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里到底有什么?
1. 池水散发刺激性气味
2. 尿素超标
3. 池水浑浊
4. 余氯含量过高或不足
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为两类:
一是人体带入的,包括汗、尿、粪便、皮屑、污垢、毛发、化妆品等。
入池前不冲淋(59.3%);
在泳池小解(57.1%);
游泳不戴泳帽(55.6%);
入池前不浸脚(55.4%)。
向泳池吐痰(46.9%);
在泳池里搓澡(39.9%);
患传染性疾病入池(27.8%)……
二是水处理带入的,包括三卤甲烷、氰尿酸、卤乙酸、其他消毒副产物或杂质等。
为了避免微生物的滋长,使水看起来更清澈,泳池内通常会用氯进行强力消毒。氯接触水会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和泳池内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氯胺。
氯胺的化学气味,就是我们所说的“泳池味道”,会刺激人的眼睛、肺部和皮肤。所以说,泳池的味道大,说明池水杂质多、水质差。
由此可见,水上公共场所的卫生隐患的确不容小觑,所伴随的健康问题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人体的耳朵、眼睛、皮肤等易遭受侵袭,导致感染,患上一系列相关疾病,俗称“泳池病”。
去玩水=各种病?
从下水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可能在跟细菌共同戏水,如果没有做好卫生防护,那很有可能被传染疾病。
作为家长,我们得提前了解、预防下面这几类疾病!
游泳池消毒的漂白粉会导致池水偏碱性,正常眼结膜更适应偏酸性环境,所以接触到偏碱性的池水后,眼结膜会有酸涩感。当眼结膜的酸碱平衡被破坏后,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池水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进入眼睛,引发眼睛炎症。
应对方式
① 给孩子佩戴泳镜,若泳镜密封条松动破损要及时更换。
②去水上乐园自带毛巾等一些私人用品,孩子的毛巾、衣物等不要接触共用区域。
③ 教育孩子要勤洗手,及时清洗眼睛,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在水中感染皮肤病,一方面是对水中刺激性的消毒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不耐受,引发过敏、瘙痒等皮肤症状。
另一方面是跟水中某些细菌接触,被感染手足癣、湿疹、毛囊炎和疥疮等皮肤病。
应对方式
① 孩子从水中出来之后,一定要好好洗澡,更换干净衣物。
② 回家后认真清洗孩子的泳衣和毛巾。
③ 孩子下水后皮肤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去医院。
有的孩子在耳朵进水后,用手或棉签抠,这样很容易造成耳道受伤,细菌入侵。另外,游泳时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会沿着耳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黏膜,产生炎症,诱发中耳炎。
应对方式
① 建议去戏水前先到医院清洁耳朵。
② 玩水时让孩子使用专用耳塞。
③ 孩子呛水后可按住其一侧鼻孔将水擤出来。
④ 孩子耳朵不慎进水,可将头侧向一边,耳孔朝下,轻拉耳廓,同时单腿跳,有助于让水流出,然后再用棉签吸掉外耳道的水。
若孩子不慎呛水,鼻子里可能会沾有细菌以及过敏原,进而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① 孩子游泳时可戴上鼻夹,但不宜过紧,以免损伤鼻黏膜。
② 游泳后让孩子用淡盐水洗鼻,并轻轻擤几次鼻子。
首先科普一点,在水里玩耍不会感染性病。但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或者生理期前后的女孩,私处还是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应对方式
① 孩子从水中出来之后,好好洗澡,更换干净衣物。
② 建议女孩在月经期间和经期前后三天不要下水,下水后用清水和妇科洗液清洗。
怎样快乐又安全地游泳?
七 看
一 闻
闻一闻公共泳池的水中气味。如果水中气味浓烈呛人,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氯系消毒剂,易引起皮肤过敏,刺激呼吸道。
最后要提醒家长们
带孩子玩水时
一定要全程目不转睛地
看着孩子
不要闲聊、玩手机
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野哦!
来源:幼教交流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