。
疏散与保护:
2,专业处置进行时(核心:保护、观察、记录):
清晰大声报时启动:“开始计时!现在是10:15!” (并指定一人专门计时)。观察并默记(或小声告知记录者)
发作开始的确切时间。
具体表现: 意识状态(完全丧失?部分丧失?)、眼球位置(上翻?凝视?)、抽搐部位(全身?一侧肢体?哪一侧?)、面色(青紫?苍白?)、呼吸情况(是否暂停?是否费力?)、有无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持续时间: 这是判断是否需启动紧急用药或呼叫120的关键!
在头颈部下方垫软物(衣物、软垫、老师的手掌)。 避免头部撞击地面。
移除眼镜(如果佩戴)。
不要用力按压或约束抽搐的肢体! 可能导致肌肉拉伤或骨折。只需在旁保护,防止其碰撞硬物。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
若患儿牙关紧闭: 绝对不要尝试撬开牙齿!不要塞任何东西入口! 强行操作极易导致牙齿脱落、口腔损伤或异物窒息。
立即轻柔地将患儿转为侧卧位(复苏体位): 这是防止舌后坠和呕吐物窒息的最关键一步!方法:
解开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
清除口鼻可见的分泌物、呕吐物(戴手套!用软布或纸巾轻轻擦拭)。
轻轻将患儿头转向一侧。
同侧上肢向上伸直。
对侧腿屈曲。
轻柔推动肩部和臀部,使其整体转向侧卧位。
确保气道通畅(生命线!):
保护身体,防止二次伤害:
关键:启动计时,密切观察!
陪伴与安抚: 用平静、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即使他可能听不见):“小宝不怕,老师在,你很安全。” 避免过度刺激,但传递安全感。
3,保健医到达后的升级处置:
情况A:发作在5分钟内自行停止:
情况B:发作持续≥5分钟 或 癫痫持续状态 或 首次发作 或 发作停止但意识不恢复/呼吸异常/有严重外伤:
情况C:失神发作等非惊厥性发作:
继续保持侧卧位,直至患儿意识完全清醒。
持续观察呼吸、意识恢复情况。
清理污物,做好保暖。
详细记录发作全过程表现和时间。
通知园长和家长。
立即拨打120! 清晰告知:幼儿园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患儿姓名年龄、疑似癫痫发作、已持续时长(精确!)、当前状态(有无意识、呼吸)、是否首次发作、已知病史。
指派专人到园门口清晰显眼处迎接救护车。
若患儿有医嘱且在授权范围内,遵医嘱使用紧急药物(如地西泮栓): 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指定人员操作! 严格核对患儿身份、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直肠给药需润滑、姿势正确)、记录给药时间。
持续生命支持:确保气道通畅,监测呼吸心跳。如呼吸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园长立即启动园级应急响应。
保护患儿安全(避免跌倒、碰撞)。
轻声呼唤名字,观察反应。
记录发作起始、结束时间及具体表现(发呆时长、自动症动作等)。
发作后温和询问孩子感受(是否头晕?)。
通知保健医和家长。
是否为已知癫痫患儿?发作形式是否符合其既往特点?
发作持续时间(核心!): 强直阵挛发作超过5分钟,或连续多次发作且间歇期意识未恢复(癫痫持续状态),即为医疗急症!
生命体征:呼吸是否恢复?面色是否好转?有无外伤?
