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如何生成课程?多种途径助力课程自然发生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儿童成长的起点,更是培养他们健康生活习惯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阶段。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很多幼儿园都有开展食育课程的想法,具体如何实施、何时进行哪些活动并不清晰。而且如何高效、有序地开展和管理也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挑战。
食育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孩子们会因为吃了某种食物而产生兴趣,然后去挖掘相关的故事并进行探索。这种自然而然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了解食物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营养价值,从而培养了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兴趣。
本期,我们通过食育活动来看幼儿园的活动与管理,内容涵盖了从日常教学活动安排、营养膳食规划、安全健康管理到家园沟通协调等多个方面,每一部分都如同一道道精心搭配的菜肴,既有理论的指导性,也有实践的操作性。
01/
如何将“食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刻
生活即教育。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风度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那我们如何将“食育”融入日常生活呢?金桉幼儿园的“食育”课程专注于健康领域,包含“食知、食卫、食礼、食趣”四个方面的内容。他们从对食物的认知出发,注重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锻炼幼儿自主生活的能力,开展对食物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其与食物产生链接,从小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
食知:幼儿会在餐前探讨食品安全知识与其营养健康,让幼儿通过自身感知,食物自然属性的认识再到多元化的健康食育知识、正确进食和选择食物的能力。
食卫:注重良好卫生饮食习惯。当孩子进入小班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教导孩子们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和自我服务技能。例如,小班的孩子学习自主摆放餐具,并在餐前保持安静排队等待;中大班的孩子则能自己控制点心的分量,并且餐后主动整理餐具和环境。
食礼:以节气文化和餐桌文化以及家乡食育文化为主要内容,每个节气,他们都会在大厅布置相关的文化环境,通过自然现象、饮食变化以及人们的穿衣风格来营造节日氛围。每个班级都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这些主题涵盖了节气、礼仪、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比如,在最近的冬至活动中,大一班开展了包饺子的活动,并且从绘本故事中延伸出阅读内容。有的班级可能会做羊肉汤,每个班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来进行活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库。
食趣: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展现出艺术天赋。无论是摆盘设计还是捏褶装饰,他们都尝试着让作品更加美观。比如在桃酥上加入芝麻等装饰品,不仅使得作品更加独特和有趣,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光盘行动”打卡、分享美食食谱、食谱播报以及家庭烹饪体验等。孩子们可以跟着父母一起洗菜、炒菜,比如做土豆丝这样的简单菜肴,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食物的认识和珍惜之情。
02/
食育+不仅仅是食物本身
食育以实物为载体,是一种涵盖食物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全面教育。落到幼儿园中,有很多具体的操作:孩子的运动量会影响他们的饮食情况。
为了确保孩子们达到足够的运动量,金桉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配备了脉搏器,保育员会在户外活动时随时监测孩子的心率。特别是在运动的后半段,大约30分钟时,他们会测量孩子的心率,以确保他们处于最佳运动状态。如果发现某些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运动量,保育员会及时提醒老师,并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活动水平。
他们每学期前中后都会进行三次测试,以科学地评估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医生会通过称重来评估孩子的健康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学团队。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孩子们的生长发育情况,还能帮助他们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例如,如果发现某些孩子吃得不好或长不高,可能与带班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因此,他们会根据这些数据开展教研活动,调整课程计划,特别是针对那些食欲不振的孩子。
在东通顺幼儿园的大厨小厨活动中,东幼会让小朋友参与食品的初加工。根据每周食谱,孩子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道菜肴帮忙进行初加工。
比如切白菜,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能力进行了分组。同样是白菜,有的孩子撕,有的孩子切,孩子们根据不同的操作方式自选工具。他们在班级的创造性游戏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粗加工对他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东幼中大班孩子们还会尝试自己来配送点心,这就需要他们统计班级人数、设计点心运送路线,还要和食堂叔叔沟通需要多少、如何配送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思考了很多解决困难的办法,也越来越喜欢参与到和食堂叔叔一起送饭菜的活动,感觉自己就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十分神气。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种植,玉泉幼儿园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共教育中心,邀请园林种植方面的专家与保教组的老师们一起研讨,提出这个季节宜种植、宜栽培、宜食的蔬菜建议,而不是盲选不适合该季节栽种的蔬菜,这也能在前期让孩子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特点。专业的建议不仅会增加蔬菜的成活率,也会减少孩子们因为一次次选种失败而带来的挫败感。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加持,幼儿园的保洁阿姨、食堂叔叔等也会把他们的种植经验传递给班上的老师和孩子们。比如,看到草莓结果会提醒老师做草莓保护罩防止小鸟偷食;丝瓜不是越大越好,后期太老就不能食用啦;蔬菜长虫不要怕,到食堂寻找花椒、白醋、大蒜、干辣椒等食材熬制“杀虫剂”,效果极佳。这样的经验是老师和孩子们都缺乏的,原来种植二字,里面蕴含着诸多的学问。
