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REDITOR'S NOTE
游乐场里总是充斥着儿童欢声笑语,摩天轮、海盗船等游乐设施的加入让童年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尽情释放天性。每每提到游乐场,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儿童对游乐场的向往就如同牛羊奔向草原,蜜蜂飞向花朵。
在这所幼儿园里,孩子们集思广益,将当地的游乐场搬进了幼儿园,共同打造了一座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之窗”。
(*注:案例选编自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团艺术幼儿园窑岭园大三班 钱程《世界之窗》)
缘起 /
十一国庆长假结束后,晨间活动中,孩子们一碰面就迫不及待分享自己假期去了哪里。
晨晨:“国庆节妈妈带我去了世界之窗,那里可好玩了!我还坐了摩天轮呢。”
小小彬:“我也去过世界之窗,里面还有海盗船和旋转木马。”
皮皮:“我最喜欢世界之窗里的大城堡,里面有一个鬼屋特别吓人。”
小虎:“要不今天我们一起来搭一个世界之窗吧!”
小虎的提议得到了小小彬和皮皮的响应,于是在上午的户外游戏时间,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户外建构场地。
01
搭建计划初形成
如何搭建出世界之窗?从哪里开始搭?这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我要搭过山车!”“我要搭摩天轮!”“我想搭世界之窗门口的金字塔!”“我要搭海盗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场面有些混乱。
小小彬大声说:“不行!这样太吵了,我觉得我们要分配好小组。我们以前演小马过河的时候不是分组表演的吗?这个地方这么大,我们也要分成几个小组一起搭,这样才不会乱。”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小虎马上说:“想要搭摩天轮的举手!想要搭海盗船的举手!想和我一起搭过山车的快过来!”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小虎的分工下开始了搭建。
这时还剩下很多的女孩子站在原地,我看到后走过去询问:“你们今天想要和他们一起搭世界之窗吗?”沐沐有点害羞地说:“我们想要搭城堡。”小小彬说:“那你们女孩子就负责搭城堡吧!”分工明确后,孩子们都迅速的投入到了搭建中。
分析支持
搭建世界之窗的想法源于孩子们的晨间谈话,我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意愿立刻带领孩子执行游戏计划。这符合大班幼儿乐于挑战的心理特点。
幼儿首先遇到了分工的问题。他们首先将游乐场的设施列出了过山车、海盗船、摩天轮和城堡,可是对具体的分工都有各自的想法。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他们没有采取常用的“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争议,而是由小小彬主动担任游戏指挥,小虎协助分配工作,对于他们安排的分组,大家也愉悦地接受了。
这说明幼儿在长期的自主游戏中自然形成了游戏规则,游戏也是幼儿对社会角色与社会分工进行自主体验、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
在看到女孩子犹豫不决时,我从旁观者马上转换身份,上前询问她们的意愿,给予她们自我思考和发表想法的机会,满足了每个孩子参与游戏的意愿。
02
初次搭建问题多
“世界之窗”——过山车
小羊和皮皮选择了长条木板和空心木架来搭建过山车的起点。这时景月跑了过来,生气地对小羊说:“你为什么要用我们女孩子的长积木啊?这是我们用来搭城堡地板的!”说完就将长木板抢在手里,小羊也不甘示弱地抓住木条的另一端,大声说:“这是我们要用来搭坡度的!你们可以用小木块搭地板,如果过山车没有这种长积木就不能搭出了!”景月听完小羊的话,挣扎了几秒钟只好作罢离开。男孩子们高兴地拿着圆柱积木当做小汽车在坡上进行滚动和试玩。
小小彬说:“不行,过山车应该是很长的,我们还要再把轨道搭长一点才行。”小虎和子轩听到后,马上又去找来一些木板,继续将坡延伸,合作搭建过山车的轨道。
小羊看了看自己搭建的起点说:“那人应该怎么上去呢?”小小彬说:“我觉得你应该再搭一个下来的木板连在地上。”小羊听取了小小彬的建议,又找来一块木板准备靠在空心木架的另一端,可是木板一靠上去就倒了,在尝试了几次后,对小小彬说:“我觉得不一定要从地面上去玩啊,我们可以坐电梯上去坐过山车啊!”小小彬听后表示同意,并提出把木架变成直升梯。
“世界之窗”——摩天轮
然而摩天轮的搭建却似乎出了一点问题。静静和小叶子站在积木箱前犹豫不决。
静静:“到底用什么积木搭摩天轮才好呢?”