接替或指导班级老师继续进行上述保护、观察、记录工作。
快速评估:
决策与行动:
三、风暴平息:发作后的关键照护与联动
1,发作后恢复期(疲惫期):
在确保患儿安全后,妥善清理呕吐物等污物(方法同食物中毒预案,注意防护)。对受惊吓的其他幼儿进行安抚和简单解释:“小宝刚才身体不舒服,医生和老师帮助他了,现在需要休息。我们继续画画/唱歌吧。” 避免渲染恐怖气氛。
允许休息:发作后常感极度疲惫、头痛、意识模糊(发作后朦胧状态)。安排其在保健室或安静舒适区域休息,专人看护。
保暖,提供温水(如清醒且能吞咽)。
持续观察: 意识恢复程度、精神状态、有无再次发作迹象、有无头痛呕吐、有无受伤部位疼痛。
心理抚慰: 孩子可能感到害怕、羞愧。温和告知:“刚才你的大脑有点小状况,现在没事了,你很勇敢。老师一直陪着你。” 给予拥抱等肢体安慰(在其接受范围内)。保护隐私,避免围观议论。
患儿:
现场:
2,信息沟通与记录(准确、及时、一致):
立即联系: 发作后第一时间(处置稳定后立即)电话通知家长,清晰、冷静、客观描述:
避免用语: “抽风”、“翻白眼”、“口吐白沫”(可用“身体抽搐”、“眼球上翻”、“口角有分泌物”等更中性描述)。强调已确保安全和及时处理。
后续跟进:
面向全班家长(酌情): 若事件引起其他家长关注或担忧,可通过班级群发简要、正面、保护隐私的通知:“今日我班一名小朋友在园期间出现短暂的身体不适,在老师及时照料下现已稳定休息。园方始终将孩子健康安全置于首位,保健措施完善,请大家放心。具体情况涉及孩子隐私不便详述,感谢理解。”
避免指名道姓和渲染细节。孩子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情况(具体表现)。
关键:发作持续时间。
幼儿园已采取的措施(如何保护、是否用药、是否叫120)。
孩子当前状态(清醒?休息中?送医途中?)。
请家长尽快来园或直接前往医院。
如孩子留园休息,定时向家长通报孩子状态。
如孩子送医,派专人(班主任或保健医)陪同前往医院,协助家长,携带《发作记录表》复印件。
了解医院诊断和处理意见。
孩子返园后,与家长沟通后续照护要求(如服药调整、活动限制等)。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简要报备(尤其涉及送医)。
统筹家长沟通。
完善《癫痫发作观察记录表》: 必须包含:患儿姓名班级、日期时间(发作起止精确到分)、发作前活动、详细症状描述(按观察项逐条写)、持续时间、处理措施(体位、用药情况)、发作后状态、是否送医、记录人签名。此表是重要医疗和法律文件!
第一时间向园长详细汇报。
保健医:
园长:
家长沟通(班主任/园长负责,极其重要!):
3,送医协调:
如呼叫120,确保陪同人员了解患儿基本情况,携带必要物品(医保卡、病历资料复印件、家长联系方式)。
与接诊医生充分沟通发作情况及已采取的处理。
四、复盘反思与持续改进
1,事件后复盘会(黄金72小时内):
识别是否及时准确?
现场处置是否规范?(体位、保护、计时、观察记录)
沟通流程是否顺畅?(内部求助、通知保健医/园长、联系家长)
紧急用药(如使用)操作是否正确?授权流程是否完备?
环境是否存在隐患?
家长沟通是否到位?有无引发误解?
其他幼儿安抚是否有效?
参与人员:园长、保健医、当事班级所有老师、其他相关人员。
逐环节审视:
基于复盘,修订预案、强化培训、改善环境。
2,患儿返园后支持:
保密与尊重: 严格保护患儿隐私,避免在患儿面前讨论其病情。教育其他幼儿理解与友爱。
个性化关怀: 与家长密切沟通,根据医嘱和患儿恢复情况,在活动安排、午睡监护、如厕陪伴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
心理关注: 长期观察患儿情绪变化,预防因疾病或发作带来的自卑、焦虑。必要时引入专业心理支持。
结语:
面对癫痫发作的惊涛骇浪,幼儿园不是孤岛。这份“絮叨”的预案,是用科学知识铸就的锚,用反复演练织就的帆,用深切关爱点燃的灯。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安全地“熬过”那几分钟,更是用专业和温暖,为孩子撑起一片不被恐惧和误解笼罩的天空,让每一次意外的风暴过后,尊严依然完好,童年依然明亮。 守护每一颗可能经历“惊雷”的小小心灵,我们责无旁贷,时刻准备着。这份预案的重量,源于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