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孩子的五大核心能力是关键
AI如此强大,且发展异常迅猛,我们不禁会担忧,孩子们需要拥有什么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过去,努力提升效率就可以在竞争中胜出;如今,在AI面前,再比效率,注定没有胜算。所以,要找到差异化的生态位,发挥人类的独特优势,提问力、质疑力、创造力、个性力和合作力这五大核心能力就是关键。
提问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正如爱因斯坦“如果和光线一起旅行,你会看到什么”的提问就开启了相对论。
提问的前提是拥有好奇心,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好奇宝宝,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英国《独立报》跟踪1500个家庭得出数据报告:3~6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要提出73个问题;每个妈妈平均每周要回答500个问题。
所以,首先是要去呵护和鼓励孩子天生的提问力,不管孩子问出在我们看来多么荒诞或微不足道的问题,都要尊重、肯定和用心去对待,让孩子永远都敢问。
其次要帮助孩子会问和善问。因为好问题代表着思维的不断深入推进,真正的提问是在推动我们思考,不仅可以改变学习状态,转化学习方式,更能焕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渴望与热情。尤其是在AI面前,善于提问,就拥有了最好的学习资源,而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答案的质量。
还要鼓励孩子学习向AI提问的技巧。在不断向AI提问中,学习和实践AI提示词的使用技巧,如给出限定条件、使用正确的关键词、提供背景信息、拆分任务、提供示例、赋予角色扮演等,在使用中不断去感受效果,不断优化和提升。学会准确地提问,就像掌握了绝妙的“咒语”,可以呼唤出AI超强的“魔法”。
质疑力
与机器不同的是人类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面对别人甚至权威的观点,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分析的能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维,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出诸多选择和决策时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从日心说挑战地心说,进化论挑战宗教理论,相对论挑战经典物理学……人类的科学史正是一代代科学家敢于提出质疑、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在批判中不断前进的历史。
如今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甚至各种谣言满天飞,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更是至关重要。在AI时代更是如此,因为实践证明,AI不仅会撒谎,会产生幻觉,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还会传递充满偏见的信息,且会利用算法为我们精心编织信息茧房,甚至形成新的算法霸权。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同样是尽信AI不如无AI。所以质疑力及批判性思维就显得更加重要,而这需要经大量的训练、实践和反思才能掌握。
所以首先要引导孩子敢于质疑。可以就从质疑父母开始,在学习、生活等日常琐事中,鼓励孩子参与决策,允许孩子挑战父母的判断和选择,允许提出反驳、说出理由、提供证据、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示范自己做出决策的思维过程,在孩子理由更充分的时候愉快地做出妥协和让步,让孩子在不断练习中成为生活的理性判断和决策者。
其次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质疑。面对任何信息,首先要去判断其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然后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其证据是否充足有效,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推理过程有没有漏洞,是否有重要信息被忽略了,能否得出其他的结论等等,通过条分缕析地去问“为什么”,最后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样的思维训练非常重要。
创造力
虽然AI已经会写诗、画画、编程,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创造力,但真正实现从0到1突破的创造力仍然是人类所独有,而正是这种创造力不断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一项关于人的创造力的测验显示,5岁的孩子具有创造力的比例高达98%,而10岁时只剩30%,15岁时为12%,成年人就只剩2%了。
所以首先是要去呵护孩子天生的创造力,肯定和鼓励孩子创造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鼓励其保持好奇心,创造性解决问题。
其次是引导孩子大量地学习、阅读和积累,尤其是跨学科的学习,因为创造的火花往往都是从继续的积累和广泛领域的链接中迸发出来。
最后还要有适当的空闲放松。就像凯库勒在梦中发现苯环结构,阿基米德泡澡时发现浮力定律,许多创新的灵感往往出现在放松休息的空闲时刻,持续的研究思考与生活中的偶然发现发生了链接,就仿佛瞬间接通了潜意识中遥远时空的电源。所以,孩子的时间不要排得太满,自由放松、发呆的时间可能正是创造力孕育和迸发的时刻。
个性力
AI的迅猛发展,悲观的角度来看部分人会被淘汰,成为无用阶层,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乐观的角度来看,可以把人类从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摆脱“工具人”的命运,可以专注于创新、创造等高阶活动,同时也无需过于为“生计”发愁,可以活得更加自由。总之,不管悲观还是乐观,人类的个性力都将越来越重要,就像生物从海洋到陆地到天空,推动其进化的力量不是竞争,而恰恰是逃避竞争,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未来有太多的不可知,靠被动苦役般的劳作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唯有遵从内心、真心热爱、活出真我,方能迸发出不断奋斗和创造的激情。伟大从来就不是被计划出来的,我们也不是标准化的设定,发挥个性,创造“意外”,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至关重要。
所以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的与众不同应有的生长空间,让孩子真正敢做自己,发挥自己的个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其次是要给予足够的尝试和容错空间。鼓励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每个人都自带使命。就像《成长的边界》一书中所说:“高手在职业生涯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采样期’,需要尝试过很多东西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只有不断地去尝试,甚至经历过很多失败,可能才会发现适合自己的领域以及自己独特的人生使命。
合作力
人类能够统治世界,并不是因为有多聪明,而是因为唯有人类能够进行灵活的大规模合作。如今,异常复杂的世界,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在许多领域,如果没有合作,就不会有创新,甚至可以说寸步难行。
首先要培养沟通能力。合作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前提是有共情能力,能够全心全意地认真倾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需要父母在日常家庭亲子交流中去践行和示范,同时引导孩子去表达和练习,能够情绪稳定、恰当表达,与人友好沟通、融洽相处。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学习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合作。不管AI的算法多先进,如何能洞察人类的情绪模式,我们依然需要从人与人真实的沟通交流中获得联结。
其次还要培养讲故事的能力。故事是人类大规模高效合作的基础,当人类学会了讲故事,被故事感动并相信故事,同一个故事就能让合作规模无限扩大。从古至今,从宗教领袖、政党领导,到品牌营销、网络红人,说到底都是在讲述故事,一个故事可以把无数人联结在一起。
在越来越依赖数据的当下,其实人类理性的底层还是情感,可以说情感是人类真正的操作系统。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情感力和“故事思维”,因为一个真正好的故事,往往能理解人类感情、通晓人性且具备创意,能激发听者的参与感和信任感,进而抓住他们的心,进而才可能产生更多的合作与联结。
同时要培养幽默感,成为好玩和有趣的人。因为玩乐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对欢乐的追求是无限的。良好的幽默感本来就与创造力相伴相生,笑一笑不仅有助于激发创造力,更能在人与人之间起到强大的黏合作用,提高合作的可能性和成效。就像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所说:“如果你能学会一个民族的幽默方式,并运用自如,你会发现,你还能掌握几乎所有其他事情。”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