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凌云
案例:小杜老师毕业后插入大三班工作,到了大三班后,小杜老师在本班另两位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做好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一晃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小杜老师感觉到似乎自己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工作,已经较为熟练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到了第二学期,开学初,大班年级组共同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不巧此时本班班长雷老师的小孩子因从楼上摔下来,病重住院,雷老师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带孩子到外省治疗。园长派了一年轻的老师小蒙到班上顶班,班长的工作无疑落到了小杜老师的身上。该如何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小杜和来顶班的小蒙老师真是一筹莫展。
在上述案例中,小杜老师面临的是大班教师常面临的问题之一。对于大部分大班幼儿来说,他们马上要进入小学学习。但很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到了小学后,很多人都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不习惯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极富幼儿情趣,还有各种区角活动。而小学教室里大多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没有自然角、玩具柜等,使得部分幼儿感觉到枯燥。
2. 对学习的不适应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着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一般只传授幼儿粗浅的知识,重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且幼儿园的学习多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趣味性强。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机构,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根据统一要求,系统传授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这就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造成部分幼儿心理上的恐慌。此外,在幼儿园里,大班大多一周10节课,每节课的时间大多为30分钟,而小学则为40分钟,一周大约有25节课。很多幼儿无法适应长时间地坐在教室里。幼儿园是没有作业要求的,而小学则布置有家庭作业,很多幼儿无法记住教师布置的作业,而经常使得学生的家长相互打电话询问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幼儿园粗浅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是贯彻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的技能训练,导致部分幼儿无法理解教师的教学。
3. 师生关系的变换使得幼儿无法适应在幼儿园里,教师就像父母般照料幼儿的生活,教师都和幼儿在一起,并参加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但小学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课后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少,已经习惯在幼儿园里随时求助于教师的部分幼儿在小学里感觉不到安全感。
幼儿入小学的准备引导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明确幼儿入小学须准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总的说来,幼儿入学准备内容主要包括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幼儿入小学学习后,环境的变化要求幼儿首先能具备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遵守集体教学活动的规则,如上课认真听讲等;能具有一定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如记住教师布置的作业及考试的要求等;能具有独立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在不需要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立与人交往。
2. 通过参观小学培养幼儿正确的入学动机。培养幼儿愿意上学的愿望是幼儿以后自觉、积极完成任务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大班的末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多参观小学的教室、活动室,观看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了解小学生是怎样学习、生活的。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容易激起但个小学生的愿望,为以后接受小学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做些调整幼儿园的教学多以游戏化为主,而小学的教学则以上课的形式进行,学生要较长时间地坐在教师听课、自学、做作业。教学方法和形式的不同,使得教师在大班必须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在大班末期要适当地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书、手工等较为安静的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减少游戏、演示等直观的方法,可以尝试进行使用语言进行口头教学,使得幼儿逐渐习惯靠听、看的方式理解教师的要求。
4. 在环境布置上做些调整,逐渐向小学靠近幼儿园的大班末期的环境布置也可以做些调整,如安排固定的座位,把部分活动区撤掉,和幼儿一起按小学教室的布置方式进行本班级的环境布置。可以请家长给幼儿准备笔盒等学习用具带来幼儿园,养成幼儿自己收拾的习惯等。
5.在生活作息上做些调整在幼儿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上,幼儿园和小学有着巨大的差别,导致了很多幼儿的不适应。因此,在大班下学期的末期,教师在幼儿的生活作息和学习安排上,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幼儿逐渐能接受。小学每节课大约40分钟,课间休息只为10分钟,而幼儿园多为户外活动及室内自由活动为主,一般每天只组织两个教学活动,即所谓的上课,每次30分钟,其余的多为自由活动时间。因此,教师在大班末期可以适当延长每次教学活动的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35分钟,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进行智力活动的次数。在午睡方面,幼儿园午睡时间较长,而小学的午睡时间则缩短了许多。幼儿入学后,上课时间的增加、作业的出现及游戏时间的明显减少,加上午睡时间的缩短,很多幼儿出现困乏、手酸等不适现象。因此,教师在大班末期可以适当缩短幼儿午睡时间,使他们逐渐接受午睡缩短的事实。
反思:幼儿入小学后,学习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活动,也成为了他们主要的任务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必须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由于环境及生活、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使得很多幼儿无法适应,甚至有些幼儿惧怕上小学。因此,有效衔接尤显重要。教师对幼儿园大班末期的幼儿,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对他们的引导,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的逐渐转变,主要还应涉及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总之,虽然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在年龄上只相差几个月,但作息时间、学习方式、内容及要求等方面截然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的生活、学习慢慢地向小学生的生活、学习靠近。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