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事到关注人,幼儿园管理变革的必经之路|鲜课程
用新的管理方式,
打破幼儿园内卷、内耗的困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树下与自己的学生进行“对话”的场景。“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多年以来一直推崇的管理文化。
●在树下与学生对话
我们以一种诗性、自然、轻松、平等的“对话”方式,彼此赋能,抵达他人的智慧,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实践多年后,我们想结合当下幼儿园的困境和需要,把这样的管理方式推广到幼儿园,打破如今幼儿园普遍高度内卷、内耗的困境。
■关注人>关注事
如今幼儿园里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疲于应付。当大家坐在一起,往往都在讨论一个事情怎么完成,很少有管理层会关心老师身体怎么样,最近是否开心;很少有老师会关心上级是否压力很大,工作面临着什么困难。
很多园长都是雷厉风行地围绕着去如何做好“事情”,比如课程怎么做,幼师专业能力怎么提高,家园关系怎样做,环境创设如何提高等等。当我们只关注事,不关注人,会发现很多事情无解。围绕着“事情”,看似高效,但也感到“吃力”,总觉得团队带不动。
其实“事情”都是冰山以上的部分,想要决冰山以上的这些问题,其实取决于冰山以下,这个机构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而这些又是围绕着“人”来构建的。
当管理者把目光关注到“人”之后,如何建立一种真实的人与人之间连接和关系,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作为这个组织中的人,TA有什么真实的需求,TA能不能去展现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能不能发出真实的声音,能不能有自我实现的部分,而不是去戴着职场面具。
如果在机构中,人和人之间构筑的是一种真实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关系,那么人的自主性、内驱力、创造力,它都会自然地浮现。
■实现教师内驱自主的底层逻辑
其实每个管理层,都会想方设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一个有内驱力、创造力的团队,管理者也要轻松很多。但管理层尝试很多方法,比如项目小组、学习小组、读书会、轮岗等等,最后也没有达到期待的结果。
近十年,也有很多管理者在尝试用“放权”的方式来实现教师自主,但放权后,有的老师倍感无助、压力重重;有的事情一团乱麻,最后管理者还是要来“擦屁股”。
到头来,管理者觉得,“我都放权给你了,说明我百分之百地信任你,你自己做不好,还来埋怨我。都这样,还值得信任吗?放权还不如原来用权力和制度管得好!”
老师觉得,我需要帮助也没有人支持,园长也不管,就我一个人在那里推进,大家也不配合。园长倒是轻松,放下来就啥都不管了。
放权后,管理者到底应该做什么才好呢?
实际上,不给教师赋能,自主和内驱力则无法持续。放权不是当甩手掌柜,放权的同时,管理层更重要是思考如何给老师赋能。在“苏格拉底园长进化班”,我们会探讨很多管理层和教师为彼此赋能的路径。
■用5%的最小可行性行动,去撬动管理方式的改革
在难以改变的金字塔管理模式下,如何用5%的最小可行性行动去撬动管理方式的改革,我们从理念到实践,探索出了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路径。
创始人不是绝对权威,也不是依靠上传下达,而是建构了一种真实的、自在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真实地做自己;在这里,管理者不是控制员工,而是展开对话,在对话中去寻求共识和创造的可能;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工作本身就彰显着自己的态度和能力。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方式不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员工有几十上百人,没有层级和权利如何管理?
我们发现只要方向对了,其实幼儿园可以通过很多最小可行性的改变来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比如有的幼儿园园长,学习后把任务和目标让老师一起共创,计划也不是园长一个人做,而是和大家一起去讨论共创,然后再实施,这样就把园长一个人的理想变成了一群人的理想。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