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打开儿童教育之门——纪念《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初版100周年(之二)

打开儿童教育之门——纪念《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初版100周年(之二)

陈鹤琴早年对初生长子一鸣进行儿童活动个案研究(连续观察、试验、记录等)所得出结论试图证明一个道理,即儿童成长是连续、进阶的,并且“可发展”而非静止、停滞或被动地“自然生长”“静待花开”;儿童亦非“生而知之”,其动作、情感、经验、思想、行为、知识、能力是随着身体发育、年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与环境的接触机会增多,从而得到熏陶、滋长、发展,与此同时,接收并传递、建设文化,以团体生活与共同意志的方式凝聚“并形成儿童的“生活”与“力量”,强调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以新活力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以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为代表中国老一辈现代儿童教育家的基本思想与共同追求;也是与欧洲许多教育家将儿童自由与个性解放、自然教育作为教育理想的区别之处。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二章《儿童期之意义》讲了三层意思,一是儿童初生时尚处于被动“生物状态”,这是所有儿童必经的阶段。二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的实质是“适应环境,发展能力”,环境愈复杂,儿童的发展愈快,相反则愈慢。同时,儿童对于环境的适应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游戏”与“玩具”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可或缺,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玩具”兴趣、需要、能力并不相同。三是儿童“可发展性”,或谓“可型性”(可塑性)对于社会、文化进步,以及家庭幸福所产生影响与意义。  

  (下列文字来自Deepseeke)

     20世纪初,受西方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家结合本土实际,逐步形成“以儿童为本”的思潮。其中,以陈鹤琴的理论与实践最为系统,被视为中国该思想的代表性提出者。
                                                                                 202549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