红星幼儿园将孩子们感兴趣的或者当下正在发生的人事物作为教育契机,即将毕业的加菲大班的孩子们想要在生活劳作室完成一次感恩活动,于是他们感恩节亲自做三鲜烩面给大家品尝。食堂阿姨说,需要和面、擀面、做面条,将黄瓜、土豆削皮,撕蘑菇,切菜,洗菜,搅拌鸡蛋......孩子们根据分组计划,进行三鲜烩面的制作。最后,他们将煮好的面条送到食堂,请叔叔、阿姨们品尝,并表达感谢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的感恩情感的迁移重构,从教师发起到自主自发;从个别化到同伴之间分工合作;还获得了多元的表达。
实验婴儿园基于儿童的饮食需求,为其提供健康安全、充满自主、和谐温馨的就餐氛围——婴贝儿餐厅。自助式的儿童餐厅,多样化的食物,给了孩子们更多的自主选择。小班的孩子对于自助用餐感到还不习惯,中大班级的孩子则为婴小班提供了“大带小”的进餐服务。大4人一组负责一个班级,其中1人负责舀饭,1人负责端饭,1人负责发勺,1人清洁桌面,还有2名小朋友机动服务。
03/
一张食谱动态调整的背后
暗含哪些玄机
在金桉幼儿园的大厅,墙上挂着一块醒目的公告板,上面详细列出了孩子们每周的食谱。
他们用红色字体标注的是创新菜品或是根据二十四节气特别定制的季节性餐点;而以黄色背景突出显示的部分则是专为有食物过敏情况的孩子们准备的替代餐食。
每一道菜后面都附有具体使用的主要食材及其精确克数说明,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们对孩子在园的饮食情况一目了然,也方便厨房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制作,确保每一份餐点的质量与安全。
他们通过班级观察和巡班的方式动态调整孩子们的食谱。
医生和营养师每天会到班级观察孩子们的进餐情况,确保食物摄入量符合标准。
不同班级的食物消耗量存在差异,有的班级可能会有剩余,而有的则不够。这时,他们会考虑孩子的运动量和家庭饮食习惯等因素来调整食谱,进而通过改变烹饪方式,使食物更具吸引力。
比如改变颜色、搭配和造型,并赋予故事,食物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激发孩子们的食欲。东府幼儿园则会联动三方,升级编排他们的食谱。其一是编排主体的大变脸,由单一实施变为多方参与,即“营养师+家长+厨师”“教师+幼儿”的模式。其二是编排内容由重营养变为时节性与营养性并重,让孩子们的饮食要与季节相适应、相调和。
为了做出更符合儿童的膳食,他们的厨师每年都会有技能比拼——也就是厨王争霸活动。园所会给定一个食材,厨师们各显身手,最终获奖的菜品会加入到园所的食谱编排中。
04/
食育如何生成课程?
多种途径助力课程自然发生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小一颗种子的诞生,大到二十四节气,都可归类到食育范畴中去。关于食育,我们有太多探索和选择的空间。那我们可以利用哪些途径构建关于食育的课程呢?
金桉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强调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自然生成性。绿豆糕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们第一次吃绿豆糕时就发出了疑问:“为什么绿豆糕不是绿色的,而是黄色的”?
于是,教师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了“制作绿豆糕”的活动。
孩子们与教师共同探索了绿豆糕的制作过程,在去除绿豆皮的过程中,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手工剥皮和使用积木敲击,但最终发现热水浸泡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绿豆糕,还体验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变,增强了对食物多样性的理解,并提升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尽管他们的成品与市售产品有所差异,但这成为了他们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饮食视野,金桉幼儿园通过创新的菜品让他们尝试新口味。比如,小雪节气推出广东的特色小吃——萝卜糕,他们还打算引入浙江等地方特色菜,让孩子们品尝并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每个月底,他们会根据小朋友们对特色菜的喜好进行投票评选。大班学生可以直接写下数字;中班则主要使用图形表示;而小班的学生可以通过印章或贴纸等更直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好。
评选结束后,他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结果,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的饮食偏好。
同时,这些受欢迎的菜品会被纳入常规菜单,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如两周或三周)作为特别菜品再次供应。
成都市温江区光华新城幼儿园围绕着二十四节气打造了他们园所的淘味食节坊,在这里,小朋友们不仅可以品尝随节气变换的传统食物,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节气食品。从立春的薄饼到夏至的凉面,从秋分的月饼到冬至的饺子,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特色美食。通过将节气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和美食体验,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在实践中了解到食物与季节之间的联系。
以上呈现的是幼儿园食育活动的方方面面,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幼儿园管理的诸多智慧。它不仅是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指南,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也是幼儿园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食育活动也是幼儿园管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幼儿园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对后勤服务的专业要求,以及对教育环境的整体把控能力。一个能够提供多样化、营养均衡餐点的幼儿园,往往也具备高效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运营机制。这样的幼儿园更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