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帮助、分享、合作和安慰等行为对儿童建立和同伴以及成人间积极的社会互动关系非常重要,这些行为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者把这些使其他个体或团体获益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了解儿童特别是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对于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通过自然观察发现,婴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11个月大的孩子就会与大人分享玩具,在随后的一年中分享行为更为常见,3~6岁的儿童表现出分享行为的个体比例随年龄递增,6岁时达到60%以上;
18个月大的孩子中有65%能够也愿意帮助成人做家务(如整理杂志、叠衣服、扫地和整理床铺);
18~24个月的孩子,面对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会用轻拍和抚摸的动作安慰对方,甚至会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安慰行为,比如当小伙伴哭泣时,他们会帮着找来哭泣者的妈妈。
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其研究发现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