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我们常说,孩子的成长不可逆,错过了就不会重来。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是在哪个阶段呢?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

 

“十二岁之前,是孩子培养性格、品行的重要时期。

 

此后的结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种子。”

 

也就是说,12岁以后孩子出了问题,追根溯源都是12岁以前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就像蒙台梭利博士所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一一体现出来。

 

让你悔恨不已,却又无力挽回。

 

因此,在孩子12之前,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第一种能力:

独立,成长最大的软实力

 

曾经在网络上见到这么一句话,深有感触,“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父母不肯退出孩子的人生,会令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若要孩子独立,父母必须适时退出,这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能够主动退出孩子人生的父母,付出了比爱护孩子更多万倍的深情。

 

 

曾经有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最早离开父母的一批00后普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

 

自理能力看似简单,实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却一点也不小。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孩子终有离开父母的一天,他终将要自己闯荡这个世界。

 

你是希望他被照顾得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霜的洗礼;

 

还是希望他能独立生存,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为人父母,我们有两个任务一定要做好:

 

一是陪伴他成长,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二是教会孩子生活自理,促进他独立成长。

 

蒙台梭利博士说: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孩子12岁前,一定要让他养成独立的自理能力。

 

不能只关心他的学习,学习成绩再好,没有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如果以前的爱是为了爱而爱,那么现在的爱,就是为了离开而爱。

 

正是为了让孩子在离开自己后仍然能好好生活,所以做父母的,反而要主动地退出他们的生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鼓励他自己完成,说千遍万遍不如让孩子自己做一遍。

 

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第二种能力:

抗挫力,人生的底牌

 

教育孩子,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误区:

 

一直鼓励孩子考试100分,拿到第一名,我们总是教给孩子成功,但很少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在很多父母眼中,只看到孩子成功时候的喜悦,却忽视了孩子面临失败时候的感受。

 

“没事的,下一次做好就行了!”、“下一次再考第一名”,打鸡血也好,心灵鸡汤也罢,成人并不在意孩子面对挫折时候心理的承受能力。

 

龙应台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忽视,孩子心里淤积的“疙瘩”就会越来越大。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总有不知所措、走投无路的时候,最后只会造成无尽的悲痛。

 

李玫瑾教授说:挫折训练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缺乏抗挫力,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会胆怯、退缩,甚至崩溃,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上海一个17岁少年,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批评。

 

母亲开车接他回家,多说了他两句,他却在途径芦浦大桥的时候,趁着车子暂停的间隙,毫不犹豫地打开车门,直奔桥边,头也不回地跳了下去。

 

一个14岁的女生因为和家人发生口角,处于叛逆期的她愤而离家出走,夜晚独自一人跑到国道上。

 

幸好被执勤的民警及时发现,了解情况后把她安全送到家。

 

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真的是刻不容缓!

 

生活哪能一帆风顺,越早让孩子体验挫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孩子越能早积累面对失败的平常心。

 

有句话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抗挫力,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逆风翻盘的力量之源。

第三种能力:

遵守规则,最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探索欲不断增强,孩子磕碰是常有的事。

 

父母要做的不是限制其行为,而是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这是给予孩子最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一定要让他懂规矩,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遵守规则意识,二是做到界限感。

 

 

1、规则意识

 

什么是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不能有伤害自己打扰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所说、说行、所做符合群体生活共同准则。

 

比如过马路时候闯红灯的行为,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有一些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违反交通规则。

 

而一旦不小心受到了伤害,或重或轻,你都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这都是抱有侥幸心理,违反规则所带来的伤害。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蒙台梭利博士说,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你可以给孩子自由,但一定是建立规则之上,无拘无束、不管不问,那不是散养孩子,而是在纵容他“野蛮”生长。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立规则,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2、界限意识

 

人与人相处,无非就两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会存在着一定的界限。

 

教会孩子分寸感和界限感很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

 

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

 

千万别以为关系近,就可以肆无忌惮,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令对方生厌,甚至刺痛对方,引起亲密关系的崩塌。

 

亲子之间也需要一定的界限感,如果没有界限感,做父母的就很容“越位”,包办甚至替代孩子本该自己做的事情。

 

这样不仅“侵犯”了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甚至还影响了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说:“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很多家庭缺少的,往往就是这种与孩子之间恰到好处的界限感。

 

父母对孩子关注太多,做的太多,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而耽误了孩子。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界限感更加重要。

 

千万不要小瞧“界限感”的教育,因为它是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和谐亲密关系”的根源,也是一个孩子敢于说“不”的底气。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说: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小的时候,一切压力都由父母扛着,可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自己独立面对人生。

 

你若真的爱孩子,就一定要“逼”他养成这三种能力,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来源:每日蒙台梭利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