小叶子:“我觉得摩天轮好难搭啊。”
小鱼(举着十字形积木):“快看!这个像不像摩天轮上面的那个转盘。”
静静:“这个可以,这个可以!”
可是应该怎么摆呢?小叶子用两块木板支撑当底座,静静将十字积木横在支架上,一松手,摩天轮就倒塌了。小叶子又尝试了几次,但都以失败告终。
静静看到同样在搭建摩天轮的阳阳将空心木架当做摩天轮的底座,半圆积木当围栏,短木条垒高当做楼梯,圆木条当做支架,摩天轮的形状就出来了,可是还缺最重要的转盘。于是,静静对阳阳说:“我们三个可以加入你一起搭吗?”在得到阳阳的同意后,小叶子马上将自己搭建失败的摩天轮拆分,将十字积木和阳阳的“摩天轮”组合在了一起。几个小伙伴合作非常默契,摩天轮建成了。
“世界之窗”——海盗船
搭建海盗船的队伍也用积木搭建出了一艘船的形状。艾伦用短的圆柱搭海盗船的支架,浩浩用长木板搭船面、三角形积木当船帆,奕博则用短木板平铺游乐设施的地面,一切都配合的井井有条。
小天:“你们这是在搭什么啊?”
艾伦:“我们在搭海盗船啊。”
小天:“根本就不像海盗船,海盗船应该是会左右动的。”
奕博:“我们也可以左右动啊。”
说着奕博就用手把长木板往下压,一下子海盗船就散架了。
艾伦:“哎呀!不行!你要轻轻的,不能动这么大!”
奕博:“可是那样就不刺激了啊。”
艾伦和浩浩只好把散架的海盗船修补好。
孩子们分工合作,又陆续搭好了动物园、城堡等。
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心中的世界之窗终于建成了!为了纪念这一时刻,我用照片记录下来,并且打印贴在了班级的主题墙展示上。
分析支持
由于每名幼儿的性格和具备的搭建经验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呈现出来的搭建过程就是多样化的。
搭建城堡的小组最先完成任务,搭摩天轮的孩子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在看到同伴的搭建后主动提出合作。搭建海盗船的孩子,在面对质疑时能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继续进行搭建和挑战。过山车这一组的孩子最多,他们表现出不同性格的互补,在利用不规则的积木来搭建时,表现出了高度的合作精神。经过多次调整,最终也成功搭建出了世界之窗的雏形。
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幼儿沮丧过、困惑过,但让人欣慰的是,他们面对问题,能够协商、讨论,进而反思、调整,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在游戏过程中,我一直静静地观察和等待,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教师的耐心等待和放手,让幼儿得以自然积累搭建经验,观察能力和处理细节的能力得到发展,比例调整、架空封顶等搭建技能获得了进一步提高。这种多人合作的搭建过程,也培养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协商和合作能力,磨练了他们不畏困难、相互扶持的品质。
03
二次搭建有经验
画设计图纸
一个星期后的过渡环节,谦益站在主题墙前面看了很久,我问他:“你在看什么呢?”他回答:“我觉得上个星期他们搭的摩天轮不太像,摩天轮应该要会转才对啊。”景朝在听到我们的对话后也马上说:“对呀,我觉得海盗船也应该要动起来才行。”艾伦说:“可是外面的那个积木就根本搭不出能动的海盗船啊!一动就会倒的。”小羊说:“而且我觉得世界之窗里面应该还要有大摆锤和金字塔,他们都没有搭。”
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建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供小伙伴们进行参考,激发其它小伙伴搭建其它游乐设施的意愿。鼓励他们可以在下午的班级区域活动中,寻找其它材料。
在下午的区域游戏计划时间,我预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孩子们,分享今天的区域计划。
谦益:“我今天想要搭建一个会转的摩天轮,还要用纸和笔画我的设计图。”
宇轩:“我今天也想拼一个摩天轮。”
