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情商的孩子其实从小就能一眼看出,许多父母还不以为意
每个人都喜欢和情商高的人交往,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让人感觉舒服。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曾说:“情商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用20%,其余80%都是情商的因素。
其实情商并不是单纯的人情世故,情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等。
这些骨子里透露出的细节更能衡量一个人情商的高与低。
我更倾向于把“情商”理解为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即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并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真正的高情商,不仅是让别人与你相处的时候感觉舒服。
有些孩子的低情商,从他小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许多父母还不以为意。
情商低的孩子
从小就有3个特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和成年人一样,也会有开心、生气、烦躁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一般而言,孩子到了3-6岁的时候,会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情绪上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这与孩子自身情绪控制力弱,语言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
除了这普遍的现象外,若孩子经常有这3种表现,家长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在培养一个低情商的孩子。
如果孩子偶尔有一些小脾气,或哭闹的表现,可能是一时的情绪难以发泄而引起的,是一种常见行为。
但经常、持续性的易怒,并且过于情绪化,作为家长就要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和引导。
只要自己不满意,或者想要得到的东西没得到,就会毫无征兆地发火,完全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躲得远远的,出了问题总是选择逃避,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喜欢推卸责任。
许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经常在自己面前抱怨。
遇到一点小困难,便会产生不满情绪,有的以哭闹的形式来发泄。
很多孩子在家庭中,被老人骄纵惯了,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在社群中有不少老师反映,刚入园的孩子有的表现很自私,不懂得分享,与小朋友相处不好,总是不合群。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一种或几种情况,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情商低的表现。
情商低的孩子
背后都是什么样的家庭?
一个孩子的情商是高或低,和他的家庭环境脱不了干系。
如果你是一个明事理的父母,你的孩子情商也不会太低。
相反,如果父母本来就情绪波动大,敏感易炸,那么孩子的情商也多少会受到影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天然的璞玉,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合格的工匠。
这两种家庭很容易养出情商低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检。
而一个能够好好说话的家庭氛围营造,自然少不了父母的情绪平和。
情绪是会传染的,我们对待孩子不稳定情绪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如何处事做人。
因为不会调控情绪、进行自我管理的人,注定不会拥有较高的情商。
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做父母的,喜欢抱怨、说话带刺,见不得别人好,有各种缘由说贬低的话。
经常抱怨、找理由的孩子,背后总有喜欢抱怨、总是责骂孩子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生都会有父母行为、思维的影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父母要这样做
情商教育中,有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进而学会表达、管理情绪。
蒙台梭利博士提出:“孩子长大后是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否可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决于6岁前儿童情感敏感期是否可以顺利度过。”
在孩子情感敏感期来临的时候,父母要陪伴孩子、安慰孩子,和孩子增加交流的时间,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建立一个温馨有爱的语言环境,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曾经有一句话在朋友圈流行甚广:“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父母的脾气。”
一分脾气七分害,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出一个问题儿童。
爱发脾气的父母,最容易教育出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的孩子。
要知道,0-6岁的孩子在吸收性心智的帮助下,会全盘吸收他所接触的环境。
经常在乱发脾气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脾气也会很暴躁、变得苛刻,自然也就情商低。
戈尔曼博士在其《情感智商》一书中这样定义情商,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想要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如果你家孩子控制能力很差,一点小事都能让他乱发脾气,并且难以自控。
这时,家长要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的空间和时间,让双方远离刺激源。
在冷静下来以后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法,并给他好的处理意见。
有心理专家提出:“任何一种情感都需要表达出来,才有积极的意义,不应该压在心里。”
作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爱、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有利于孩子对自身情感的认知和控制。
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也是他在发出求助信号,这是我们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刻。
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感同身受。
作为父母,请多给予你的孩子一些耐心与温柔,让他慢慢提高自己的情商,懂得与人相处的方法。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高情商、受人欢迎的人!
来源:男孩派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