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的观察与指导策略,让幼儿户外体能锻炼更具成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春季气温回升,天气转暖,同时又是传染病的高发期,适宜进行户外体能锻炼,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环境中增强体质。那么,如何在体能锻炼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与指导,让运动效果最大化呢?一起来看看!
01
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坚持性
在开展户外体能锻炼活动时,幼儿的兴趣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浓厚的运动兴趣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可以从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对一种锻炼活动的持久度、在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时的表现状况等方面来观察。
而在指导方面,教师可以从物质材料提供、组织方式创新、言语激励评价等方面,激发幼儿参与体能锻炼活动的兴趣。
●
在物质材料方面,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丰富、有趣的运动器械,提升幼儿的锻炼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辅助材料,引发幼儿探索器械的多种组合玩法,增加他们的锻炼兴趣。
●
在组织方式上,教师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好玩的游戏,将相对枯燥的体能锻炼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与幼儿好玩、好奇、好动的身心特点相符。
●
在组织活动的言语方面,教师可以创设富有激励性的言语环境,及时对幼儿的创造性锻炼方式给予鼓励和表扬,或者请其做小老师,分享有趣的玩法,从而在激发其锻炼兴趣和自信心的同时,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02
幼儿对运动器械的选择和使用
在活动中,丰富的运动器械为幼儿开展多种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资源。运动器械的丰富有两层含义:一是数量充足,避免幼儿因争抢器械而发生冲突;二是种类多样,多样的器械才能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
在幼儿选择和使用运动器械方面,教师可以观察以下几点:幼儿对不同运动器械的兴趣及选择频率;对运动器械的探索方式以及所锻炼的身体部位和运用的基本动作;对运动器械的组合玩法、创新玩法以及与同伴的合作玩法;针对运动器械不够时的处理办法等。
为确保幼儿有兴趣选择和使用运动器械,教师指导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投放的运动器械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投放运动器械。如,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可以投放种类少但数量多的器械,避免幼儿争抢;中班幼儿的运动器械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尝试投放一些有挑战性、变化性的器械,激发幼儿的冒险精神和创造性。
▲跑酷运动组合材料展示
注意投放器械的目的性
不同种类的器械有其独特的发展价值,能锻炼幼儿不同的基本动作,教师在投放时应关注器械的不同功能,从而促进幼儿不同动作的发展。
例如,为锻炼幼儿的手臂肌肉,可以准备增强幼儿力量的小哑铃;为锻炼幼儿的手部控制能力和手指小肌肉,可以准备篮球;为发展幼儿的奔跑和平衡能力,可以准备滑板等,让幼儿运用各类锻炼器械,均衡发展各项运动技能。
▲甘肃省保育院利用跑酷运动组合开展体能大循环
考虑器械的可变性
教师在投放器械时,要考虑一物多玩,器械能重复利用,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能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并激发其在探索过程中的创造性。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投放器械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选择和使用器械,发挥其锻炼价值。
03
活动中幼儿的卫生保健习惯
在体能锻炼活动中,幼儿除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中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如主动且适量饮水、及时擦汗并根据需要在衣服中垫吸汗巾、根据出汗情况及时增减衣物等,应该作为教师关注和观察幼儿的重点。
教师除了可以在活动中对幼儿上述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外,还可以通过活动结束时的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心得、做法,从而帮助幼儿形成重视卫生保健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04
活动中幼儿的意志品质
体能锻炼活动在发展幼儿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幼儿身体机能的基础上,还能帮助幼儿养成锻炼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关键要素。在体能锻炼活动中,幼儿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一是锻炼的自觉性,二是锻炼的坚持性,三是遇到困难和障碍时的自控力以及乐观、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品质等。
在体能锻炼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记录锻炼日记、分享锻炼心得、激励坚持锻炼的行为等方法,帮助幼儿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逐步形成自觉开展体能锻炼、坚持做好体能锻炼、遇到困难不退缩和逃避、遇到挫折不灰心和气馁、面对胜利和成功不骄傲自满等良好的品质。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