景朝:“我今天想要拼一个会摆动的大摆锤。”
小羊:“我今天想去艺术区画世界之窗的地图。”
小鱼和皮皮也纷纷举手说想要画过山车的设计图。
区域游戏开始了,谦益说:“这是我画的设计图,旁边的长条代表我需要两个个支架,旁边的正方形代表我需要33把椅子,上面的两个圆圈代表我需要两个转盘。”我对他画的设计图进行了肯定,鼓励他去找一找哪些材料能拼出他想要的摩天轮。
分析支持
世界之窗塔建成功后,尽管幼儿每天搭出来的都不一样,可我还是期待着他们会有新的想法,但也只能静观其变。当我发现谦益站在主题墙前沉思了很久的时候,我主动走过去与他交谈,询问他关于世界之窗搭建的想法。
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虽然世界之窗搭建得日趋完美,但是满足不了谦益不断发展的内心需求。当他提出应该要搭能动的摩天轮时,发出的新倡议得到了同伴的积极回应,说明他对搭建游戏的探究意愿是符合同龄幼儿的发展需求的。我们要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每名幼儿提供相匹配的回应和支持策略。
因此,我对孩子们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利用区域游戏计划的时间,为他们创造了在全班孩子面前宣讲游戏思路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勇气,支持他们寻找游戏伙伴。在活动开始前,我提议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再行动,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画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
动起来吧!摩天轮
谦益找到了玩具区的球型和长棍玩具,对应图纸拼出一个三角形当支架,可是一松手就倒了,为了立住支架,谦益想了很久,恍然大悟:“可以用两个三角形组合起来!”于是他又拼了一个三角形,将中间连接好,一个立体的三角形支架就做好了。
接下来他用中间连接的圆球作为摩天轮转盘的中心点,分别在上面的几个小孔中插入几根长棍玩具,这样一个和他的设计图几乎一模一样摩天轮就出来了,他高兴地说:“哇!我的摩天轮终于拼好啦!”
欢呼声吸引来了其他的小伙伴,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转动谦益拼好的摩天轮。
计划拼大摆锤的景朝在看到谦益的摩天轮经验后,也选择了相同的材料开始拼搭,可是他拼好后一摇晃,大摆锤就散架了,他有些沮丧,这时子墨走过去说:“我觉得你可以想谦益一样把那个摩天轮的转盘拼在下面,这样不就是一个大摆锤了吗?”景朝听取了他的建议后,一个能摇摆的大摆锤就拼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又有孩子陆续搭出了会动的海盗船、空中飞椅等等游乐设施。为了给其他孩子经验的参考,我将他们的作品放在了积木区的展示架上,在过渡环节中,很多孩子都会忍不住去转一转、摸一摸,并且对这些作品的小主人提出赞赏。
分析支持
当谦益提出搭建会动的摩天轮时,我的内心是惊喜的。我迅速地思考:他和伙伴们打算怎样让龙动起来呢?我看到了他们利用不同材料的尝试,也看到了多次失败后他们一筹莫展的沮丧模样,但是他们依然尝试自己想办法,在多次尝试未果之后,又相互借鉴完同伴的经验,完美地解决了问题,搭建出了各种会动的游乐设施。
03
搭建游戏再升级
园区地图画出来
在一天的区域活动计划环节,小小彬突然提出了新的想法:“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大家搭的游乐设施都摆在一起,这样才像真正的世界之窗。”我认可了他的想法:“小小彬的想法非常好,那我们应该怎么摆放呢?”小羊举手:“我在外面的美术班画过地图,我觉得我们可以画一个世界之窗的地图啊!”他的想法得到了小小彬的认可,于是小羊、景朝、弯弯和谦益都计划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画地图。
谦益:“我想把摩天轮设计在世界之窗的正中间,这样在最高的位置就能看见整个游乐园。”
小羊:“我觉得过山车应该搭得最大,因为这是游乐场里最好玩的!”
景朝:“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搭一个大大的门,这样才能进更多的游客。”
弯弯:“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一个世界之窗的门口的金字塔。”
我将他们的设计图纸张贴在了积木区的展示墙上,供孩子们进行参考。
分析支持
随着游戏的深入,小小彬关注到了世界之窗的摆放问题,且在计划环节说出了自己看法;小羊能根据自己曾经有过的画地图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得到了同伴的认可;其他有相同意愿的孩子也通过画地图的方式将自己对于如何规划世界之窗的想法记录了下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将他们的想法记录和留存了下来,并且进行展示,也给予了其他孩子发散思维的参考经验。
不同的建构材料
第二天,教室外面下着雨,可是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按照画好的地图将自己的世界之窗呈现出来了。
谦益:“我们今天就在教室里搭世界之窗吧!”
小小彬:“好!我们就按照这个来搭吧!”
小虎:“我们现在还缺一个过山车和大门。”
弯弯:“还缺一个金字塔呢!”
小小彬发挥了他的“导演”身份,说道:“我和陈小弟、谦益、小羊、景月,五个人来搭过山车,小虎你和阳阳搭大门,弯弯你来搭世界之窗的金字塔!”
景月指着积木区的易拉罐说:“我觉得我们可以用易拉罐和木板一起搭过山车,用旺仔当柱子,用积木当轨道。”小羊赞同了她的想法,并说道:“我觉得这个罐子比外面的木棍更好,可以搭出不同的坡度!而且还不容易倒。”小小彬指着上次户外搭建的照片说道:“我觉得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易拉罐多搭一些坡度,上次我们搭的太平了,一点都不像过山车,像一个跑道。”
小虎和阳阳也用易拉罐和各种积木搭建了正门,并且找来了桌面积木进行装饰。弯弯有过在科学区搭建叠叠杯的经验,对照自己设计的地图,将纸杯一个个垒高,搭在了世界之窗的门口。
最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都将自己之前拼好的游乐设施对应地图摆在了世界之窗里。在回顾环节,我带领孩子们欣赏他们的作品,请小设计师进行讲解和分享,并拍成照片展示到墙面上,促进同伴之间的学习。
分析支持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动地找到了自己的任务。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争吵和告状,幼儿配合默契,各种材料的加入,使世界之窗有了更多种形态的展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与协作。
✦ 顺应幼儿的兴趣, 让兴趣助推活动
整个活动的开展源于幼儿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他们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特续参与建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制作了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大摆锤、空中飞椅、城堡、旋转木马等等游乐设施,并且在游戏过程中画了设计图纸和园区地图。他们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基于之前开展的动进行深入探究,而且这些活动没有教师的直接引导和介入,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这让我看到了兴趣的力量。作为教师,看到幼儿对这些活动如此感兴趣,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顺应他们的兴趣,支持和引导他们开展活动。
✦ 实践支持性策略,让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帮助幼儿开展建构活动,我主要提供了以下四方面的支持:第一,投放开放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权。在积木区,投放有易拉罐、纸筒、纸杯等材料,并且整个材料区是开放的,幼儿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自主选取所需的物品。第二,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探索。在活动时,我给予了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想法,使他们能自主地与这些低结构材料互动。第三,始终做一个观察者,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第四,开展交流和分享活动,通过游戏计划和分享的环节助力幼儿的发展。
幼儿搭建完毕后,我将成品和过程性的图片进行适合幼儿视角的展示,整个过程既能帮助他们梳理经验,获得成功感,又能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 将室内外材料相结合,渗透环保理念
幼儿通过从在户外单一材料的搭建到在教室里尝试用多种材料搭建世界之窗,他们已经发现了原来不同的材料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在这些活动中,我看到了幼儿在不断地尝试和发现,表现出了他们对游乐设施的认知,体现出了他们在迁移经验和深度探究。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实现着方法和经验的分享。因此,基于幼儿的经验,我觉得可以尝试将教室里的多种材料搬到户外的大型建构区域,将室内外材料相结合,提供更大的搭建场地。
我将继续努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让他们真实、开心地与同伴一起玩出不一样的童年。
来源:读懂儿童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